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onomics;of;Bequest;Motives:;Theories,;Positive;Analysis;and;Policy;Implication
前言
遗产动机是探讨家庭内代际之间交换的一种理论模型。一般来讲,老年人持有大量的财富,并且可能会留下一大笔遗产。因此,从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影响来看,或从接受遗产的家庭户的行为受到怎样的影响来看,遗产动机研究都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它对于解决与老龄化相伴随的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等具有积极的政策意义。发达国家在遗产动机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成果,笔者对其评述,以期推动中国老龄的发展,为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经济问题提供借鉴。
1、遗产动机理论和经济模型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突出的遗产动机理论主要有三个:利他遗产动机、策略遗产动机和偶然遗产动机。这三个理论对于具体的经验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1遗产动机理论
利他遗产动机是指年长一代将自己的一部分收入和财富留给下一代的经济行为,反映的是年长一代对未来一代福利的关心和无私奉献,特别是他们的孩子和孙子(女)。利他遗产动机成为家庭内世代连接的一种纽带,可以使家庭香火延续不断(Barro,;1974 Becker,1981)。代际之间的利他遗产动机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遗产将取决于下一代的相对经济状况,即当代际之间的经济状况大体相当时,遗产将是少量的;当年长一代相当富足时,那么留下的遗产将丰厚。第二个方面的意义是在家庭户的层次上,上一代将会把最大的遗产留给最不富有的孩子(Hurd;and;Smith,2002)。
策略遗产动机特指遗产是代际之间达成或明或暗的契约的结果。代际之间的财富转移以下一代的行为表现为条件,也是说遗嘱人用遗产来影响遗产可能的接受者的行为。当父母威胁要剥夺不孝子女的继承权,或当父母用祖传遗物奖赏很孝顺的孩子时,这种影响或许非常明显(Bernheim;et;al.,1985)。例如,父母可能会以在未来留下遗产为诱饵来诱导孩子在他们年老时提供照料服务。
偶然遗产动机指的是,消费者没有遗产动机,但由于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存在着固有的不确定性,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性,留下遗产作为必要的措施(Davies,1981 Yaari,1965)。个人有可能在死亡前消费掉他所有的资产,但是由于死亡的日期是不确定的,他们在死亡时还有资产没有消费完,因此,会留下一部分遗产。这种遗产动机相对于其他遗产动机来说,是偶然的、不确定的。
1.2经济模型
经济学家通常用迭代模型分析代际之间的交换。在利他遗产动机分析中通常假定有两代人,父代(p)和子代(k)。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是自私的,他的效用只他自己的消费函数,ck。相反,父代是利他的,不仅关心自己的消费,cp,还关心孩子的效用,他们各自的效用函数分别为Uk(ck)、Up[cp,Uk(ck)]。如果a表示孩子向父母提供的服务,那么:
Up;=Up[cp,a, Uk(ck)];
策略遗产动机延续上述模型,假定捐赠人的效用函数为Up(cp,a1,…,an,;U1…..,UN),an是第n个受益者的服务行动,Un是这个受益人的效用,进一步讲,Un是an和cn(第n人的消费)的函数,Un(an,cn)。Un(an,cn)。βn;表示每个受益人得到的那部分遗产,yp;表示父代的收入。那么,捐赠人的效用为:
max U(cp,a,;U1…..,UN)
;a,β,cp
因此:Un;=;Un[an,cn;+;βn(yp;-;cp)](详见Bernheim;et;al.,1985)。
偶然遗产动机的经济模型假定消费者用票据,而不用定期票据持有资产,这使得消费者的遗产自动为零,不管他什么时间死亡(详见Davies,1981 Yaari,1965)。
还有一种方法用生命周期消费模型来分析预期遗产和实际遗产及其遗产分配,以此上述的三个遗产动机理论(详见Yaari,1965 Hurd,1989、2002;Hurd;and;Smith,2001)。
2、遗产动机的经验分析
2.1数据来源
实证研究需要大量和大型的纵向追踪,美国调查主要有:健康与退休研究调查(HRS)、高龄老年人的资产与健康活力调查(AHEAD)、大萧条时期的儿童调查(CODA)、战争-婴儿同批人调查。HRS是一项全国性调查,1992年进行首次调查,大约调查了7,600个家庭户,每个家庭户中至少有一人是1931-1941年出生的同批人。AHEAD包括6,052个家庭户,每个家庭户至少有一人在1923年或更早年份出生,1993年进行首次调查。这两项调查每两年实施一次,到1998年,共完成了4次HRS和3次AHEAD调查。1998年,这些调查访问的出生同批人分别扩展为1924-193(CODA调查的同批人有2,320个家庭户)和1942-1947(战争-婴儿调查包括2,528个家庭户)。英国主要有1968-1995年家庭支出调查(FES),调查了约7000个家庭户。意大利主要有1985-1996年家庭预算调查(SFB)等等。正是所有这些调查为遗产动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2.2检验遗产动机理论的经验分析
有学者发现遗产趋向于在兄弟姐妹之间均分,这个结果对“遗产是补偿性的”说法提出了质疑(Menchik,1980、1988)。另一项经验研究也证明遗产不是补偿性的,大多数遗产在孩子中间均匀分配,对于大多数富有的家庭,经验数据不支持利他遗产动机理论,但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有更多的证据支持利他遗产动机理论(Wilhelm,1996)。但也有研究证明大多数父母并不是均匀地分配他们的遗产,在家庭之间和家庭内,遗产是补偿性的,在接受者-死者的关系和接受到的遗产之间存在相反或零关系,这个结论说明“作为支付手段的遗产”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Tomes,1981、1988)。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保障产生的终生财富的增加不影响遗产行为(David;and;Menchik,1985)。
有学者利用交换模型研究遗产行为,发现经验分析支持策略遗产动机理论,用孩子探望和电话问候的频率来测量孩子提供的服务,与潜在的资产的多少存在正的相关关系,而且,服务与潜在的资产的相关关系取决于家庭中孩子的数量,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更多的潜在遗产意味着更多的服务,但独生子女家庭,这种关系不存在(Bernheim;et;al.,1985)。然而,赫德等(Hurd;and;Wang,1991)认为他们的研究方法不恰当,没有发现作为遗产的财富与孩子的照料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他们使用退休史调查(RHS)的数据,分析结果不支持策略遗产动机理论。一项关于日本的研究指出,拥有大量资产和收入的老年人与孩子共同居住的概率提高,愿意是父母的策略遗产动机(Otake,1991)。
2.3遗产动机与消费储蓄行为
代际之间的财富转移在总资本积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学者估计美国财富积累中大约有五分之四来源于代际财富转移(Kotlikoff;and;Summers,1981;Kotlikoff,1988)。也有学者估计这个数字不到四分之一(Modigliani,1988)。
关于遗产动机的强度,有经验研究表明:私人储蓄受到遗产动机的强烈影响,这项研究的假设前提是:遗产动机从根本上改变对保险的态度。这项研究特别指出,在老年人中,社会保障中的年金收益显著增加了人寿保险财产的持有金额,减少了私人年金财产的持有金额,这种模式显示即便保险完善,家庭户仍愿意选择采取遗产的形式保持一定比例的资产(Bernheim,1991)。使用同样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却不同。赫德(Hurd,1987)认为,有孩子的老年人家庭户并不比没有孩子的老年人家庭户更快地动用储蓄,大多数遗产动机是偶然的,是由于保险市场不完善而做出的预防反应。赫德(Hurd,1989)在另一项研究中指出,遗产的边际效用几乎为零,他的估计基于两个重要的假设:一是对于那些没有孩子的老年人家庭户来说,遗产的边际效用为零;遗产的效用是线性的。当然,他的研究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证明。
日本老年人愿意给孩子留下遗产对日本的高储蓄率起着重要作用。日本199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日本父母打算把金融和房地产作为遗产留给孩子。遗产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