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3|回复: 0

2018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之博弈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1: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形式。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形势,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博弈论的观点,探讨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的症结成因,并提出解决矛盾时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
  关键词:自然保护;社区发展;博弈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已经基本形成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 395处,面积15 153.5万平方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5.16%,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5处,面积9 169.7万平方公顷。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然而,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迫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发展才能实现新形势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当前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正面临着“进一步提升层次和水平,要成为生态体系的核心、生态环境的屏障、野生动植物的家园、生物物种的宝库”的新任务。而“自然资源仍然面临被破坏、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缺乏科学地认识、保护区权属不清、与当地政府社区关系不协调、管理体制落后、保护与开发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等等问题呈现快速“爆发”的趋势。自然保护区建设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矛盾的多样性,本文试图用“博弈论——共同预期”的理论,探讨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相和谐这一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
  
  一、当前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
  
  1.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部门的设置和职责。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国家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
  2.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部门和机构。(1)环境保护部,主要负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评审及其自然保护区的宏观管理,管理理念侧重于生态环境的保护;(2)国家林业局为目前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占绝对优势的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林业系统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的72.65%、面积占79.96%,管理理念侧重于生境保护与物种基因的保存,实行严格意义的保护区管理模式;(3)中国科学院以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庞大的专家队伍为依托,通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组织、介绍国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理念和向国内外介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等行为影响自然保护区,管理理念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倾向。
  
  二、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之博弈
  
  1.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在资源利用方式上的博弈。在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矛盾最为典型,可以说是根本性矛盾。作为自然资源保护的管理者,保护区主管部门和保护区自身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生境的退化、物种多样性加剧消失等严峻形势,必然的选择是通过制定法律(国家机器的强权)、行政管制(国家强制手段)建立起强势的利益(国家的、全局的利益)维护体制,强调的是生态效益,在社区的管理上更多地注重监督和防止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即假设的前提是“不合作或不信任的”。社区单位、群众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利用当地有利的资源(过去是对资源的破坏性利用,现在正在向可持续利用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自然保护区基本上都区划建立在边远山区、湖区等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人口数量少密度小的地区,而这些区域的市场发育程度低、居民受教育程度少、信息的获取量小,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统筹考虑、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他们往往成为被忽视的区域和群体。
  因此,在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博弈中,由于国家的强势干预造成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二者的博弈地位差距过大,使社区在博弈过程中出于自我保护意识,对任何自然保护行为都首选采取“不合作”方式,直接影响到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建设。
  2.自然保护区内社区与相邻区域的博弈。这二类区域在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基础条件基本相似,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存度近似,但自然保护区的一条边界,使二者的资源利用方式有了天壤之别,边界外的资源利用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边界内的资源利用的限制就十分严格,就是对自然资源影响很小的生态旅游也不例外。例如,南方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界外的社区群众利用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品牌、宣传优势,在去保护区的一段约10公里左右距离的公路两侧就开发了5个森林类型的旅游景点,游客摩肩接踵,而保护区内那些更具有开发潜力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却因为审批程序上的种种原因无法有效利用。
  3.区域之间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博弈。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效益的生产者,其他更为广阔的区域作为生态效益的受益者,区域之间在对生态效益的贡献、职责的履行上严重地失衡。整体经济快速发展,而发展速度与质量在区域上的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困境。国际上美欧等西方少数发达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不平衡,国内东中西部的不平衡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更小层面上各省内部也存在这种不平衡,如发达的广东、浙江和欠发达的广西、云南都存在区域的不平衡。
  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07年统计数据和环境保护部网站公布的2006年自然保护区数据显示,当年东部的江苏、上海、浙江3省市GDP总量5.62万亿元、财政收入1.093万亿元,中部的江西、湖南、湖北3省GDP总量2.38万亿元、财政收入0.237万亿元,西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GDP总量1.79万亿元、财政收入0.306万亿元,即东部3省市的GDP总量是中部3省的2.36倍,西部3省的3.14倍。而同期相应区域所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与面积分别为东部3省市94处和105.12万公顷,中部3省292处和304.05万公顷,西部3省480处和1 424.60万公顷,即东部3省市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只占中部3省的32.14%和34.57%,西部3省的19.58%和7.38%。
  其结果,一方面是发达地区经济利益的局部享有和污染的外延,另一方面是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利益享有边缘化和生态效益的外延。生态效益的贡献者成了经济发展的落后者,博弈中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奉献的是无形的生态效益,其他区域得到的是现实的物质产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