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货币超发原因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
返回列表
查看:
279
|
回复:
0
2018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货币超发原因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复制链接]
8533858
8533858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4 08: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货币超发原因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一、引言
货币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弗里德曼与施瓦茨在《美国货币史(1867-1890)》[1]通过对近百年来美国货币史的详尽剖析发现,货币存量的变化与经济状况、货币收入以及价格的变化密切相关,而且货币状况的变化与经济状况的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高度稳定的;但是,货币状况的变化通常有其独立的原因,这些变化并不是对经济运行状况变化的简单反映。基于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货币调控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我国广义货币余额从2000年初的12万亿,到如今的144万亿,十五年里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了12倍。由于货币余额的增长迅速,我国M2/GDP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M2/GDP从2000年的138.7%上升到2015年末的205.7%,如图1所示。
货币问题会导致经济体发展中暴露出一系列潜在风险。其中,资产泡沫问题无疑是最主要的风险点。如果一种货币长期超发,那么该货币相对一般商品和其他币种的价值就会下降,超发的货币会以引起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诱发资产泡沫。严重的资产泡沫一旦形成,经济体的运行风险将极大提升。因此,对货币状况变化与经济状况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不仅有助于预测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而且有助于判断未来的经济状况变化,特别是资产价格的变化。
二、我国货币供给的变化及特征
(一)货币供给年均20%的高增长现状
自1985年以来,我国货币存量变化情况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它那急剧的上升趋势。1985年,M0、M1以及M2分别为987.80亿元,3340.90亿元以及5198.90亿元。到2015年,M0、M1以及M2分别为63216.58亿元、400953.44亿元、1392278.11亿元。与1985年相比,2015年M0增长了63倍,M1增长了119倍,M2增长了267倍,年均增速近20%。
从我国货币供给的结构变化来看,从2000年以来,流通中现金增幅最小,仅仅330%,活期存款增幅770%,准货币增幅最大,超过1000%。流通中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比重不断下降,流通中现金占比降幅超过6%,活期存款占比降幅3.5%,而准货币的比重不断上升,增幅接近10%。准货币比重的大幅提升说明我国新增货币中越来越多的部分被用于储蓄。
(二)基于经典货币数量论的货币增长分析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应量乘货币流通速度等于一般价格水平乘于实际总产出,即MV=PY。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前提下,可推导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于实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价格增长率之和,即m=p+y。对于实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价格增长率无法解释的部分,我们将其归结为纯粹货币余额的增长率m。而人口增长率与人均产出增长率共同决定了实际生产总值增长率,因为人均产出等于实际总产出除于总人口,即G(t)=Y(t)/N(t),两边取对数,lnG(t)=lnY(t)-lnN(t),两边对t求导,,三项分别表示:人均产出增长率g、总产出增长率y以及人口增长率n,即g=y-n。因此,m=n+g+p+m。
即货币增长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1]:
1.人口的增长;
2.人均产出的增长;
3.物价的增长;
4.货币余额的增长。
下面就用四要素发对我国的货币超发的原因:
首先,从人口方面来看,我国人口的变动不大,1985年我国人口总量为10.585亿,到了2015年我国人口达到13.446亿,人口增长了27%,年均增长0.87%。人均货币存量(M2)从1985年的491元增长至2015年的101285元,增长了大约209倍,年增长19.53%。如图2所示。
从物价的情况来看,1985年以来,我国物价呈现出较快的上涨态势,其中,1985年~1996年之间,物价上涨比较迅速,年均涨幅超过10%,之后(1997年~2015年)物价上涨逐步趋缓,基本上都在5%以下,年均涨幅仅1.91%。总体来看近30年,我国物价上涨了369%,年均涨幅5.29%。相关研究表明[2],在经济扩张时期,物价总水平的提高幅度要高于物价指数提高所表现出来的提高幅度。
从人均产出来看,自1985年以来,我国人均产出增长迅速。1985年,我国人均产出仅854元,2003年首次超过万元,2015年人均产出接近5万元,增长了近57倍,年平均涨幅14.47%。由于该人均产出是按照GDP现价数据计算,因此,该人均产出中隐含了物价指数上涨的因素。若剔除物价上涨的因素(5.29%),则人均年产出年均增速为9.18%。
综合四要素,我国年均20.48%的货币供应增长可以归结为:0.87%是基于人口的增长;9.18%是基于人均产出增长;5.29%是基于物价的增长,而纯粹货币余额的增长是5.14%。如果按照物价增长低估4%测算,纯粹货币余额的增长为1.14%,我国合意的年均货币供应增速为18.84%,合意的货币供应量为105万亿,货币超发额34万亿。
(三)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横向对比分析
从美国的货币供应来看,美国货币供给(M2)在1986~2015年之间30年的时间里,从2.505万亿美元增长到12.402万亿美元,货币存量增长了近4倍,年平均增长5.48%。从人口来看,30年间美国人口从2.385亿增长到3.217亿,人口年均增长1.00%。从物价来看,美国30年间物价年均增长2.61%。从人均产出来看,按现价计算的美国人均产出从18225美元增长到55785美元,年平均增速3.80%。可以看出,美国货币供应在近30年间近50%是基于人口与人均产出的增长,另外50%是基于物价的增长,基本上不存在货币超发。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