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2|回复: 0

2018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及对策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2: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经济整体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如何促进有效需求快速增长,化解消费需求增长的制度性“瓶颈”,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增长是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内需不足的特征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抑制消费需求增长的瓶颈因素,对如何扩大内需提出了简要的参考意见和思路。
  [关键词]消费需求不足;成因;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内需不足的问题,这是此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疲软、大量企业尤其是外贸型企业倒闭的根源。在我国内需的基本构成中,投资需求的长期主导性导致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发展与增长的附属物。事实上,投资拉动是特殊历史时期为防止经济非正常减速而采取的政府强制行为,不反映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在我国,投资却分别扮演了二重角色,即经济繁荣时期的“助燃剂”和经济衰退时期的“兴奋剂”,居民消费对生产供给的拉动作用不断走向边缘化。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要维持经济体的正常与繁荣,内需就不能让位于外需,居民消费需求就不能让位于投资需求。
  
  一、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特征
  
  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背离特征: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而消费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银行中积累的居民储蓄已经高达21万亿元,但同时内需严重不足;物价在低位徘徊。大多数民众则不断感叹生活负担的沉重甚至生活的艰辛。目前,我国内需不足,就是发生在这些因素所构成的基本背景之下,呈现出某些独有特征:
  1 经济高速增长,物价却长期低迷。在2000年之前开始实施的一系列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终于在2000年收到效果,这一年经济增长速度突破“七上八下”的僵局,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作为宏观经济景气指标之一的物价却回升乏力,长期处在低迷状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尽管说法不一,但从大的方面来看不外两条:一是从供给的角度看,我国从1998年以来绝大多数制造业部门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二是从需求的角度看,则是需求明显不足。城镇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及农村市场启而不动,即收入增长缓慢造成物价低迷。比如,2005年,我国GDP在实现9.9%的增长时,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万元,实际增长为9.6%,虽然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但仍低于经济增长水平。农民的收入情况就更不乐观。2005年,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产146亿公斤,达到4840亿公斤,增长3.1%,但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实际增长了6.2%,不仅远低于GDP增长水平,其增幅还比上年回落了0.6个百分点。2005年之后,上述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随着收入与GDP之间剪刀差的扩大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2 物价低水平背景下,百姓却深感生活负担沉重。按照一般的原理,物价低迷虽然就经济本身来说反映了紧缩的一个层面。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却可以享受到物价低迷带来的好处,这就是生活负担的减轻,因为低迷的物价意味着人们可以为同样的消费品支付更少的货币。但实际上,在最近几年中,人们却没有这样的感觉,在物价低迷的时候,很多人感觉到了生活负担的沉重。这是因为几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宗消费品价格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比如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市场物价连续下降的同时,垄断或弱竞争性行业的价格却居高不下,甚至是大幅度上涨。
  3 生活入不敷出,居民却呈现高储蓄率。尽管21万亿元的储蓄相对于13亿人口的平均储蓄额并不多,但这并不能否定我国经济生活中高储蓄现象的存在。1991年到2008年,我国居民储蓄的年增速均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从国际比较来看,根据世界银行1994年统计,当时世界上国民总储蓄率超过40%的只有新加坡,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当年高居世界第二位。2008年,我国储蓄率为28.8%,刷新了过去有记载以来的最高记录。因而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存在一种“超储蓄”,即储蓄增量不仅来自于居民增收,还来自居民减少当期消费和投资。尽管东亚国家和地区都曾出现高储蓄的现象,但应该看到我国高储蓄现象形成的独特原因,特别是要看到这种高储蓄率是与生活入不敷出的沉重感并存的。从表面的逻辑看,既然生活负担沉重就应当更多花钱来减少储蓄,或者说有较多的储蓄就会减轻生活的负担,但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这两者恰恰是形成了一种合力。
  4 家庭一方面高储蓄,另一方面却高举债。与高储蓄现象形成鲜明反差的,就是近些年开始出现的居民高负债现象。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统计,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居民、家庭整体负债率已经高于欧美家庭。具体来说,上海、北京两地居民的整体家庭债务比例已经分别达到155%和122%,青岛、杭州和深圳等中等城市的居民家庭债务比例也平均达到了90%左右。而在美国这样的高收入国家,个人平均负债比例则只有115%。对于这组数据,我们至少要注意到两点:一是如果将居民的债务考虑进去,目前的高储蓄现象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使得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种“消费疲软”与“消费过度”并存的现象;二是储蓄和负债的主体可能存在很大程度的不重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