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1|回复: 0

2018宏观经济失衡的体制分析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Rank: 1

积分
41
发表于 2018-7-13 10: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表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仍然集中表现为内外经济失衡,流动性被动过剩,进而导致投资继续扩张,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经济风险进一步增大。
表面来看,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增长过快,热钱流入加速,外汇储备增加过多,汇率升值压力增大,似乎中国的经济问题不在内而在外,是短期总量失衡,而非长期结构失调,是宏观政策不当,而非体制安排扭曲。其实,非也。国内问题是本,外部压力是末;总量失衡是表象,结构失调是实质;政策调节需要加强,但政策效应取决于体制安排是否合理。切莫是非混淆、轻重易位、本末倒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着这种偏向。
在长期实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和不同的改革开放力度的激励下,可贸易品部门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其产品产量的增长大大快于非贸易品部门的增长,导致国内产业结构失衡,是出口快速增长和顺差持续积累的基础。长期以来,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一直远远快于服务业的增长,特别是近几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都保持在16%以上,今年上半年甚至超过了18%,而制造业的增长率更高,超过了20%,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增长超过了全部工业和制造业;而服务业的增长率只有10%左右。在大量生产能力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如果国际市场需求依旧强劲,而国内市场又不能消化和容纳,出口的高速增长就是无法避免的。
产业结构失衡,是因为利益分配和激励存在着扭曲。如果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做一简单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1999-2003年,国内消费的比例从61.4%下降到57.1%,而储蓄却从38.6%上升到42.9%。过高的储蓄率一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加速,另一方面造成和加剧经济结构失衡。要知道,国外部门的储蓄占全部储蓄的比例也从3.9%提高到7.4%,说明中国老百姓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储蓄,自己没有也不能利用,而是转化成了外国人的投资。
在国内储蓄结构中,居民储蓄从48%下降到42.2%,企业储蓄从37.1%下降到36.1%,而政府储蓄却从14.9%提高到21.7%。提高了将近7个百分点。近几年这种走势仍在继续,政府主导型经济的趋势在增强。由此可见,中国经济既是依靠政府推动的,也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而政府、投资和出口又是密切相关和相互影响的。政府推动主要甚至只能通过扩张投资,而投资的快速增长扩大了生产能力,解决了出口品的供给问题;反过来,出口增长和顺差扩大,增加了流动性,为投资增长提供了资金来源和利益激励。
这种情况与不同部门的收入增长是相适应的。近几年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不到1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只有5%左右,而政府税收却以20%的速度增长,企业利润的增长也很快,2005年超过了20%,2006年达到了30%,今年上半年超过了40%。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对经济增长的短期约束不大,而政府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反过来讲,也是如此,即政府和企业是经济增长的最大受益者。然而,这却是以结构失衡加剧和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的丧失为代价的。就以太湖蓝藻污染等日益加剧的环境危机为例,其根源也不是某些文章所讲的政府失灵,而是政府间恶性竞争加剧所致。
在目前的财税分配体制下,政府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是高度相关。而企业利润的高速增长主要不是企业效率提高的结果,而是成本、价格、财政、金融等扭曲的产物。因为,在各种经济机制合理的情况下,创新企业获得高额利润是正常的,而所有企业的利润是不可能大幅度增长的。所以,目前如此高的企业利润增长并不值得庆幸,倒有很多值得忧虑之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