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7|回复: 0

2018论区域经济发展后期的整体性与协调性问题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3: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区域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区域网络、区域空间及区域产业三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区域发展经济进入起步阶段后必须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并结合典型实例对区域经济由不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的三条基本道路进行了分析。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要素 区域网络 区域空间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试图在以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区域发展中的空间要素、产业要素及区域网络要素,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全新的阐述,突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及可持续性,克服以往理论的片面性,从而为区域经济实践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
  
  区域经济发展要素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量”包括,如区域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等,从总量指标上能够粗略衡量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但无法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质”,而区域经济是否具有活力,在区际竞争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则依赖于区域经济的“质”。区域经济的“质”主要表现在空间要素、产业要素及区域网络上,空间发展的均衡性、产业结构上的先进性、区域网络的发达性是经济发达区域的典型标志,三大要素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密不可分,共同决定了的区域经济“质”。
  
  空间要素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必然在空间分布上有所体现,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区域内部空间发展均衡,而经济落后区域内部则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围绕空间要素,形成了区域经济开发的三种模式,点极模式、点轴模式和网络模式。
  点极模式是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创立的。佩鲁认为,经济空间由若干中心(增长极)所组成,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与所有的地方,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这些中心(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最终影响。点极模式在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一般是通过培育城市作为区域经济中心,成为经济增长极,从而带动其他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模式适合于落后地区的开发。
  点轴模式是以松巴特为代表的西方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其中心内容是:随着一些增长极的形成,连接这些增长极的交通干线(如公路、铁路、水路等),就形成了新的有利区位,从而吸引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极与极之间最后发展成为经济产业带。后来研究者将交通干线扩展为各类线状基础设施,如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使点轴模式得以大大扩展,成为区域开发的重要依据。点轴模式适于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区域,如交通条件较好,中心城镇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地区。
  网络开发模式则是在点轴模式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高级形态的开发模式。当某一区域形成众多经济增长极,区域内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极与极之间联系紧密时,点轴空间交叉扩张,经济产业带形成网络分布,区域经济发展将呈加速态势。网络开发模式适于经济水平发展较高区域。
  空间要素要求各区域经济主管部门根据本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推进经济的空间发展,使区域经济由不均衡向均衡发展。
  
  产业要素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搜集整理了若干国家的统计资料,按照时序发展数据进行推断,得出以下结论:随着一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将向第三产业转移。这一经验性总结揭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后来为钱纳里等众多经济学家所证实。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区域经济发展领域。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以工业为主,即工业化才是强国之路。很多国家也已经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因此,探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的演替规律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对于我国来说,除了西部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而中部和东部一些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甚至有些城市已进入后期阶段,因此探讨工业结构的演进对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研究表明,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同样存在演替的规律,即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的重心由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原材料工业向组装加工工业转移。劳动力、资金、技术作为工业化的三大推动力量,使工业化进程表现为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发展到以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具体一点,在工业化初期,轻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等在工业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对于吸收从农业领域分离出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减轻了社会矛盾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力。随后,工业结构向重工业转变,原材料工业地位上升,其中如钢铁、石油、化工、煤炭等加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工业化的推动力量,而这些产业的特点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等,否则难以取得发展。这一时期,资金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结构则转向高加工度,技术知识逐步取代资金成为更加重要的因素,社会进入所谓的“知识经济”或“智本经济”时代。
  目前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指区域经济的工业化,不同区域在具体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工业结构的演替规律,不能盲目追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而是要根据本区域的具体条件,制订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并适时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区域网络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在区域空间及产业结构上,还必然体现在区域主体的发展上。这里的区域主体主要包括各类企业、研发机构以及各级政府部门。
  根据最新区域经济的研究成果,区域经济主体的活力主要依赖于区域网络的发达程度。这里所谓的区域网络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内联系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活动的特殊的关系类型。其实,无论是发达区域还是落后区域,区域主体之间必然会发生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易和交流,由此而形成一个区域网络,各个区域的网络差别主要在于发达程度的差异。在落后区域,区域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网络是低水平的、支离破碎的,区域主体之间由于缺乏信任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众多应该发生的联系而没有发生。而在发达区域则相反,区域主体之间联系紧密,互相信任,信息对称程度较高,因此区域网络畅通无阻,区域网络是高水平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