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回复: 0

2018我国消费市场形势和主要特点分析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82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82
发表于 2018-7-14 12: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年,我国投资与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我国消费市场也呈现出明显回升。这种趋势说明,虽然消费需求不如投资和出口那样活跃、能够立即见效,但它的增长却会对经济产生惯性,并成为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动力。我国经济虽然经过了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未充分显示出来,对经济增长的潜力也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本文根据我国消费市场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影响,分析其发展趋势、特点和问题,以及须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一、2006年国内消费市场运行情况主要特点
  1、消费需求实现了较快增长
  2006年居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对2007年的消费增长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直接效应比较明显。近期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增加促进了消费增长。目前股票市场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股票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促进了消费增长。随着扩大国内消费政策的落实,公共财政制度、收人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将逐步完善,并进一步向社会各公众阶层倾斜。综合这些因素,2007年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市场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幅,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7.6万亿元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89.1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3.6%。主要特点:
  (1)销售增幅呈不断加快趋势。2006年1—12月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6641.6亿元、6001.9亿元、5796.7亿元、5774.6亿元、6175.6亿元、6057.8亿元、6012.2亿元、6077.4亿元、6554亿元和6997.7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分别为15.5%、9.4%、13.5%、13.6%、14.2%、13.9%、13.7%、13.8%、13.9%和14.3%,各月累计增幅分别为:15.5%、12.5%、12.8%、13%、13.2%、13.3%、13.4%、13.5%、13.5%和13.6%。(2)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1967.7亿元,同比增长14.2%,县城零售额6828.4亿元,增长13.1%,县以下零售额13293亿元,增长12%。城市消费增长较快原因,一是每年均有一部分县改为市;二是很多农民进城务工,其消费额计人城市消费,据专家推算,仅此因素每年推动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个百分点。(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2291.6亿元,同比增长13.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457.5亿元,增长16%;其他行业零售额1340亿元,增长1.8%。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同比增幅高于批发和零售业2.4个百分点。(4)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粮油类增长18.4%,肉禽蛋类增长11.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3.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8.6%,日用品类增长15.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9%,家具类增长21.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6.1%,化妆品类增长18.2%,金银珠宝类增长27.2%,通讯器材类增长23.1%,汽车类增长25.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6%。(5)分地区看,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东部地区占57.9%,中部地区为24.6%,西部地区仅为17.5%。全国前5位消费大省分别为:广东(7509亿元)、山东(5819亿元)、江苏(5427亿元)、浙江(4348亿元)、河南(3089亿元)。从国内商品市场销售趋势看,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7.6万亿元,增速在13.6%左右。
  3、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平稳加快,2006年超过18万亿元
  (1)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平稳加快。由于国民经济保持稳步较快增长,特别是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2006年以来生产资料市场购销活跃,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2.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18.5%。预计全年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7.8万亿元,增幅16.8%左右,全年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3.5%左右。(2)主要生产资料供求平衡状况好转。据商务部调查分析,2006年上半年300种主要生产资料中,供过于求的69种,占23%,数量比2005年下半年增长4.6%;供求平衡的218种,占72.7%,数量比2005年下半年增长2.4%;供不应求的13种,占4.3%,数量比2005年下半年减少61.5%。(3)生产资料价格呈现趋稳态势。2006年1—12月累计同比价格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5%。从各月价格走势看,上半年各月环比价格分别为0.1%、0.8%、1.0%、2.1%、2.9%和1.3%。从6月开始价格呈现升势减弱趋势并趋于平稳,7月份月环比价格结束6个月上涨转为下降0.9%,8月再降0.2%,9月转为上升0.6%,10月上升0.7%,11月上升0.8%,12月上升0.5%。
  4、“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启动,农村流通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2005年商务部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从2005年起,用三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约25万家农家店,逐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点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并在农村引进商人、发展商业、发展商品生产,以“三商”来促“三农”。
  5、外资商业并购加快,外资销售额比重不断上升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统计,2004年12月11日我国零售业对外全面开放以来,外资零售企业进入的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所表现出来的消费品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促动着外资零售企业进入规模扩张高潮。2005年,商务部共批准设立1027家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是2004年以前商务部批准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总数的3.27倍,开设店铺1660个,营业面积468.34万平方米。2005年批准设立零售(含批零兼营)企业187个,是2004年批准的零售企业的6倍多。
  (1)独资化趋势明显。在2005年批准的187家外资零售企业中,外商独资的企业达124家,比重占63%。此外先前进入的外资零售企业如麦德龙等,也纷纷从内资合作企业中回收股权,实行独资经营。(2)企业并购增多。2005年商务部共批准外资企业并购项目24个,同时一些外资零售企业,从境外对我国境内零售企业进行收购。(3)外资零售企业规模快速扩大。到2005年底,沃尔玛在我国大陆的店铺已达56家,家乐福店铺已达70家,百安居店铺已达48家,易初莲花店铺已达71家,麦德龙店铺已达28家。(4)加速向中小城市扩张。如沃尔玛2005年分别在晋江、玉溪、芜湖、潍坊、岳阳开设了新店,易初莲花在嘉兴、绍兴、温州、泰州、南通开设新店。家乐福2006年在浙江的开店计划中,几家店都将设在浙江省的中小城市。
  二、我国消费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消费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消费不断升温和发展,如旅游、教育、体育等。从宏观方面看,是经济发展的提速刺激了消费市场整体的发展以及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微观方面看,近几年出现的一些变化,特别是与消费的相关产业的变化更为明显。比较突出的是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休闲业,这些产业本身又可以派生和衍化许多新型产业,相互渗透和影响。消费贯穿于其中,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数据说明,消费已超过第二产业,在GDP中居于主导地位。目前我国的消费也紧随其后,形成快速发展之势。
  我国的消费市场发生变化的主要特点:
  1、消费领域不断扩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城市居民消费的变迁特征之一就是消费范围不断扩大,这种状况在耐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服务与休闲活动等各类市场中都有体现。在耐用消费品方面,传统家电产品(如彩电、电冰箱、洗衣机)已经在城市居民家庭中普及,新兴家电产品(如空调、微波炉)的拥有比例明显升高。同时,个性化数码、通讯产品日益走进居民生活,像私家车、商品房这些过去看来很难为个人所有的商品开始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目标,并且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在快速消费品方面,城市居民除生存必需的基本饮食产品外,对高级饮食产品(如巧克力)和营养品(如包装牛奶)的消费比例逐年增加。在服务与休闲活动方面,一些新兴服务逐渐走进居民生活。尤其是网络服务,城市居民网上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以及网上购物等活动的比例都有显著提高。
  2、消费结构升级优化
  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尽管各类消费支出都呈增长趋势,但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更为明显。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1995—2005年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0.1%、48.8%、46.6%、44.7%、42.1%、39.4%、38.2%、37.7%、7.1%、37.7%、36.7%。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开始转向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把更多的时间和钱财用于休闲,费用的投向也发生明显变化,诸如投向购书、各种技能培训、终生教育、健身美容、旅游(近前出现了超常增长)等。
  3、消费热点变换更迭
  据商务部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衣着等比重下降,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等比重增加。住房、汽车、通讯、餐饮、娱乐、旅游等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领域。2005年全国轿车销售量、电信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4.3%、11.7%和12.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大、中城市居民消费已由实物消费为主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2006年除汽车、住房、通信等继续热销外,餐饮、旅游、健身、教育、文化、家庭服务、节假日传统特色商品和服务等将快速增长,居民消费向品牌化、环保化、个性化、时尚化方向发展。
  4、新兴产品成为消费主流
  (1)电脑消费市场的增长。电脑在城市居民家庭中的普及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1997年,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城市居民家庭拥有电脑的比例均在20%以下。1997—2004年,十城市居民家庭拥有电脑的比例均有较大增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增长势头较快。到2004年,这些城市居民家庭拥有电脑的比例基本达到50%以上。重庆、武汉、西安、沈阳、成都紧跟其后,2004年,比例基本在30%—40%之间。2004年以来,随着电脑消费升级,笔记本电脑进入高速增长的稳定期,2004年和2005年全国销量增长均在50%以上,成为电脑市场的消费热点。有调查显示,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电脑市场整体销售量达到528.98万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9%;市场销售额为305.97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5.14%;笔记本电脑市场销售量达到92.22万台,销售额达89.51亿元;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增长38.9%和23.0%,明显高于台式电脑和服务器的增长。(2)手机迅速普及,已成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必备品。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手机产业在出口和内需的拉动下,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共生产手机30367万部,销售30386万部,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0%和31.9%,出口2.28亿部,同比增长56%。我国作为全球手机制造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06年前8个月,我国累计生产手机27996万部,同比增长60.4%。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5年,我国手机用户总数为3.934亿户,每百人移动电话拥有量为30.3部,比2004年增加4.4部。截至2006年8月,手机用户达到43748万户。在手机产品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功能”手机不断推陈出新。2003年,手机市场进入“彩屏时代”,国内照相手机品种激增。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照相手机已经占到手机市场份额的57.%%,销量为5104万台。随后,音乐手机成为照相手机后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市场上已有30多家厂商推出将近150款MP3。随着手机价格水平逐渐下降,手机用户数量激增。数据表明,1997年,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城市居民使用手机的比例基本在10%以下。随着手机价格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利用它进行即时沟通,居民使用手机的比例飞速上升。到2004年,深圳居民使用手机的比例最高为85.7%;重庆、武汉、沈阳,在60%左右;其余大城市比例基本在70%—80%之间。手机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必备产品。(3)数码类产品快速提升。2000年以后,通讯、数码类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手机、电脑、数码相机、MP3等产品逐渐改变了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状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化的数码产品,普遍具有便携、存储量大等特性,提升了文化消费的发展空间。以MP3产品为例:销售量以平均每年152%的速度增长。城市居民拥有MP3的比例在2003年以后开始提高,2004年则有较大幅度上升。北京、南京、武汉、上海居民拥有MP3的比例较高,占10%以上,其中北京居民拥有MP3比例最高,达到14.8%。
  从上述消费市场发展的特点可以看出,我国的消费市场发展势头较好,前景十分广阔,已经形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强推力作用,并具有持续、稳定、持久的特征。
  三、目前我国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全局和宏观角度看: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投资增长偏快,投资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1—200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投资增长过快和投资率居高不下,固然与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发展阶段有关,同时又与政府调控政策的相对滞后和较弱有关,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投资率高不是一个短期现象。但是,仅仅停留在这种判断上,还不足以说明我国过高的投资率是否偏离了工业化阶段的“合理区间”。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加速阶段,随着社会储蓄增加和国家积累能力增强,以及社会基础设施和扩大再生产的需求不断加大,会出现投资快速增长和投资率上升的趋势。上世纪二战结束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都经历过一个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时期。但即便在那个时期日本和韩国的投资率也没有达到我国现阶段水平。如日本在1961—1973年经济增长率高达9.7%,平均投资率为36.6%;韩国1966—1979年经济增长率为9.2%,平均投资率仅为30.4%。我国2003—2006年经济增长率10.3%左右,而平均投资率高达42.9%。显然,我国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率明显偏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