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中国主动参与全球化的有效途径
返回列表
查看:
181
|
回复:
0
2018中国主动参与全球化的有效途径
[复制链接]
7887034
7887034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4 10: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美国的巨额国债,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的经济低迷、股市衰退,事实表明,全球化不仅可以繁荣世界经济,也同样可以使经济危机没有国界。但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当世界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的时候,中国是否能抓住机遇,改变过去被动参与全球化的局面,真正主动地推动、利用全球化是问题的关键。
2010年5月,本刊就“中国经济全球化”的问题访问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并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召开了座谈会,对中国未来的全球化道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索。
中国的全球化,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一个命题
在全球经济形势如此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各方经济势力都极度关注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想要融入由西方国家建立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想要在全球塑造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并进一步的拥有国际事务的主导权,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积极主动的经济全球化。
中国想要取得国际社会的话语权,除了继续改革开放,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外,还要通过与各种国际组织接轨,慢慢进入到西方国家建立的体系内。这就造成了改变原有权力分配结构的可能性,势必要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抵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强大的同时,要面对如此频繁的贸易摩擦与争端。目前,虽然中国成为世界银行的第三大股东,并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增加等,但这只是增加了中国的国际责任,相应的领导权却还是没有明显增长。在领导权相对薄弱,而所需承担的国际责任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其实质就是要求中国为美国维护全球秩序的成本开具支票而已。
中国作为现有格局的受益者与改变者,更应该珍惜这个规则,应该说中国在遵守这个规则、维护这个规则的情况下,巧妙的改变规则,为中国迎来一个长远的、有利的发展空间。所以说,中国的全球化,用什么样的机制走出去,构建什么样的机制保护自己的利益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这仅仅依靠中国与一些国家政府间的商谈是无法取得切实保障的。从英国到美国,他们的海外扩张与全球化都是有庞大的国内机制在做支撑,中国也需要建立自己的全球化机制,并且切实地拿出资金来做研究,如何在国际上争取到话语权,只有这样,中国的全球化才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
建立中国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是全球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供应链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而形成全球分工模式,该概念愈发受到重视了。完整来讲,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简单来讲,就是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的一个增值过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加工贸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也通过加工贸易被动的参与到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但加工贸易却是整条供应链中附加值最低的一部分,高附加值的研发与营销都在国外,形成了中国“两头在外”的出口模式,即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微笑曲线”的最低点。同时,加工贸易也是中国顺差的主要来源,直接造成了中围因顺差过大的问题饱受国际指责,与美国争端频起。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市场行情低迷,东南亚的新兴国家以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吸引着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同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以及目前中国东南各省纷纷上调的最低工资,使本就薄利的加工贸易越发的生存艰难,我们甚至担心第二次中小企业倒闭潮的发生。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促进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决心是坚定的。2009年中国加工贸易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1.2%,2008年这个数字为41.1%,比2007年少了4.2个百分点。在近几年中国加工贸易占总贸易比重呈下降趋势的同时,商务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案》也正在酝酿当中,同时中西部各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计划也纷纷上马。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波由东到西的产业转移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愿。在中国制造业成本低廉、物流业却相对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中西部可以顺利承接加工贸易、释放当地劳动力优势吗?东部又如何面对产业转移过程中的阵痛?或者外资企业并不愿意深入中国腹地,与其额外增加一部分运输成本,不如重新寻找更加低廉、方便的代工者,如沿海的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中国的损失将是巨大的,要知道目前在中国境内的29万家外资企业为中国提供了4500万至5000万个就业岗位。
或者我们应该保有一定的信心,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6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说,中国目前吸引外资的优势已经不是低成本的劳动力了,而是中国稳定的政治环境与法律法规政策,中国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完善的上、下游配套产品,与中国不断提高的受教育人才数量。或许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中国已经在缓慢地向人才红利过渡了。
建立中国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已经刻不容缓。中国近一半的出口产品都是为外资的供应链提供销往全球的产品,在经济繁荣时这是一件互利的事,中国出口成本下降,外资也拥有低廉的产品供应。但是当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国外市场需求下降,没有外资的供应链,中国的产品就无法走出国门,这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遏制了中国出口的咽喉。更为可怕的是,中国国内市场上比较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也掌握在外资手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内经营最好的超市是外资的加乐福与沃尔玛。
简而言之,对外,中国没有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把我们的产品出口到主流欧美市场;对内,中国也没有自己供应链体系将产品销到全国,更不用说进口国外的高科技产品。在中国提倡减顺差、增进口的时期,高交易成本的进口产品老百姓如何消费得起?最为重要的是,对中国本土市场的把握,中国企业无论如何也应该走在外资企业的前面。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