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基本判断及思考
返回列表
查看:
201
|
回复:
0
2018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的基本判断及思考
[复制链接]
7478117
7478117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4 13: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中国市场经济初创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分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左”的路线和思想束缚下逐步摆脱和解放出来的中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下,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基本路线,以极大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由十二大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十三大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进而到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版,第520页。)经过艰苦的努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若干重大而明显的进展。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中国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
所有制结构和企业制度是经济关系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进而推进到城市的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公有企业改革,并相应发展各种类型的非公有经济,一直把微观基础的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初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微观经济基础已经形成雏型。
1、所有制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前的中国,实行的是排斥非公有经济、以实现国有经济“一统天下”为取向的体制模式,因而在所有制结构方面表现为一种畸型的结构。以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工业为例,1978年,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企业(当时尚没有国有控股企业)占77.6%,集体企业占2.4%,个体、私营、三资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为零。到1999年,上述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比重为28.2%,比1978年的77.6%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个体、私营、三资及其他类型经济成份所占比重由零上升到44.3%(参见表一)。由此可以看出,在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比重下降的过程同时也就是非公有经济比重上升的过程。
表一各类所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
│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企业 │ 个体企业│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
│ │ │ │ │ │
│ 1978│ 77.6 │ 22.4 │ │ │
├────┼───────────┼──────┼─────┼──────────┤
│ │ │ │ │ │
│ 1980│ 76.0 │ 235 │ 0.0 │ 0.5 │
├────┼───────────┼──────┼─────┼──────────┤
│ 1985│ 64.9 │ 32.1 │ 1.9 │ 1.2 │
├────┼───────────┼──────┼─────┼──────────┤
│ 1990│ 54.6 │ 35.6 │ 5.4 │ 4.4 │
├────┼───────────┼──────┼─────┼──────────┤
│ 1991│ 56.2 │ 33.0 │ 4.8 │ 6.0 │
├────┼───────────┼──────┼─────┼──────────┤
│ │ │ │ │ │
│ 1992│ 51.5 │ 35.1 │ 5.8 │ 7.6 │
├────┼───────────┼──────┼─────┼──────────┤
│ 1993│ 47.0 │ 34.0 │ 8.0 │ 11.1 │
├────┼───────────┼──────┼─────┼──────────┤
│ 1994│ 37.3 │ 37.7 │ 10.1 │ 14.8 │
├────┼───────────┼──────┼─────┼──────────┤
│ 1995│ 34.0 │ 36.6 │ 12.9 │ 16.6 │
├────┼───────────┼──────┼─────┼──────────┤
│ 1996│ 36.3 │ 39.4 │ 15.5 │ 16.6 │
├────┼───────────┼──────┼─────┼──────────┤
│ 1997│ 31.6 │ 38.1 │ 17.9 │ 18.4 │
├────┼───────────┼──────┼─────┼──────────┤
│ 1998│ 28.2 │ 38.4 │ 17.1 │ 22.9 │
├────┼───────────┼──────┼─────┼──────────┤
│ 1999│ 28.2 │ 35.4 │ 18.2 │ 26.1 │
└────┴───────────┴──────┴─────┴──────────┘
说明:本表系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版第409页“工业总产值”绝对数计算得来,原表部分数据有重复计算。
以上是按全口径(即包括规模以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计算的。按另一种统计口径,即剔除规模以下企业,就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分析,2000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85673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40554亿元(当年价格),占47%,集体企业为11907亿元(当年价格),占14%,其他所有制企业占39%,这种变化也是很突出的。
值得重视的是,这种所有制结构变化在沿海新兴工业化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倘以全口径的工业总产值为分析指标,199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比重:浙江为11%,福建为15%、广东为19%、江苏为20%,这就是说,到1998年我国东南沿海浙、粤、闽、苏四省非国有比重均在80%以上,其中有的已近90%。(注:系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版计算所得。)倘以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为分析指,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比重:浙江为19%,广东为25%、江苏为29%、福建为33%,非国有比重均在2/3以上,其中有的在80%以上。(注:系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版计算所得。)上述四省综合经济竞争力迅猛上升与所有制结构的变迁呈正相关关系。
所有制结构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崛起。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注册的工商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达3000万户,从业人员达7000万人。尤其是私营企业发展颇快,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报告,截止2001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已达202.85万户,从业人员2713.86万人,注册资本18212.24亿元。(注:引自《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4月17日民营经济版。)可以这样说,非公有制资产已经成为我国整个社会存量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所有制结构变动,除分析存量资产结构外,还应研究增量资产结构,即投资结构。从这个角度分析,不仅资产存量结构变化明显,而且资产增量结构变化也很显著。1980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占81.9%,集体经济投资占5%,个体及其他经济投资占13.1%。到2000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占50.12%,下降了近32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占14.53%,上升近10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及其他经济投资占35.29%,上升22个百分点(注:系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版计算所得。)。
随着资产存量结构和增量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也相应变化。1978年,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国有单位占78.3%,集体经济占21.5%,个体经济及其他经济从业人员占0.2%;2000年,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比重已下降到38.08%,减少了40个百分点,集体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到7.05%,减少了近15个百分点,个体、私营及其他经济从业人员比重猛升到54.87%,增加了近55个百分点。
2、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型”改革初见成效。1984年中央即提出搞活国有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93年,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在微观经济改革层面明确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方向。这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已经由“政策调整型”改革逐步转变为“制度创新型”改革。
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要求,1994年开始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国务院确定的试点企业有100家,加上各地选择的试点企业达2700户(虽称为“试点”,但实际上已达“试面”的规模)。经过几年努力,2700户试点企业目前已绝大部分实行了公司制改革。据国家经贸委提供的材料,到2000年列入520户“国家重点企业”的514户国有企业,有430户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占83.7%。其中,少数企业采取了“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这类企业尚需进一步改制),大多数企业采取了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注:上述企业改制资料由国家经贸委提供。)根据实际调研,这些改制企业多数已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虽然在实行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制方面还远远没有到位,但不少企业正朝着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方向努力。
在改制企业中,上市公司(包括在境内和境外上市的公司)进展比较突出。尽管有些企业的业绩并不完全真实(国家审计部门曾审出若干问题),但总的来说,多数上市公司的改制是行效的,其中一些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的重组和上市,在国际资本市场表现良好。
至于国有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小型企业放活的步伐更快一些。不少地区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营者持大股、企业整体转让以及与外商合资等方式,促使小型企业的产权制度发生变革;有些地区虽然尚未触及财产最终所有权,但在联合、改组、承包、租赁等方面也有较大进展。包括上述两类改革(即触动财产所有权的和未触动财产所有权的改革)在内,到2001年,全国国有企业“改制”面达81.4%。(注:数据由国家经贸委提供)
3、农村的微观经济组织发生制度性变迁。1978年前,中国农村实行的是“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组织模式。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在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几亿农民长期被压抑的积极性如同火山一样进发出来。在短短的几年内,不仅打破了“政社合一”的组织,实现了农村政权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分离,而且更具历史意义的是,农民创造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一种新型的制度,这是中国农村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经过20余年的改革,目前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已得到进一步巩固。除自给性生产的部分之外,数亿农村劳动者和多数农户已经按市场需求实施生产和经营,昔日听命于上级指挥的农民已逐步成为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市场经济主体。
农村改革中另一值得重视的现象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民在实践中创造了转包、转让、租赁(包括反租倒包)、置换及土地入股等多种流转方式。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到2001年上半年,流转面积已达6800万亩,占农村承包地总面积的5%左右。在全部流转面积中转包占48.3%,转让占10.7%,租赁占17.3%,置换占7.35%,土地入股占5.5%。
(二)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特别是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建立并培育市场体系,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作为一条重要战线积极推进。经过长期努力,到现在,除垄断性行业和少数重要领域外,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基本取得主导地位,无论是国民经济的总体市场化程度,还是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以及部分要素的市场化程度,都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1、市场调节机制已基本覆盖商品市场领域。我国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战车”是率先在商品领域推进的。具体推进则沿两条路径展开:一是建立各类市场,主要是消费品零售市场、农产品收购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二是引入并培育市场经济机制,主要是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经过20年努力,工业消费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及生产资料市场价格80%以上,乃至90%以上已经由市场供求和竞争关系来决定。国家管理价格的商品,只限于少数基础产品和生活必需品。(注:资料来源: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厅《关于2000年三种价格形式测算结果的通报》,转引自《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1期。)
据国家计委价格司提供的材料,在消费品零售环节,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3%提高到2000年的95.8%;政府定价比重则由1978年的97%锐减到3.2%(另有政府指导价1%)。在农产品收购环节,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5.6%提高到2000年的92.5%,政府定价比重则由1978年的92.2%锐减到4.7%。在生产资料销售环节,1978年前完全由国家计划控制,市场调节几乎为零,到2000年,市场调节价部分已经拓展到87.4%,政府定价比重则由1978年的100%减少到2000年的8.4%。(参见表二)如果采取简单的算术平均法计算,到2000年我国商品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已达91.9%,这一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表二1978年以来三种格形式比重变化情况
商品零售环节 农产品收购环节 生产资料出厂环节
年份 政府 政府 市场 政府 政府 市场 政府 政府 市场
定价 指导价 调节价 定价 指导价 调节价 定价 指导价 调节价
1978 97 0 3 92.2 2.2 5.6 100 0 0
1988 47 19 34 37 23 40 60 0 40
1990 29.8 17.2 53 25 23.4 51.6 44.6 19 36.4
1991 20.9 10.3 68.8 22.2 20 57.8 36 18.3 45.7
1992 5.9 1.1 93 12.5 5.7 81.8 18.7 7.5 73.8
1993 4.8 1.4 93.8 10.4 2.1 87.5 13.8 5.1 81.1
1994 7.2 2.4 90.4 16.6 4.1 79.3 14.7 5.3 80
1995 8.8 2.4 88.8 17 4.4 78.6 15.6 6.5 77.9
1996 6.3 1.2 92.5 16.9 4.1 79 14 4.9 81.1
1997 5.5 1.3 93.2 16.1 3.4 80.5 13.6 4.8 81.6
1998 4.1 1.2 94.7 9.1 7.1 83.8 9.6 4.4 86
1999 3.7 1.5 94.8 6.7 2.9 90.4 9.6 4.8 85.6
2000 3.2 1 95.8 4.7 2.8 92.5 8.4 4.2 87.4
资料来源:国家计委价格司
2、要素市场正在形成中。相对于商品市场而言,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在内的要素市场培育稍显滞后,但也有一定进展。在资本市场方面,中长期信贷市场进展较快,已经采用准备金率和利率进行调节,包括股票、债券等在内的证券市场发展也较迅速。以股票为例,自1990年和1991年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继成立以来,股票市场已初具规模,到200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A股和B股)1154家,上市公司股票市值43522亿元,其中流通市值14463亿元。从1991年到2000年底,我国企业从股市募集资金7727.09亿元,其中新股发行3843.94亿元,配股2040.8亿元,B股46.32亿美元,H股182.27亿美元。上市公司总股本5214.47亿股,其中国家股2403.98亿股,A、B,H股中的流通股1811.26亿股。(注:资料来源:中经网有关证券市场资料。)虽然相当一部分股票尚处于非流通状态,但这一格局正孕育着突破。
除证券市场外,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其市场化程度也有了明显提高。
(三)新型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雏型正在建立中
分配关系是所有制关系的另一侧面,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必然引发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革。
1、国民收入宏观分配形成新的格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改革分配体制,使收入分配体制逐步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方向转变。目前,我国国民总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间分配的格局大体是:居民所得占67%,企业所得占12%,政府所得占21%左右。虽然政府的运转过分依赖于预算外非规范收入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经过多年的摸索和调整,到2000年,“两个比重”即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趋于合理,据统计,前者已达15%,后者已达52%。(注:《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版。)这表明,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在财力方面保持着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
2、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开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所有制改革的进程,在个人收入分配进行了多种探索。尽管不排除体制内的某些单位依然存在着平均主义倾向,但从总体上说,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已经基本破除,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基本确立。与之相适应,劳动者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据国家统计局家庭收入调查资料分析,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来自国有和集体单位的工资收入占68.1%,个体经营者收入占3.77%,其他的劳动收入占3.24%,财产性收入占2.2%,转移性收入占21.3%。特别是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资本、技术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之后,不仅传统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包括土地使用权)等逐步纳入收入分配范畴,而且新兴的生产要素如技术和管理,也正沿着“技术资本化”和“管理资本化”的道路参与分配过程。
3、个人收入分配调节机制逐步建立。针对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的趋势,(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1995~1999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分别为0.389、0.375、0.386和0.397。世界银行测定的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03,高于印度的0.378、印尼的0.365、越南的0.361、韩国的0.316和日本的0.249(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政府通过规范生产要素市场秩序、加强对国有单位部门的收入分配管理与监督、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等手段,防止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分扩大。
与此同时,根据为市场经济提供“减震器”和“安全网”的总要求,着力推进以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目前正在辽宁省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向全国推广,这对转轨的正常进行发挥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