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1|回复: 0

2018中国经济为什么能最先走上复苏之路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1: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中国经济能最先走上复苏之路,得益于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合理有效实施与中国经济发展基础的坚强支撑。当然,要想保持持续增长,还面临通胀预期等诸多问题,当务之急必须要改变高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方式,走独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键词】金融危机; 经济复苏; 政府反危机政策; 持续增长
  
  今年6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一份正式文件中宣布。中国这个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已经开始复苏”,同一天世界贸易组织WTO宣布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09年超过德国,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强烈反响。法国《费加罗报》称“这是一片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德国《纽伦堡日报》23日的大幅标题就是“世界经济的希望在中国”。
  人们可能注意到了,这些高度评价的用语在国内并没引发多少反响。相反,在中国的政府和学界层面,小心谨慎和留有余地的分析评价仍然是主要声音。但是无论如何,事实胜于雄辩,一切都需要凭事实说话。依据现在一些最基本的数据我们可以断定,中国至少已经走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前列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经济能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止跌回升和最先走上复苏之路呢?
  
  一、中国经济能最先走上复苏之路的两个主要因素
  
  中国经济能最先走上复苏之路,我认为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合理、有效实施;二是中国经济发展基础的坚强支撑。
  第一个因素。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合理、有效实施。
  这次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国政府当局运用自己智慧、经验、魄力和驾驭能力同危机的较量。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有不俗的表现。中国政府的行为尤其应该打一个比较高的分数。
  首先是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及时、果断且力度非常之强。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全面蔓延的2008年11月初,中国政府就在极短时间内出台了被称为“一揽子”的反危机方案。这个方案的明确目标是以迅速扩大内需遏制经济急速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的增长目标为8%。政府的宏观政策果断转向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政府宣布从2008年底到2010年新增投资1,18万亿人民币,带动约4万亿的投资。到现在为止已经分四批下达了3800亿元。地方政府也提出了总规模18万亿的投资目标。
  对比一下,美国布什政府的“保尔森方案”和奥巴马政府今年2月签署的“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两届政府总共预备筹措投资15870亿美元,约为美国经济总量(13.5万亿美元)的11.75%。中国的中央政府加地方政府预备筹措投资22万亿人民币,相当于32900亿美元。仅中央政府投资4万亿人民币一项,就占GDP(30万亿人民币)的13.3%,比前者的投入强度要大得多。
  其次,政府的反危机政策具有系统设计的特点。中国政府的“一揽子”反危机方案,有一个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菜单。这个菜单包括了扩大内需的10项重要措施,主要有五大类项内容:一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四是加快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五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这个“一揽子”反危机方案的扩大内需菜单,明确体现了三位一体的系统设计特征,即拉动增长、调整结构、改善民生。在这个菜单里,既有能在短时间迅速遏止经济下滑所必要的内容。例如加快加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投入:也有把大力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基础条件的内容,例如把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非常显眼地放在10大措施的第一项,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第二项。这个菜单还立足长远。考虑到中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把生态环境、技术改造、自主创新也放在非常重要的项目位置上。
  第三,政府的反危机政策含有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研究还会发现,在中国政府的反危机政策中,还包含了大力推进改革的内容。中国改革开放历经30年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社会保障事业和公共福利的发展比较滞后,全国统一协调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始终没有建立起来。这是我们改革、发展长期没有迈过去的一个坎。国内在金融危机前已经酝酿过许多改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基本性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的盘子太小,要大幅度扩大资金的规模又遇到很多复杂的矛盾。在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筹措4万亿规模的投资,资金环境大大宽松了,这就促成政府下决心拿出8500亿人民币投入社会医疗改革,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把医疗改革作为建立全国统一协调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突破口。在金融危机前,出台这样的改革举措和投入如此巨额的资金,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以上说明,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合理、有效实施,对中国最先走上复苏之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中国经济很快复苏还有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基础的坚强支撑。
  具体讲,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础支撑力。
  第一,我们有相当充裕的居民储蓄。2008年底国内城乡居民储蓄总量会超过20万亿人民币,只要不出现大幅度通货膨胀,这就是一笔价值相当可观的国民潜在购买力。中国和美国的居民消费储蓄状况,对拉动需求增长的可能性状况完全不同。美国居民的储蓄率太低(不到3%)。长期的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很多人已经花了后天可能挣到的钱,即使再有激励作用的消费政策,也难以全面增加有效需求。我们的情况不同,中国的老百姓消费比较保守,很多人实际上只是在花前天挣到的钱,而把昨天和今天挣到的钱放进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我们的社会保障有较大改进,消费政策又比较到位,居民只要把昨天挣到的钱从储蓄中花出去,把储蓄增长从现在的18%下降5、6个百分点,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就会大大改观。
  第二,我们有充足、安全且质量比较良好的银行资本。美国的投资银行体系倒塌之后,商业银行及其资本的信用质量也是千疮百孔,如果没有美联储的坚强支持,是否能够有力拉动投资需求是大成疑问的。美国的金融危机并未见底,像“信用违约互换”CDS这样的劣质金融产品市值高达62万亿美元,一旦最终崩盘,10个7000亿美元也救不了,而这类隐性炸弹不止一个。我国到2008年11月底,企业和居民的储蓄总量为45,5万亿,国内银行总资产超过61万亿,资本充足率达到银行总本的99,5%。中国有如此充足、安全且质量比较良好的银行资本,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各国实属罕见。这表明中国有非常好的社会投资的基础货币条件,只要政策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对拉动社会投资增长发挥巨大作用。
  第三,我们有一个巨大的和具有不同需求层次的城乡市场。在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中国出口增长降为零或负数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把增长重点转向国内市场。这时我们才发现,中国的市场可能是中国发展的终极优势。中国的市场除了规模巨大外,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成长性很强和具有不同需求层次的市场。中国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弱点,但另一方面又可能成为市场开发的优点。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的时候,大城市和发达地区逐步进入高消费时期,住房、汽车和高档电器的消费特别旺盛,一些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耐用电器消费还远远没有满足,有些贫困地区甚至刚刚迈入现代化消费的门槛。这种市场发展状况说明,中国不同层次市场开发的潜力都非常巨大。
  第四,我们有强大的政府经济政治动员能力。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具有自己特点的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这种市场经济模式在平时经常被人诟病垄断力量过强、市场自由化不足、效率水平低、中央财力过大,等等。然而一旦遇到大灾大难和周期性增长逆势,其强大的政府经济政治动员能力的优点就会表现出来。这次中央政府为了应对经济衰退风险,在极短时间内出台了力度如此之大的财政扩张政策,一个半月内新增投入的1000亿元项目基本到位,明后两年中央投入规模达到4万亿。地方政府也提出筹措18万亿的目标。其资源动员的效率令人叹为观止。在分析判断中国经济问题的时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这种超强的经济政治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是绝对不可低估的。2008年中央财政收入超过6万亿,尽管最后三个月出现负增长,但全年增长仍在15%以上。国家财政赤字极少,连年大量盈余,即使2009年加发4000亿元国债,赤字占GDP-的水平也仅在1,3%以下。况且,中国还有一个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后台资源。
  
  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选择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回暖、复苏的主导趋势已经形成,但这并不表明,中国经济列车已经毫无悬念地走上持续增长的轨道了。我们面临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经济问题仍然很多。
  当前国内比较突出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出口增长的形势依然严峻。外贸出口继续下降,1—7月的出口都是两位数以上的负增长,5、6、7三个月的同比增长分别是26%、-21%、-23%。同期的进口也一直是两位数以上的负增长。由于全球经济全面回升尚早,短期内很难指望恢复危机前的出口增长。(2)工业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定。当前主要问题是企业效益水平下降,亏损比较严重,不良资产的压力增加。今年第一季度22个省规模工业利润下降32,2%。钢铁行业有40%的企业亏损,化工业利润下降19,5%,19家重点汽车企业利润下降48,8%,7l家重点有色金属企业净亏损4,9亿等。采矿业和金属行业,同比跌幅超过65%,轻工业利润也出现下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与国有企业仍占主导地位。5月份国有企业占内资投入的34,81%,私营企业占21,05%。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难或经营困难。(3)政府财政收入持续下降。l一5月,国内几项重要政府税收项目都出现增长持续下降,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印花税分别下降4,7%、8,9%、36,9%、39,8%。尽管5、6、7三个月财政收入出现正增长,但1—7月同比仍然是负增长。财政收入的持续下降,给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后续性大量投入增加了困难。等等。
  当前中国经济一个最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国际上各方面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政府迅速动员起来的大规模投资能否持续拉动增长?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最优选择的经济政策,也没有一种经济政策可以是毫无成本的。即使选择了一个比较好的经济政策,也要看这个政策使用的合理限度和能否与时俱进的合理调整。中国政府的反危机政策也是一样,同样需要用这种观点加以看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