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2|回复: 0

2018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安全关系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5: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遭受冲击,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出口疲软、外资撤离、房地产低迷等方面。尽管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实体经济的下滑引起的银行体系信贷违约、国际资本抽逃、金融资产波动等风险已成为我国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为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应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强金融体系风险监管及国际资本流动监控,实现实体经济平稳发展。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安全;财政政策
  
  2007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演变成影响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经济出现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我国的出口、就业、生产经营等实体经济也受到极大影响。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金融稳定,面对危机造成国内实体经济的衰退,金融体系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实体经济的下滑开始威胁我国金融安全。因此,全面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正确分析实体经济下滑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冲击效应,制定及时有效的安全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
  
  (一)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出口规模急剧下降
  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美、欧、日等国都是我国出口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因此,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最直接的冲击无疑是出口加工企业,尤其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据海关统计,2008年前11个月我国对外贸易增速达20.9%,其中,出口增长19.3%,2008年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急转直下,进、出口双双逆转为下降,月度进出口总值出现自2001年10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08年11月我国进出口总额1898.9亿美元,增速由上月的增长17.5%逆转为下降9%。其中,出口增速由上月增长19.1%逆转为下降2.2%;2008年12月我国出口下降2.8%。今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1 41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其中,出口下降17.5%,进口下降43.1%。出口增幅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美出口增幅下降引起的。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未结束,并已向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扩散,我国对欧洲的出口累计同比增长已连续5个月下滑,2008年初该数据为33.4%,预计2009年的出口增长将进一步回落到15%左右。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内外需疲软、生产减产甚至停产等问题;市场景气度明显下降,企业资金回笼困难。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在出口大户纺织业中,倒闭的中小企业更是超过1万家,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超过2 000万工人被解聘。
  
  (二)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资本抽逃,国内利用外资规模缩小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8《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外商直接投资部分和全部利用外资部分都出现明显的增速下滑。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前10个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810.9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06%。同期,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2736家,同比下降26.24%。另外,制造业吸引外商投资规模降幅明显,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外商投资制造业新设企业同比下降43.2%,实际利用外资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17个百分点。可见,发达经济体经济放缓及信贷紧缩致使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从加工贸易型企业撤出。
  
  (三)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房地产业利润减少,资金面临断流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使我国房地产业面临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等问题,从而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不足、竞相降价销售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加大。目前,我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为应付潜在的流动性危机,一些外资房地产投资商开始抛售所持有的房地产进行套现,并准备随时撤出我国市场,这无疑加大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行业风险。
  
  二、实体经济下滑危及金融安全
  
  根据金融周期理论,金融风险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密切相关。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实际生产部门生产能力迅速增加,金融机构倾向于将信贷活动集中于快速发展的领域,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积聚。而经济开始陷入衰退时,企业销售下降,清偿能力降低,银行的坏账率增加,导致银行收缩信贷,引起通货紧缩。此时,债务人为偿还债务被迫低价抛售资产,资产价格下降使整个社会货币流通速度降低,物价水平下降,加重经济萎缩。因此,实体经济的下滑会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若不及时防范,必将对金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一)出口企业的倒闭威胁我国微观金融安全
  企业行为构成威胁金融安全的微观基础。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重要媒介,其经营活动可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作为货币市场上的借款者和资金运用者、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主要筹集者和使用者,其经营绩效和风险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银行、证券公司等的资产运营质量,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安全。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内外需疲软、停产、资金回笼困难等问题。此时,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大规模倒闭,必然会加大给这些企业提供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给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压力。
  
  (二)实体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金融安全风险
  在经济周期性发展中,新技术或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会因生产不能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使实体经济因结构调整滞后而陷入低谷,并使金融资本的正常运转与流动出现障碍,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由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正好发生在我国经济出现周期性调整的时期,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将加快和加深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速度和幅度,同时也加大了金融安全维护的难度。
  
  (三)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加大国际资本抽逃风险
  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创下2000年来的新高,达11.9%,但事实上,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的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速已开始出现下滑。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程度的加深,各大投行和机构都纷纷降低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撤离的风险将对我国金融体系提出更严峻的考验。加之受全球信贷紧缩的影响,一些在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也纷纷出现撤资现象,这进一步加大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威胁。
  
  (四)治理实体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增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