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对中国来说,吸引外资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而且也是评价20年来中国发展脉络的重要而敏感的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经济增长的1/3、税收的1/4都来自于外资。而中国国际贸易的持续性大幅增长,其2/3产生于国际直接投资。另外,外资企业的进入所带来的市场竞争效应,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所产生的关联效应,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在肯定外资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存在众多争议,主要涉及外资企业享有的超国民待遇,使跨国公司在与国内企业竞争中居于优势;吸引外资以弥补国内资本的短缺已经过时等等。更引人关注的问题是,国人担心过多的外资流入,对中国的经济安全是否会构成威胁。
所谓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态势。外资危及_个国家的经济安全?饕?从诠?揖?霉?纫览低庾剩?蚴艿酵庾实目刂啤>咛灞硐衷谖甯龇矫妫海?)外资总体规模安全;(2)敏感部门安全;(3)产业安全;(4)技术安全;(5)金融安全。
那么,外资是否构成了中国经济安全的威胁?
外资存量被夸大
从每年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流入量来看,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相当优秀的业绩。例如,2003年,中国吸引的FDI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FDI总量的8%、发展中国家的34%、亚洲的53%。在发展中世界,中国所吸引的外资远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
外资存在有多种形式,通常包括外国直接投资(FDI)、证券投资(FPI)、银行私人信贷、官方援助及双边与多边转移支付。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是直接投资,而证券投资在全球资本跨境流动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发达国家主要以证券投资为利用外资的形式。确切地说,中国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但不是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世界上许多国家利用外资的规模都超过中国。
从FDI的累计流入量来看,中国总量超过5200亿美元,这里需要指出的是,5200亿美元并不是外资存量,因为这个数字忽视了大量的折旧。1992年以后,大量外资开始进入中国,而且集中投资在制造业。到现在,10年过去了,许多固定资产投资的剩余价值所剩无几。经大致估算,剔除折旧后(折旧率按国有企业7%的低标准计算),现在的外资存量不足3000亿美元,因此5200亿美元的外资存量实际上是被夸大了。
从相对规模来看,衡量一个国家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多少,不仅要看绝对数量,还要看相对规模,虽然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从绝对金额来说比较可观,但如果用GDP 矫正后,中国吸引的直接投资相对于其经济规模而言,并非特别突出。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研究报告,剔除了因为经济规模差异所造成的偏差,比较一个国家吸引直接投资的业绩。1998~2000年,在140个国家与地区参与的排名中,中国的业绩指数值名列第47位。
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对外依存度和开放度。不少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与东欧转轨经济国家在吸引FDI 方面都颇成功,FDI 与GDP 之比值高于中国的比比皆是。除日本与意大利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引进FDI 方面也是业绩优秀。英国与德国的GDP 总值皆超过中国,其FDI 占GDP 比重分别达到9.5%与10.1%,远高于中国的4.2%。
在FDI流入占固定资产形成方面,2002年中国为10.6%,与其它国家相比并不高。发达国家平均占25%,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3%,其中,亚洲平均为12%,非洲8%,拉丁美洲21%,非洲8%,中东欧18%。
从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产业分布看,外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服务业外资比例较低,与世界FDI流动的行业分布差距较大。我国的部分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仍然需要大量外资。
从区位分布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FDI存量差距极大,31个省市之间利用外资的业绩和潜力也存在明显差别。
由此可见,中国吸收FDI的绝对规模较大,但相对规模偏小,区域与产业结构不均衡。从总体利用外资规模判断,中国吸收外资过多对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了威胁是没有依据的,但利用外资的结构有待优化。
外资是否控制了产业
从产业层面来看,外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行业的控制和支配上。结合某行业外资企业的数量,可以大致估算外资对中国不同行业的控制情况。
按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该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看,排在前十位的行业分别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73.36%)、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业(61.8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59.08%)、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53.23%)、家具制造业(47.33%)、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45.34%)、塑料制品业(41.90%)、食品制造业(39.57%)、橡胶制品业(36.58%)和金属制品业(35.87%)。
按三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该行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看,排在前十位的也是以上十大行业。
比较而言,从生产规模角度看,三资企业主要集中在这十大行业。其中只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属于国家重点行业。
从企业单位数来看,上述十大行业的三资企业单位数分别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558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628家、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业1070家、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1597家、家具制造业533家、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3690家、塑料制品业2245家、食品制造业1005家、橡胶制品业373家和金属制品业2066家,并未出现外资行业垄断现象。
从产业层面来看,通过对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及其占该行业的比例,以及该行业内外资企业数量的研究表明,外资对中国不同行业的控制是非常有限的,外资企业所在的市场是竞争比较完全的市场,并不构成对中国的产业安全威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