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9|回复: 0

2018资本主义与中国文化─韦伯观点的再评估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3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文摘要
「」乃是一个相当复杂又模糊的概念,尤其在涉及有关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十分不容易进行清楚的「归责」,这亦是韦伯在他的《儒教与道教》一书中所遭逢的基本问题。本文重新韦伯研究中国的宗教与文化时,存在于方法和内容之间的落差,指出韦伯虽然在《基督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成功地梳理出西方宗教理念转化成「入世禁欲主义」的轨迹,不过,他的中国研究显然缺乏这样的明确对象,更无法区分中国传统世界中「宗教」与「非宗教」的界限,使得他的分析缺乏说服力,亦在后世引起众多争议。
但另一方面,韦伯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在有关非西方世界之「现代化」经验的具体分析上,仍是一项宝贵的资源。即以韦伯的中国研究为例,他对中国和欧洲在「国家形成」和「官僚结构」上的比较研究,到今天还是深有启发意义。而他强调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已存在一批新兴的「市民阶级」,可是中国城市中的市民阶级意识从未发展出来。因此,我们若能掌握住中国士大夫阶层与西方市民阶级的鲜明对比,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特色,以及文化对型塑不同类型之「人格理想」的重大影响力。总之,韦伯在他的中国研究中预留了许多空间,并没有绝对化中国文化--无论在传统或现代的情境下--的可能选择与动向,因此我们若能避免过度陷入所谓「西方中心论」的争议,应可进一步挖掘韦伯的中国研究在文化比较及理解人类整体命运上的指引与启发。
 
Abstract
“Culture”;is;quite;a;complex;and;obscure;concept.;Especially;when;it;comes;to;the;relationship;between;capitalism;and;Chinese;culture,;it;is;not;easy;to;have;a;clear;“historical;imputation”,;which;is;also;the;basic;problem;Max;Weber;encountered;in;his;book;“Confucianism;and;Taoism”.In;this;article,;I;will;reexamine;the;gap;between;the;method;and;the;content;in;Max;Weber`s;study;of;Chinese;religion;and;culture.;Although;in;his;study;about;“The;Protest;Ethic;and;the;Spirit;of;Captialism”,;Max;Weber;successfully;found;out;the;tracks;of;the;idea;of;western;religion;transforming;to;“inner-worldly;asceticism”,;it;can`t;distinguish;the;boundary;between;“Religion”;and;“Non-religion”;in;Chinese;traditional;world,;which;makes;his;analysis;unconvincing;and;controversial;in;the;following;discusion.
On;the;other;hand,;Max;Weber`s;concept;and;method;is;still;a;valuable;resource;the;concret;analysis;of;the;experience;of;non-western;“modernization”.;Take;Max;Weber`s;study;of;China;for;example,;his;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s;and;European;“nation;building”;and;“bureaucrat;icstructure”;has;left;much;food;for;thought;so;far.;Moreover,;he;stressed;that;there;was;a;rising;group;of;“citizen;class”;bourgeoisie;in;the;European;city;during;middle;age.;But;in;the;city;of;China,;the;consciousness;of;citizen;class;has;never;developed.;Therefore,;if;we;can;grasp;the;clear;contrast;between;Chinese;literati;class;and;western;citizen;class,;it;will;do;good;for;us;to;understand;the;feature;of;western;capitalism;,and;the;significant;influence;that;culture;has;on;forming;different;types;of;“ideal;personality”.;To;sum;up,;Max;Weber;left;much;room;in;his;studies;.;He;didn`t;point;out;definitely;the;possible;choice;and;trend;of;Chinese;culture,;no;matter;in;traditional;or;modern;situation.;As;a;result,;if;we;avoid;falling;into;the;issue;so-called;“Eurocentrism”,;we;can;further;dig;out;the;inspiration;of;culture;comparison;and;understanding;the;destiny;of;human;beings;in;Max;Weber`s;study;of;China.
 
壹、前言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遭遇到「二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康有为语),为求富国强兵之道,中国精英阶层的注意力起初集中在西方的技文明上,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语)。直至专重船坚炮利的洋务运动遭受挫折后,方才转为朝向和制度上的变革。这段摸索的过程,今天仍未结束,「中国往何处去?」的大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唯一能肯定的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闭关自守的条件不复存在,中国在下一世纪势必面临世界潮流更大的冲击,而中国究竟能够吸纳或创造多少「现代性」质素,是否能成功地响应历史的挑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切的焦点。
 
这样的一种问题意识,于苏联东欧的主义体制瓦解之后,显然添增了另一层意义。福山所谓的「历史之终结」,意指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透过两套制度理念之间的竞争已然分出胜负,自由的价值也得到普遍肯定,接下来人类的冲突不再是发生于理念层次,政治的任务也降低为不断解决技术性问题。福山的理论旋即受到不少批评,政治学者韩廷顿便认为,冷战结束并未带来世界和平,不同文化间的对抗态势反倒升高,尤其中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对西方价值体系的敌视特别明显:因此「文化冲突」将是未来的重大议题,影响着人类的命运。
 
以上环环相扣的现象,促使我们有必要重新省思中国文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这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有着现实的意涵。对此问题,德国大师韦伯曾在他的《儒教与道教》一书中作过深入的考察,他的观点流传甚广,足以代表西方人的想法和态度。本文的目的即是探讨韦伯立论的基础,尝试厘清其贡献与限制,充作检视中国和东亚地区发展验的借镜。我们将先就韦伯研究中国宗教与社会的原始动机,以及其后引发的辩论加以说明,再指出他在比较研究上的偏重点,藉以对他的「中国命题」重新评估。我们发现韦伯最大的弱点,乃在于他未能区隔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教」与「非宗教」领域的界限,从而使得他在论断宗教因素的影响力时,欠缺了足够的说服力。当然,这类问题包含了无数的变项,本文只打算对韦伯的论证加以解析,并从知识社会学和比较方法的角度给予韦伯式命题适当的定位,有关历史事实的论断,则不在本文的处理范围内,这是事先得声明的。
 
贰、韦伯的中国命题
韦伯属于西方学术界中,少数对中国文化感到兴趣,并实际着手研究者之一。西方的中国图像,有其一脉相承的思想传统,从伏尔泰开始,西方人视中国为距离最遥远的古老文明,通常只透过传教士和贸易商人的片断报导来获取信息,并融合种种想象和臆测,将中国塑造成和西方绝然对立的参照体系。黑格尔的历史标志着这种思维模式的极致,在他看来,东方是历史的开端,但亦停滞在永恒不变的童稚期,自由的精神无从发展,只有一个人─君主─是自由的,其它人都不自由,而这种世界精神愈往西移愈能获得实现,因此西方才算拥有真正的历史。将中国纳入「东方专制主义」的格局,并以「不变」作为其本质特色,可说皆滥殇于此。马克斯承黑格尔之余绪,不过颠倒了精神和物质的上下结构,遂衍生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他用这个概念来解释中国和俄国长期「停滞」的理由,所描绘的是全然缺乏发展动力的社会形态。事实上,「亚细亚生产方式」和马克斯动态的唯物史观不无自相矛盾之处,却也相当程度地反映了当时西方思想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十九世纪中叶,伴随着西方帝国主义的节节扩张,使西方人自认为代表着进步的力量,而中国则逐渐沦为落后、僵化与愚昧的同义词。这种「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偏见,在今天看来颇不可取,但它曾经是西方世界观的一个构成部份,韦伯身处于此一知识脉络中,他的中国命题多少亦染上了同样的色彩。
 
和黑格尔与马克思不同的是,韦伯无意去建构一套历史或社会的「发展法则」,他选择中国作为文化比较研究的对象,主要乃是想透比较来更加理解西方本身的独特所在。除了中国之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