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4|回复: 0

2018论文化资本与产业集群发展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3 11: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产业集群是20世纪70年代就已推出的区域经济学概念。21世纪,产业集群存在产业集聚所没有的“协同效应”、“共生效应”、“区位效应”和结构效应靠什么来维系?答案可能是产业的文化资本!
关键词:文化资本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20世纪70年代就已推出的区域经济学概念。20世纪末,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1990)一书中重新归纳为一句话:“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它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在产业集群出现之前,有2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就是“产业集中”和“产业集聚”。产业集中强调的是产业份额在几个大企业的集中程度,反映的是垄断状况。产业集聚是指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现象,而没有强调和指明企业间的密切联系。所以说,集聚在一起的产业和企业并不一定就形成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强调企业及其它相应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它不仅具备产业集聚效应,而且存在产业集聚所没有的“协同效应”、“共生效应”、“区位效应”和结构效应。有时还可以是上述几种效应的组合。工业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都采取集群的方式——如底特律的汽车,西雅图的飞机,硅谷IT等等,成就了世界上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基地。这种产业集群方式的文化意义应当具有某种共性的特质和规律性。
1 产业链的文化资本

所以,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的本质区别就在“密切联系”这四字眼上。前者有而后者无。中国近年建了许多新的工业园区,形成了一批产业集聚现象。确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倒是几个老工业基地,多年的积累和创新,有了几分产业集群的模样。产业集群的企业之间,最具代表性的“密切联系”方式莫过于产业链。有人形容我们的工业园区的企业是“麻袋里的土豆”,互不相干。那些新兴的工业园区企业,如果只是扎堆,而没有“链化”,就缺乏现代工业化的文化意义——集群竞争价值。进入21世纪,市场的竞争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集群式竞争”。过去那种企业单体之间的竞争已经不算是竞争了,充其量可当作是鸡蛋相碰,看谁运气摆了。集团企业单体大一点,可以看作是石头,“只比鸡蛋多碰几次才碎”的微弱势力,必然也抵抗不住铁锤的打击。在竞争全球化视野,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优势”对垒,是透过企业形成的产业链,显示出国家和地区的力量。
在经济市场全球化,企业经营国际化大趋势下,昨天的产业链已然是一种经济文化。一种新的产业文化资本方式正在产生。高度分工条件下的产业链随着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产业链在不断增多、链条在拉长,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上的企业增多。这就需要一种文化来长期支撑产业内部的“链运动”。这种文化就是产业政策中的标准体系(包括产品标准、服务标准、质量标准等)以及产业创新“决定权”和“影响力”。
产业链的标准体系的确定权在政府的相关部门和相应的权威机构。企业缺乏这种资本。但企业中的最优秀分子对政府的“标准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关键性的革命性的“技术标准”。而产业创新中的规则体系,决定权应当在企业界而不是权威机构。企业界小数创新领先的企业总是瓜分创新规则体系的制度权力。因此,产业链的文化资本属于小数的企业和机构。从而是一种稀缺资源。
但这种稀缺资源的文化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产业链的文化资本决定了产业链的技术方向和创新强度,从而影响着产业链财富的分布;产业链上的剩余财富(超额利润的大部分)的控制权滋生着产业的非均衡发展因素;社会经济财富向文化资本原产地集中的倾向,也同样滋生了地区间的非均衡发展因素。企业以及企业集团对产业链文化资本的争夺,有时比对产品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产业链文化资本的稀缺性和重要性,竞争的结果将越来越惨烈。为了避免对产业至高点的争夺导致不必要的牺牲,产业集群的文化现象势必持续升温。
2 产业集群的文化资本
产业集群不仅是多条产业链的集合,而且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是相连的。高度成熟的产业集群,更是“链上生链”,“链中有链”,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成网络化。因此,可以判断,产业集群的文化是现代工业高度发展背景下的生产关系网络文化,这种生产网络的地区集中或者大园区集中,使得产业集群文化同时具有地域性和产业性特征。这种特征为地区间和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奠定了“集群文化”基础。
先前产业链的半封闭式文化资本,由于它是稀缺的,就不能满足产业集群的竞争价值需要,产业集群必然另辟新的文化资本渠道。渠道之一,就是打通产业链之间的文化价值观障碍,建立新的协同契约规则,推进产业链文化资本在产业集群内部的共享机制,构造文化资本共享互补平台。以共享机制,互补平台的模式整合出文化资本链,解决产业链文化资本的稀缺性制约因素,从而解放了产业链之间的协同生产力,积蓄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动力。渠道之二,就是以集群式创新模式(刘友金,2006)构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链。中小企业的联合与分工,形成产业链,并依据产业链的分工,承担相应的创新点,创新点之间具有高度的产业相关关系,通过规则体系联结为对应于产业链的技术创新链。这样,就打破了大企业创新独揽创新优势的格局,中小企业通过联合创新,集成各自的创新能力,分享到产业集群文化资本带来的剩余财富。
中小企业以集成式创新达到创新能力的集成(包括功能集成、规模集成,柔性集成),从而实现文化资本的集成。这是发展中国家参于全球经济竞争,提高民族经济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也是消除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由于集成创新能力的市场特点,政府应积极引导、政策支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集成模式,推动集群式创新的健康发展,促进区域竞争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