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税收规模、税收弹性和宏观税负以及税收的产业结构和税种结构,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税收 经济 山西省
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税收规模、税收弹性和宏观税负以及税收的产业结构和税种结构,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增长;通过税收手段适当降低二产税负、提升三产税负,促进各产业平衡发展。
山西省税收情况分析
(一)税收规模分析
山西省GDP近几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税收收入也快速增长,2000-2004年分别为171.26亿元、228.2亿元、270.28亿元、346.3亿元、484.26亿元,五年间共增长182.76%。税收收入增长速度也在逐年加快,2000-2004年分别为2.77%、32.24%、18.43%、28.13%、39.83%和42.05%。以上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加速,提供有效税源增强,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
(二)税收弹性分析
2000—2004年山西省弹性系数值除2000年外,其余四年,税收弹性值均大于1,这说明四年间山西省税收增长幅度均超过了当年的经济增长幅度。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一是大规模的投资和基础工业产品价格的上升,特别是煤焦、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有力地推动了第二产业税源规模的迅速扩张。二是2000年以后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1311规划项目大面积的实施,一批重点调产项目陆续投产见效,而投产见效的调产项目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从而推动第二产业税源的进一步增长。
(三)宏观税负分析
宏观税负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宏观税负=(税收收入+预算外收入)/GDP;狭义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本文主要讨论狭义宏观税负。山西省近几年的宏观税负水平,从绝对量来看,虽然低于同期全国水平,但从宏观税负水平的增速来看,每年增长近1个百分点,与全国宏观税负增长速度大致相当,导致宏观税负不断增长的原因与山西省的经济结构有关。
煤炭是山西省的一大支柱产业,煤炭行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3左右,而在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制下,由于煤炭进项税抵扣少,致使煤炭业增值税税负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据测算,全国煤炭等采掘业平均增值税税负约为12%~15%,而制造业平均增值税税负约为5%(山西地税局课题组,2006)。所以由于煤炭产业比重高,再加上这几年能源涨价,煤炭行业对税收的贡献率增大,导致近几年山西省宏观税负逐年增长。
山西省税收的结构分析
(一) 产业结构分析
首先从税收的绝对量来看,我省税收收入主要来自第二和第三产业。从税负状况来看,第一产业税负最轻,第二产业的税负最重,第三产业税负相对较轻。与全国水平相比,以2004年为例,山西省第二产业的税负略低,只比全国低1.77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税负比全国低12.89个百分点;其次,结合产业结构比重来看,2004年,全国三次产业GDP构成为15.2:53:31.8,山西省为8.3:59.5:32.2,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偏重,比全国水平高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所以,造成山西省宏观税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三产业税负偏低,而第三产业税负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对第三产业采取鼓励发展的政策,所以税收贡献不及第二产业大;二是山西省第三产业经济质量不高,2004年山西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78.9亿元,来自第三产业的税收为128.37亿元,税负为13.11%。而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3384亿元,第三产业的税收收入为10416亿元,税负为24.0%。山西省第三产业税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上相关数据反映出山西省第三产业的经济质量相对较低,增值能力较差,税收贡献率较低;三是第三产业多为小规模企业,税款申报中存在着税负负申报、零税负申报和低税负申报等异常现象,税收征管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