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是开启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
返回列表
查看:
292
|
回复:
0
2018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是开启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
[复制链接]
5384385
5384385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4 14: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政府提出了一个有一个议题;4万亿投资计划、大幅降息、扩大内需事项政策,国家实施了各种措施。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已经给国人敲响了警钟,长期的通过对外贸易顺差所维持的GDP的高速度增长将使我国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2008年开始的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使我国又不得不开始关注我国经济增长结构的问题。
一、应对金融危机的途径
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和内需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国出口贸易目前严重缩水,而且短时间内,在世界大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也很难有大幅度的回转,那么为了维持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就需要将目光更多的转移到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大内需这两个方面上。
(一)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首先从当期的作用来看,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是国家为应对当前国内外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所非常愿意实施的方案,因为它是事情来比较容易,效果也相对容易预测,国家一般会采取国家财政拨款加强基础建设,也会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4万亿的基础建设投资方案的逐步开展加上近期国内信贷规模所呈现的急剧扩张态势,都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表现。但是从长远来看,虽然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可以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伴随着产能过剩、无效供给、经济波动加大和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等诸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还可能会引发很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二)扩大内需的的影响
“扩大内需”四个字成为了近年尤其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不断提及的字眼。内需应该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部分,投资需求可以通过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调整,短期内也较容易看到成效,然而消费需求的提高却相对难以驾驭。党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措施,措施中提出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将民生工程放在了首位。这是因为如果仅仅看重投资需求的刺激而忽略消费需求的话,会由于消费市场不足而导致投资无法收回,进而发生严重的信贷危机。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起步成为了无法规避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储蓄大国,如果能让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存的钱进入流通,这样就能为生产者提供足够大的消费市场进而恢复生产。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做测算显示:“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国家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在农村人口中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4]农村消费需求提升将对“扩大内需”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农村消费市场的促进作用
消费的基本前提就是收入,如果没有收入,任何的倡导或者政策都是无用的,但是目前中国的状况并不是人民没有收入,而是储蓄的愿望超过了消费的愿望。根据央行发布的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表明,城乡居民的储蓄意愿继续增强,而消费意愿则有所减弱。尤其是农村市场,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4140.4元,相对于1978年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指数为734.4%,可以看出,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2007年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额为3265元,相对于1978年的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指数为533.5%,这么看来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的增长幅度是远不如收入的增长幅度的,如果再考虑到通货膨胀的作用,我国农民的消费能力更显现出不足。
当前世界上有一种通过发放消费券来刺激消费的手段,我国的杭州、成都和南京的地方政府也采取了这种“尝试或者临时的办法”。但是通过发放消费券来刺激消费的方式只是一种让人民享受到我国前几年经济增长的福利,并不能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学家樊纲也提出发放消费券,成本太高,效果有限。[5]与发放消费券所面临的问题相比,保险保障覆盖增加将更有效,更能贴近问题的根本。
国家土地政策的逐渐颁布,使依靠土地养老越来越不可行;依靠儿女养老的习惯因为计划生育的实施和人们观念的转化而变的不稳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之中贫富分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农民的生活越发的没有保障;如今金融危机的发生更使农民认识到未来的不确定之高。在如此的环境背景下,农民怎会有足够的信心去消费,“预防性储蓄”成为了更多农民的首选。“预防性储蓄”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平滑一生的消费,更重要是要预防未来的不确定性。1988年城乡居民储蓄年末增加额只有210.6亿元,然而这次数字在2007年竟然提高到10967.1亿元。与三十年前大不相同,由于银行利率的调整,利息收入已经不是居民储蓄的主要目的,大多数人的储蓄是为了未来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尽管中央银行一再降低存款利率,但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仍旧增长缓慢,居民储蓄却持续攀升现象出现的原因。那么如果降低了农民们对未来不确定消费的预期,也就会相应提高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降低农民对未来不确定支出的预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一直被视为维护世界和平,提高社会福利,实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有效工具。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国改善国民生存质量,提高消费意愿与信心,进而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捷径。这归功于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作用“再分配作用”。首先,社会保障可以对不同经济阶层的人进行收入的再分配。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之中,然而社会财富的制造与分配却并不公平,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所创造的食物,是维持一个拥有13亿人民的国家基础。 城乡消费水平对比(农村居民=1)在1985年为2.2,但是这个数字在2007年时就已经达到了3.7的高度,贫富差距的持续拉大,使农村居民所获得到的我国经济所创造财富的比重越来越低。通过社会保障的再分配作用,可以使农民更多的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福利,改善农村医疗保健设施,提高贫困人员生活质量。农民养老有保障,患病有医疗、贫困有救济,自然就减少了对未来生活得顾虑。其次,社会保障可以对农民各人不同时期的收入进行再分配。人一生不同阶段获得收入的能力是不同的,农民也不例外。农民年轻时通过种植或者打工获得收入,将一部分通过保费的形式存入社会保障基金并参与再分配。这样所缴的部分是确定的,剩余的部分就可以进行自由支配,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平衡了一声的收入与支出,不至于造成过多储蓄的现象。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