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3|回复: 0

2018中国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一项实证研究(上)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3: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以经济增长文献中有关收敛性理论为基础,对中国自建国以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省际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不仅存在着显著的“俱乐部收敛”(club convergence)特征,即按东中西划分的区域内部人均产出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而且存在着条件收敛(conditional convergence ) 的特征,即在具有相同的人力资本、市场开放度等结构特征的经济地区间存在着一定的增长收敛趋势。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还显示,各地区间工业化水平的差异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增长收敛性构成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β-收敛/σ-收敛/条件收敛/俱乐部收敛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vergence theory implicated in economic growthdocuments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growth varianceacross provinces in China since 1949,especially since 1978.Our results show thatnot only the club convergence has been obviously exhibited,that is ,the outputper capita congregates within the east,middle and west districts respectively;but also the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has been identified,that is ,given the samelevel of human capital,market openness and other factors the economic provinceshave demonstrated a certain growth convergence.The outcome of the paper also showsthat the varianc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across provinces affects the growth convergencesignificantly.
  「Key words 」:β-convergenceσ-convergence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club convergence
  一、引言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省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在扩大,以可比价格计算,中国的人均GDP 标准差从1978年的330上升到了2000年的1366①。应该看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地区差异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这种差异长时间的存在和过分的拉大却会影响到整体经济的效率,也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再者,从社会福利、政治稳定性方面考虑,地区间经济发展失衡,从而引起的收入分配地域性差别也会影响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因此,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对于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显得意义重大,而如何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也正成为研究的重点。
  当然,如何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则要深入分析造成省际间经济发展差异的深层原因。从理论上讲,解释经济系统之间经济增长的理论体系不外乎侧重于从要素总量入手的总量分析方法和从经济结构演化角度入手的结构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动态最优化方法,将增长的动因归结为要素供给总量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结构分析方法则强调,发生在非均衡要素市场上的要素由生产率较低部门流向生产率较高部门的转变过程,即工业化过程支持了实质经济增长。事实上,任何一个经济系统的增长过程都同时伴随着要素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变,因而两种分析方法在考察特定的增长过程时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以收敛性理论为基础,结合结构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省际间经济增长差异,并分析影响省际间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本文的结构安排是:第二部分对有关收敛性理论作简要的文献回顾和评述;第三部分对中国省际间增长差异作统计描述;第四部分对造成省际间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进行计量检验和实证分析;最后是本文的基本结论和政策含义。
  二、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的文献回顾及评述
  近十几年来,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正引起经济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期间不仅涌现出了大量构造模型的理论文献,而且也不乏将理论模型付诸于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收敛性问题之所以引起如此高度的研究热情,这与最初收敛性理论所预测的经济增长趋同和经济增长差异日趋扩大的现实世界构成强烈反差密切相关,而正是在对这一矛盾的解释和讨论的过程中,经济增长收敛性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对收敛性的分类也日益细化。
  一般将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区分为β-收敛和σ-收敛。β-收敛是指初期人均产出水平较低的经济系统趋于在人均产出增长率、人均资本增长率等人均项目上比初期人均产出水平较高的经济系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即不同经济系统间的人均产出增长率与初始人均产出水平负相关。σ-收敛是指不同经济系统间人均收入的离差随时间的推移而趋于下降。β-收敛是针对产出增量而言的,而σ-收敛则是对产出存量水平的描述。关于两种收敛性质的一般性评述可见Sala-i-Martin (1994),为行文方便,本文中所提到的收敛性若不特别指出则均指β-收敛。
  针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预测出的收敛性,Baumol(1986)采用Maddison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自1870年以来在16个较富裕的国家间显示了较强的增长收敛性。然而DeLong(1988)认为Baumol的选样有偏,分析结果不能令人信服,在包括了更广泛的样本分析后,DeLong发现并不存在显著的收敛性。Romer (1986)基于Arrow (1962)提出的知识创造是投资的一个副产品,而且重复相关联的学习过程受制于报酬递减这两方面的假设,发展出内生增长理论模型。Romer 模型中,知识资本对一般消费品生产具有递增效应,而且“干中学”的知识外溢产生了规模经济,这使得起初产出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就具有更高的人均知识资本存量,从而也就会产生更高的人均产出,因此Romer 从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对增长收敛性的怀疑。Lucas (1988)将人力资本引入经济增长模型,并将人力资本区分为通过正规的脱产教育所产生的一般化人力资本和通过“干中学”导致的专业化人力资本。通过在产出形式中包含一般化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Lucas 得出结论:具有较低水平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经济系统在稳态中将持续地具有比起初就具有高水平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水平的经济系统更低的产出水平。在引入专业化人力资本后,Lucas 指出,国际贸易对两国经济增长模式产生了锁定:即起初具备丰富人力资本的国家在生产高技术含量的商品上拥有比较优势,并通过专业化生产和两国间的贸易不断积累高技术含量商品的生产经验,巩固对该商品专业化生产的优势和垄断地位,由此将持续地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反之最初就处于人力资本劣势的国家将只能专业化生产低技术含量的商品,由此获得较低的经济增长率。Lucas的研究支持了与经济收敛性不一致的理论结果。然而,Barro ,Sala-i-Martin (1997)发展的技术扩散模型则认为,知识技术在技术领导者和跟随者之间可以发生低成本模仿,这就使得经济系统之间产生一定的收敛性质,其中经济系统的开放程度是决定收敛速度快慢的关键因素。
  面对新理论的兴起,经济学者们开始转向实证分析,力求从经验数据中寻找判断理论正确与否的依据。Barro (1991)利用98个国家在1960-1985年期间的样本数据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 的增长率与人均GDP 初始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只有当人均GDP在一定的水平之下时才成立,突破临界值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出现微弱的正向关系。与此同时,Barro 发现人均GDP 增长率与初始人力资本水平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Mankiw等(1992)的研究发现,在将人力资本因素整合进Solow 模型后,Solow 模型对经济增长条件收敛性问题所作的解释具有合理性。他们将投资占GDP 的比率、人口增长、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初期人均GDP 水平共同作为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结果发现人均GDP 增长速度与初期人均GDP 水平显著负相关,同时与初期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显著正相关,产生了很强的条件收敛。由此可见,Mankiw与Barro 的实证结果都在突出人力资本作用的同时,实证了条件收敛性的存在。
  与此同时,收敛性理论也被用于一国内地区间经济增长的研究。Barro ,Sala-i-Martin(1992A ,1992B )分别对美国48个州以及日本47个县的增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不仅证实了β-收敛的存在,而且证实了σ-收敛也是成立的。Sala-i-Martin (1996)对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五个国家各自内部的地区间增长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再次证实了收敛性的存在。
  此外,实证结果还反映出影响条件收敛的其它因素。Razin ,Yuen(1998)发现,对于地区性经济增长来说,在存在知识外溢的情况下,劳动力的流动能够产生地区间收入的均等化,相反对劳动力流动的禁止将使得人均收入出现分化。Ben-David ,Kimhi (2000)则发现,贸易伙伴间进出口贸易的增长,特别是落后国家向富裕国家出口的增加,可以促进贸易伙伴国之间经济增长收敛性的产生。
  在条件收敛日益得到肯定的同时,一些学者又提出了“俱乐部收敛”的概念,将收敛性的理解进一步深化。Galor (1996)认为“俱乐部收敛”的概念与条件收敛不同,它指的是初期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经济集团各自内部的不同经济系统之间,在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的前提下趋于收敛,即较穷的国家集团和较富的国家集团各自内部存在着条件收敛,而两个集团之间却没有收敛的迹象。Galor 将这种现象归结于微观层面上劳动要素禀赋的异质性,Ben-David(1997)则将生存消费的假设引入新古典增长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与经验数据一致的结论,从而解释了“俱乐部收敛”现象,Deardorff (2001)则以专业化和国际贸易为背景,进一步阐述了“俱乐部收敛”存在的原因。由此看来,“俱乐部收敛”有其理论依据并的确存在,即初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经济集团内部其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趋于收敛,而集团间的增长差异却无法缩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