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4|回复: 0

2018全球化进程中的收益分配不均与中国产业升级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3: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价值链环节的进入壁垒差异以及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权利不对称决定了全球价值分配。发达国家企业在产品分工中占据了高进入壁垒环节,在价值链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企业处于竞争激烈的低进入壁垒环节,由此导致了全球价值链的收益分配不均,而iPod价值链的收益分解支持了这一结果。中国企业只有在嵌入全球商品价值链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合意的收益分配。   关键词:商品价值链,全球收益分配,价值链治理,产业升级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上相当多的人口提供了收入持续增长的机会。人们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而且还能享受到质量更高的差异化产品。然而,虽然大多数国家都分享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但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却遭受了损失,从而陷入了“贫困的增长”(immiserising growth)陷阱,即在就业和产出不断增加的同时相对经济收益在不断减少。经济全球化中的收益分配不均现象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交换的收益分配变化?为什么有些经济体能从全球化中得到收益,而有些经济体则不能?为什么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空间分布没有带来与其相匹配的全球收益分配?我们应该如何缓解、甚至消除这种国际分配不均现象?国际经济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对经济全球化和收益分配问题进行了解释,但这些对收益分配不均的解释都脱离了生产角度,从贸易、区位,制度等层面进行分析。而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弥补,立足于产品的生产体系,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框架来重新解释全球化中收益分配不均现象。
  一、价值链分析框架下的全球收益分配
  在波特利用价值链分析企业竞争优势以后,格雷菲(Gereffi)立足于世界范围,利用价值链框架来分析国际贸易和集群的升级。他将全球价值链(GVC)作为分析工具,并将权利关系引入价值链的分析,利用购买者驱动价值链的分析框架,分析了亚洲服装业贸易变动和产业升级问题。汉弗莱和米茨(Humphrey and Schmitz)探讨了价值链治理模式和升级之间的关系,并区分丁4种不同的升级模式,即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他们认为,不同的价值链治理模式对企业的升级路径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准等级制价值链中,中小企业较容易实现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但主导企业往往会阻碍这些企业的功能升级,以避免培养竞争对手。朱利亚尼等人(Giuliani,et al)将集群与价值链放在同一个维度上考虑升级问题。由于学习能力、创新和产业组织特性不同,集群之间会产生差异。属于不同产业的集群和价值链会有不同的集体效率、价值链治理和升级模式。朱利亚尼等人的研究表明,传统制造业集群的升级主要是产品升级;在资源型集群中,产品升级和工业升级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在复杂产品集群中,升级主要依赖技术积累和设计以及零部件产品的发展。
  而价值链的分析框架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分析全球化范围内的收益分配。卡普林斯凯(Kaplinsky)提出了价值链内的动态租、价值链的治理以及价值链各环节系统效率这3个变量,用基于生产和交换(而不是经济全球化中的诸如融资等其他因素)来分析经济活动的经济全球化分布与其收入分配相背离的现象,并以水果罐头行业、汽车零部件产品等行业为例,分析影响国内和国际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环节中可能采取的政策。本文借鉴了卡普林斯凯分析过程中的某些变量,分析价值链中价值增值的源泉以及收益分配的决定。
  (一)全球价值链的收益来源
  收益的根本来源是“经济租”,而经济租来自于各种生产要素不同的生产能力及其稀缺性,如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劳动以及企业家精神等。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素收益率的降低,进入壁垒开始成为“租”产生的重要因素。进入壁垒较高的环节能产生较高的“租”,而竞争激烈的低进入壁垒环节,收益是不可持续的,因为“租”会慢慢耗散。要保持较高收益,要么是该行业进入壁垒很高,行业外企业很难进入该行业与之相竞争;要么是进入壁垒在不断发生变化,即企业的创新和生产能力在动态发展,不断从事新的经济活动,从而在该领域形成新的进入壁垒。
  从根本上说,价值链可以分解为设计、生产和营销3个环节。其中生产环节是有形的物质投入产出,而设计和营销往往是价值链中的无形过程。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环节的进入壁垒不断降低,导致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生产(组装)过程,这一环节的“租”日益耗散,导致生产环节增加值不断降低。因此,能产生较高的“租”的领域越来越脱离具体生产过程而转向无形的过程,如研发和营销等领域,因为这些活动通常是技术或知识密集型的,会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较长时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如长达70年的专利技术保护和接近永久性的品牌效应,是价值链中收益的重要来源。
  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价值链也变得更加复杂,内部环节不断增加。这时要想通过提高价值链中的单个环节的效率从而提升整个价值链的收益变得很有限,因此需要系统性地协调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活动,从而使整个价值链具有竞争力。这种系统性协调就是价值链的治理。治理本身就是“租”的重要来源,这是一种特殊的关系租(relational rents)。
  “租”和治理是价值链分析的核心变量,它们之间通过竞争机制紧密联系起来。激烈的竞争降低了进入壁垒,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全球生产和贸易活动中,导致收益不断减少。全球价值链的参与者开始寻找新的租金形式。价值链主导者一方面要求供应商或客户改变其自身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也会不断寻找新的供应商和客户。这时,价值链的主导者变成了价值链的治理者(其管理程度随其在价值链中的权利不同而有所差异),开始对价值链的分工过程进行不同地区和制度环境下的全局安排,从而提高了价值链的整体效率,导致整个价值链的收益不断增加。
  (二)全球价值链收益分配的决定因素
  1.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进入壁垒存在差异。进入壁垒是收益分配的决定因素。价值链的收益分配取决于企业或国家对价值链的参与程度。价值链各环节的进入壁垒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对于研发和营销等环节来说,生产环节的进入壁垒变动较大。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国家开始有能力以较低的成本将零部件组装或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导致生产环节进入壁垒降低,竞争加剧,从而整体收益下降。企业如果被锁定于这些进入壁垒较低的生产组装过程,则只能获得较低的收益。研发环节主要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进入壁垒较高,且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研发成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带来较高的利润。营销环节主要是品牌和营销渠道,大多是隐性知识,其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因此,在价值链中处于研发和营销环节的企业会分享到较高的收益。此外,价值链各环节的进入壁垒差异带来了市场结构的不同,而市场结构的差异是收益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在整个价值链中,当进入壁垒降低时,那些有能力进行创新从而能在价值链的新环节或者是新的价值链中创造租金的企业就能在全球化进程中分得较多的收益,而那些无法转型的企业,则收益减少。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竞争程度更加激烈,这种收益的下降会越来越快,甚至遭受损失。
  2.价值链治理模式中的权利不对称。格雷菲认为,每条价值链中都有一个主导者,这个主导者对价值链的性质起着决定性作用。价值链各环节企业权利的不对称,决定了收益分配的差异。在全球价值链中居主导地位的企业,通常能获得较多的收益,从而使得参与价值链的各企业收入差距明显。在格雷菲提出的价值链模式中,购买商驱动型(buyer driven)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服装、鞋、家具和玩具行业,在这一模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全球购买者,如大的零售商等。它们利用自身的营销网络和品牌优势,对价值链上游的制造业企业进行纵向压榨。而生产商驱动型(producer driven)主要分布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汽车、航空、电脑等,在这一模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产商,它们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向前控制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向后则利用强大的品牌效应对分销商和代理商形成控制,从而在价值链分配中占据较多的收益。
  我们再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放在国界的层面上考虑,更能看出其全球收益分配不均。在价值链中获得较高收益的全球购买者或主导型生产者,基本上来自发达国家,而缺乏核心竞争力、在价值链中处于附属地位的企业,大多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控制了进入壁垒较高的设计、品牌和营销环节,在价值链中居主导地位,从而获得较高收益;而发展中国家则往往只能通过加工、组装和生产环节而嵌入全球价值链,进入壁垒较低,竞争激烈,从而收益较低。这种进入壁垒差异及权利不对称同样也使国家之间收益分配出现差异,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与收益分配的不匹配。
  二、iPod价值链分解及其收益分配
  以上述理论分析为基础,下面笔者对美国苹果公司iPod产品的全球价值链进行分解,并对其各个环节的收益分配进行详细分析。
  2001年10月23日,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款MP3播放器iPod,开始主导整个MP3音乐播放器市场。2005年,iPod全球销售量高达1500万台,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0%。2006年iPod继续在MP3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前两个季度,iPod的销售量约为853.6万台,同比增长61%。由于iPod的热销,苹果电脑公司前两个季度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利润接近10亿美元,其中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1%。经济,国内宏观-[飞诺网FENO.CN]
(一)iPod的价值链分解
  笔者对iPod全球价值链进行分解,如图1所示。
  (1)产品设计环节。时尚消费的电子产品中,出色的外观设计是吸引消费者从而占据市场份额的最重要因素。苹果公司在创业之初基本上是闭门造车,单纯追求技术;如今苹果公司开始面向市场,开始注重产品外观。iPod完全是凭借其简约而明快的外观设计,从感官上赢得了顾客的认可。
  (2)零部件供应环节,包括关键零部件和一般零部件两类。其关键零部件主要是微型硬盘、解码器、PCB板等,都来自于日本东芝、韩国三星、荷兰飞利浦等国际知名企业。然而,这些零部件产品大多是通过一级发包商、二级发包商,层层外包生产而成。其一级外包主要是美国、日本等企业发包给一些韩国、中国台湾企业,而二级外包主要是中国台湾企业转包给大陆企业。一般零部件主要是非关键配件,如电池、充电器、触摸滚轮和耳机等,主要由中国台湾和大陆的企业生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