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2|回复: 0

2018三年困难时期救灾途径探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1: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三年困难时期是指中国大陆地区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和其他政策失误以及自然灾害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党和国家对经济困难的政策:进行代食品的宣传推广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粮食调运和粮食返销;调整农业的政策、提倡节约。(2)人民政府带头安排社员生产自救。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救灾的胜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教训。
  关键词:三年困难时期;自然灾害;救灾途径
  
  1959—1961年,中国经历了建国后一次严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①在这三年困难时期,有大量人口因饥饿、营养不良或浮肿病而死亡。非正常死亡数量现在人数约3000万多[1],人口出现了新中国唯一的一次负增长,使中国人口减少了6000万~8000万[2]。50年代末任毛泽东秘书的李锐先生说:“饿死人成千万人,这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承平之世绝无仅有之事。”[3]在如此严重的灾害面前,中共是如何带领全国人民,渡过这一难关的?
  
  一、三年困难时期的概况
  
  1959—1961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的困难,带来的直接损失是粮食的大幅度减产,造成农村严重缺粮。全国粮食减产情况,据统计,由于一些地区连续三年干旱,全国共减产粮食611.5亿公斤,其中1959年最严重,约损失粮食378亿公斤,其中以旱灾为主造成的损失约260亿公斤[4]。正如周恩来1960年10月29日在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20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5]
  在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发生严重的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1.人口方面:1959—1961年,这是建国后的一个低谷期。由于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探索出现曲折导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加之自然灾害严重,死亡率上升。
  2.工业方面:1958年6月,各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等“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投入大炼钢铁运动,垒起排排高炉,乡乡炼铁。为了炼钢,浪费了不少资源,还影响了农业生产。
  3.农业方面:农业生产急剧下降,达到10%以上。1960年的粮食产量降到了1951年的水平,1962年的棉花产量降到了1950年的水平,农业生产大约倒退了十年[6]。
  
  二、渡灾的途径
  
  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大范围内出现了大饥荒的现象,在这场灾难中,非正常死亡人数约3245.8万人[1]。
  1.党和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对策
  (1)进行代食品宣传推广运动
  由于粮食严重缺乏而在1960年初灾区普遍发生浮肿病。这年冬天,河南信阳地区出现了全国最严重的大批浮肿病人和非正常死亡。粮食空前紧张,就连较为富庶的江苏扬州地区,也到了“天天喝粥,有粥无菜”的境地。泰兴县在1960年5月10日至8月15日的96天里,每人口粮仅82斤[7]。1960年底,东北三省农村人均口粮减至232斤,比1957年减少35.5%[8]。至于豫、皖、川、鲁、甘、青、桂、黔等农村部分地区,则早已是村室无烟。而国家的粮食库存已到了最低警戒线,1960年7—8月粮食库存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00亿斤。
  大饥荒日趋严重,党和国家想办法解决粮食的问题。周恩来亲自和有关人员一起计算男女老少最低营养需要,指示卫生部门研制代食品,作为应付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的一项直接措施[5]。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根据中国科学院的建议,向全国推荐了一批代食品。北京正式向全国发出号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机关、学校,全力开展征集代食品运动。毛泽东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讲话中说,秋收力争多打粮,无论哪一个省、哪一个县、哪一个公社,多打粮食,多搞菜,多搞代食品(野生的),总之,韩信点兵,多多益善[9]。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多搞代食品”,这样,宣传机构又有了新的工作目标。1960年11月14日的《紧急指示信》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组长的中央瓜菜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正式提出“瓜菜代,低标准”的口号。在各省成立“除害灭病”的领导小组,普遍建立“人民生活情报网”,具体落实瓜菜代的任务。
  所谓瓜菜代,就是以瓜果、蔬菜代替粮食作为主食。其实,在饥馑遍地的1960年,广大农村早已无瓜无果,百姓开始吃树皮、树根、野菜、观音土,所以“瓜菜代”小组的真正任务是动员开发代食品。如繁殖小球藻,制人造肉,人造蛋白,人造肉丸子,各类植物(蚕豆、豌豆、洋芋等)的橛根,冷树皮,各种野菜、野芹菜、野池米、毛菇及野生菌类,各种作物枝茎(红薯秧、豆角皮等),各类野生果实(橡子、栲槠、芭蕉等)。这么多的代食品中,小球藻得到了中央和各级领导机关的特别重视。小球藻原是一种水面浮生植物,1960年上半年,上海等地最早将其用于猪饲料的食用。小球藻的开发被认为有助于提高猪饲料的营养成分,可以缓解猪饲料短缺的困难。到1960年7月,全国27个省、市、区(除西藏外)都已程度不同地开始了小球藻的培养试验和生产。时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胡乔木对小球藻的推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960年10月,胡乔木呈书毛泽东,建议在全国推广小球藻代替粮食。胡乔木称,推广小球藻既可治浮肿病,又能保证不饿死人。毛泽东将胡乔木的信批转全党,要求全面推广[9]。许多家庭让孩子每天在餐前喝一两勺小球藻水液,相信小球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实际上,这只是粮食极度匮乏的年代中人们的一种预期心理。
  三年困难时期,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开展代食品运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救灾渡荒的措施,从精神上缓解了人们对饥饿的作用比填充肚子的作用更大。
  (2)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粮食调运和粮食返销
  1959年农业大减产,从1960年夏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前所未有的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1960年便有相当普遍地区因营养不良而发生浮肿病,有些地区发生饿死人的惨剧。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自然受到严重挫伤,导致粮食的进一步减产。
  为了解决当时严重的粮食危机,只能使用国家为数不多的机动粮和进行地区间的调拨。周恩来和国家领导人在1960年第三季度,根据粮食部门计算,要从有关省区调运60.3亿斤粮食,去保证京、津、沪、辽出口的需要。为什么必须调出这么多粮食呢?据粮食部门分析:第一,京津沪辽主要城市第三季度预计销售42.53亿斤,9月末比6月末需要补充周转粮库存2.37亿斤,共计4.49亿斤多,其余37亿斤必须依靠外省调入。第二,供应出口的粮食至少需要12.5亿斤。第三,青海、西藏需要调入1亿斤,省与省之间的季节调剂和品种调剂需要9.8亿斤,共计10.8亿斤。这样大的调拨数字是历年所没有的,再加上当时全国可供粮食周转的库存十分紧张,只有300亿斤,是统购统销以来最低的一年[5]。以上只是1960年第三季度的粮食调拨情况,其他三个季度的调拨情况就不用说,调拨工作出现的困难之多。
  (3)调整农业政策
  为了扭转国民经济的滑坡局面,1961年中央提出的口号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由于农业上的问题最先暴露出来,调整农业便成为1961年上半年党的中心工作。首先,调整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正如陈云所说:“政策问题不解决,农民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其他措施再多,农业生产也上不去。”[10]右倾的影响下,全国范围内又重新刮起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的“共产风”,农村人民公社化出现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而急于从基本队有制向基本社有制过渡的问题,在发展公社一级经济力量时出现“一平二调”的错误在分配问题上出现集体积累过多。社员增收过少等问题,严重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这使中共中央必须制定措施解决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