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0|回复: 0

2018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业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1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制造业未能幸免。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难,结合当今发展态势分析当今情况下制造业应如何应对以求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金融危机;发展
  1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制造业普遍出现几个问题:
  首先,产品单一,市场有限。中国大多数制造业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而且销售市场也比较局限,不能多元化生产,从而在所生产市场低迷或者是销售市场需求低迷时容易使得销售量下降,直接导致利润下降,风险较大。金融危机下这个矛盾尤其突出,最明显的现象就是许多企业因此倒闭,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产品滞销。
  其次,观念传统,规模较小。由于大部分制造业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当时由于受到国家政策扶持,包括出口退税、进口限制、中小企业税收减免等,再加上在国内外需求旺盛等一系列有利条件下,中国制造业的主力军——私营企业凭借自身进入屏蔽较小的特点异军突起,引领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当时企业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利润丰厚,风险较小,使得企业数量激增,而规模仍较小,因此中国制造业一直保持小规模高成本的状态。但在竞争激烈和金融的危机的背景下,传统的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多数企业出现资金不足、利润减少和销售量锐减等问题。而市场优胜劣汰,一些企业由于入不敷出最终倒闭。金融危机对于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威胁不同。大企业主要问题是难以维持企业的有效经营和资金收拢;而小企业主要问题较严重,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持续一段时间的亏损将直接影响其生存,因此小规模生产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矛盾更趋突出。
  第三,信用问题。金融危机源于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的导火线就是信用问题。因此在这个背景下,信用好坏将决定一个企业生存。首先体现在融资方面,由于大部分制造业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总量少,信用低,企业融资成本较大,容易导致生产经营资金不足,影响企业市场拓宽和规模扩大,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在客户关系方面·供货、付款是否及时高效、次品率问题、违约问题等都是对企业信用的一些考验。因此信用问题在这个环境下加剧,只有予以重视的企业才能从中生存发展。
  第四,企业品牌形象。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制造业大多受着传统观念的影响,盲目生产,品牌观念不足。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竞争的关键在于品牌形象的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得企业产品售价高于同类产品时也能得到消费者青睐,而品牌形象不足的中国制造业,在售价较低的情况下销量仍然难以胜过其他品牌形象好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五,营销策略问题。市场营销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个新鲜词。大多数制造业将其等价于市场销售。20世纪90年代末期,市场营销观念才进入中国,因此中国制造业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传统观念产品的生产流程划分如下: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其中流通贯穿各个环节。但在21世纪,通过这个流程生产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得到有效的销售。原因很明确,主要是现今的市场属于消费者市场(20年前是生产者市场),市场上的产品倾向于供过于求,处于劣势的生产者只有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才能让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实现产品的销售、资金回收和利润的创造。在金融危机的严峻背景下,销售低迷更趋严重,企业要占得一定的市场份额销售产品,需在市场营销方面多下功夫,而传统的销售观念将受到挑战。
  第六,企业内部管理。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传统管理理念的高成本低效率已经逐渐与时代脱轨,而如何进行内部管理,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成为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尤其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小企业只有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2 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业的应对措施
  
  2.1 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越是新的产品越容易赢得广大消费者兴趣,这与人们的“猎奇”心理有关。缩短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是争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2.2 追求产品质量第一
  产品是制造业的核心和形象,缩短产品周期的同时需要始终将产品质量至于首位,提高产品质量,主要从降低产品返修率人手,在设计和投产前,最好为新产品多投入资金,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大大降低保修费用,避免退货返修所造成的损失。在操作流程种广泛采用质量控制技术,在每个生产关键部位采用严格的质量检测技术,这样有利于找出质量问题原因,而且有利于改进生产技术和优化流程。再者,良好的质量是良好企业形象的代言,消费者均倾向于购买优质产品,因此改进质量的同时将创造商誉,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3 改善管理,实现“内部控制”
  有效的内部管理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国外制造业的管理体制值得中国制造业借鉴,但中国制造业有自身特点,在管理方面应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学习过程应有所取舍。中国制造业企业即使规模较小,也存在管理监督不善的问题,因此应该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重视财权分离。首先应该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反舞弊机制等。其次做好风险评估,即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第三落实控制措施,主要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第四实现信息与沟通。信息旨在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而沟通则是使收集的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第五落实监督检查,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