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8|回复: 0

2018青木昌彦:从比较经济学视角探究中国经济“新常态”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4 08: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木昌彦:从比较经济学视角探究中国经济新常态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青木昌彦表示,如果从历史比较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新常态的内容及其制度改革的含义,会有新的发现。
  一是人口红利逐渐衰减。首先,将中国近期动向的特征与日本、韩国进行了对比和历史性角度的观察后发现,人口红利对人均GDP增长有很大贡献的时期,日本是1955~1970年,韩国是1970~1990年,中国是1982年开始到现在的高度增长时期,但其效果均为逐渐减弱。其次,对比中日韩三国的人口年龄构成发现,劳动人口(15~64岁)占总人口的比率的最大值,日本是1990年,中国是2012年,韩国是2015年,此后人口红利在每个国家都会急剧减为负值。
  二是库兹涅茨效果在今后五年将逐渐降低。比较中日韩三国的库兹涅茨过程,日本和韩国的农业就业人口比率分别在1970年前后和1990年前后下降至20%。同一时期,这两个国家的高度增长期都结束了,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经验性的规律,今后20%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阈值。中国沿海地区的农业部门就业比率已经达到了20%的阈值。另一方面,中国仍然处于向20%下降的过程中。因此,库兹涅茨过程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在今后5年势必逐渐降低。
  三是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是未来的关键。中国的两个高度增长要素,即人口红利和库兹涅茨过程,将会像当年在日本和韩国所发生的那样逐渐消失,这是新常态中人口与经济常态的一个侧面。因此,人均GDP的增长只能依赖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理论上,这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全要素生产率(TFP)和资本/产出比率(资本产出比)的提高带来的贡献。但是,资本量的单纯增大,如果没有人力资本的补充性积蓄,根据收益递减规律,其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将逐渐衰减。在新常态下,TFP的增加对人均GDP增长的影响将比以往更加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