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经济学正义(下)
返回列表
查看:
310
|
回复:
0
2018经济学正义(下)
[复制链接]
5274670
5274670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2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七 计划经济
(读本节之前,请先读附文一 ——《幸福论》)
㈠ 什么叫计划经济
商品经济是由人的本能自发产生的,不要政府或社会的力量来控制,所以应把它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并归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对产品的分配原则是自由竞争,这样必然要产生贫富分化和剥削。打个比方来说,某一天,社会上生产了一万个馒头放在一堆,有一万个人来分。商品经济是让这一万个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同时去抢,谁抢到归谁,但不准到别人的手里去抢。在一声哨子响之后,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结果是有抢到几十个的,有抢到一两个的,有只拾到一点馒头渣的,有两手空握拳头的,于是就出现了贫富。这个过程就是掠夺。一无所有的人为了活命,不老实的人都当强盗去了,老实一点的良民不得不到富人的门下去讨口吃的。“我们已有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您能不能施舍给我们一点?”穷人可怜巴巴地哀求。“可以,可以,我一向以慈悲为怀,四海皆兄弟嘛!不过,明天再抢馒头我就不亲自去了,你们替我去,抢来的要统统缴给我,我再分给你们,怎么样?”富人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和蔼可亲地说。“应当,应当,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穷人慷慨激昂地回答。于是又出现了剥削。剥削的出现,使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穷人的悲惨遭遇使一些仁人义士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们领着大家,揭竿而起,推翻了富人专政的政权,建立了穷人专政的政权,把私有制社会里原来对着强盗的枪口调转过来对着争抢正酣的芸芸众生,大喝一声:“住手!任何人都不准再抢,谁抢打死谁,由我们来分。大人一个半,小孩半个。”这就是计划经济。所以计划经济是 在强权统治下的不自然的经济形式。凡是自然形成的,都高低不平、长短不一、混乱不堪,不经人力的强制,就没有平等和整齐。
计划经济包括计划生产和平均分配两个环节,因此计划经济是指按计划生产消费品并对它平均分配的经济形式。计划生产是指政府根据国家资源的多少、人口的数量、生产力的大小等情况,合理地安排生产,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平均分配是指相对的平均分配,不让人感到有差别就行,绝对平均是做不到的。平均分配有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两种原则。虽然第一节中就说过“永远都没有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但这只是针对私有制社会来说的,在公有制社会里,政府是可以通过调节使很多种消费品“极大丰富”的,这样政府就可以对这些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所以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可以同时进行,并不一定非要等到“高级阶段”时才可以按需分配。是“按需分配”产生的“高级阶段”,而不是“高级阶段”产生的“按需分配”。
俗话说:“一人难称百人意”,虽然计划经济使人人都平等了,但是是不是人人都拥护它呢?不是的。因为人的本性是争强好胜,而且几乎每个人又都有自不量力的毛病,所以几乎人人都想在商品经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自由天地中博他一把,以求高人一等。而计划经济则是强制平等,眼见有钱就是不让赚,眼见有好生意就是不让做,这个滋味真是生不如死,所以计划经济是违背很多人或者说是多数人的意愿的,特别是那些自以为钻营能力还不小的人,对它更是痛恨入骨,分分秒秒都想复辟。这就好比是用一大块钢板硬压在众人的头上,那些个子高的尤其难受,最痛恨这块钢板,必欲掀之而后快,而且居然还有一些矮个子,但自以为也被压得受不了的人也趁机起哄,摩拳相助。不过,我们完全可以猜到,如果真要把公有制废除,实行商品经济,让大家自由竞争的话,这些人肯定是最先败下阵来的。只有他们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才有可能感觉到原来还是公有制好。可是,当两个饱嗝一打之后,就有可能好了疮疤忘了疼,又跃跃欲试了。什么是人?这就是人,赌性不改的人。
㈡ 为什么要建立计划经济
自私是一切生物的本性。因为自私,就有了竞争。可是由于各个生物体的能力不一样,所以竞争的结果就产生了差别:一片树木,高矮不齐;一群禽兽,胖瘦不等;一乡人众,贫富不均。
穷人受够了贫富不均的苦头,时时刻刻都盼望平等。
要想平等,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消灭富人,分掉他们的财产,以达到共同贫穷;二是拼命劳动,赶上富人,以实现共同富裕。
陈胜、斯巴达克、马克思等造反者及晁盖等义匪走的是第一条路。
资本主义建立以后,资产阶级吸取了以往统治阶级的教训,他们不给社会成员在政治上划分等级,不限制穷人的自由,把政治平等这件漂亮的外衣抖得“啪啪”响,却只字不提经济平等;而且还一边向穷人灌迷魂汤:“你们不要看我们的财富眼红,我们是流过了血汗的。在这个自由的世界里,大家发财的机会均等,任何人只要不怕流血流汗,幸福同样也会降临他的身上”,一边假惺惺地热情地鼓励、督促、引导、扶持穷人发财致富,这就是所谓的“自由、平等、博爱”。目的无非是诱惑穷人走第二条路。有付出定有回报,此计果然妙极。穷人开始由愤愤不平转成羡慕,幻想成为老板、富豪的人多起来了,即使一次次的破产、一次次的失败,最多也只是以头抢地,连骂自己无用、老祖不显灵,输得口服心服,绝不再喊:“等贵贱、均贫富”。如果偶尔有一两个侥幸成功的,则会立即被资产阶级树为典型:“瞧一瞧,看一看,事实胜过雄辩。谁说我们骗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比尔·盖茨曾倾倒了多少人,最近才听说的白手起家的香港富豪罗兆辉也曾一度成为香港青年学习的榜样。
那么富人真能带动穷人致富吗,穷人埋头苦干真能赶上富人吗?这都是哪儿的洋话!财富不是空气,任你去争,反正少不了我的。财富是有限的,你争多了,我剩得就少了;你争完了,就没有我的了,除非到你手里去抢。只要有竞争,就有多有少,有贫有富,这是千古不易、四海皆准的真理。一万个人去抢一万个馒头,是不可能正好一人抢一个的。如果说富人能带动穷人致富,怎么带动?穷人能都跟着富人去当资本家吗?都当资本家,谁当工人?穷人能都跟着富人学着去掠夺去剥削吗?都想掠夺,都想剥削,去掠夺谁,去剥削谁?有人可能要说,社会财富是不断增加的,只要穷人肯干,看来要赶上富人还是不成问题的。说这话的人,可能没见过下雪,一场大雪过后,山还是山,井还是井;他可能也没见过火车跑,车厢想追车头,任你追到地老天荒。事实上,穷人追赶富人,一直追赶了几千年,到现在不依然是泾渭分明吗?而资产阶级向穷人宣扬的“大家的机会均等,都有成功的希望”等麻痹思想,虽不如封建统治阶级的“轮回报应”赤裸,其用意也是很明显的。就好象赶车的挑一把青草在驴嘴前面,引得驴目不斜视、心无二念地拼命往前跑,然而离幸福总是只差一步,到死都不知是个当。虽然我们也都看到过有不少穷人挤入了富人的行列,但是我们也应当能看到同时又有许多富人沦为乞丐。这就好比是站在金字塔下的人硬往上面挤,每有一个人挤上去,就必然要有一个人被挤下来。几千年来,私有制社会虽经历了无数次的沧桑变换,但富人和穷人的比例却从来都没变过。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最先戳穿了资产阶级精心布置的这个骗局。他点化无产阶级说:“贫富分化是由剥削引起的,你们越想富,你们肯定就越要拼命劳动;你们越拼命劳动,你们为资本家创造的财富就越多,贫富差距就越大,第二条路的尽头只是个美丽的太虚境。因此所谓的勤劳致富,只是资产阶级欺骗你们的,为了让你们老老实实地、拼命地为他们创造财富罢了。只有你们联合起来,用暴力消灭剥削阶级,废除私有制,产平金字塔,建立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才有你们的出头之日。”(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富贫,只因为有了富,才有了贫;没有了富,自然就没有了贫,道理就这么简单。所以马克思及真正的马列主义者从来都没提过致富或勤劳致富。所以,人类建立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致富,而是为达到平等。而要想让一部分人富裕,很容易,只要把压在众人头上的那块钢板掀下来即可,余下皆不用问。那些“个子高”的,揉揉被压酸的脖子,缓过神来,自然很快就会富起来。毛泽东时代不是不能为此,而是不欲为此。所以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是很容易的,只要政府撒手不管,自然就会有一部分人富起来。而不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倒是非常困难的,中国的公有制可是中国人民花了几千年的时间,牺牲了几千万甚至几亿人的生命才换来的。这就好比管理花草。要想把一片花草修剪得很平整是非常困难的,越平整则越困难,但要想让原本修剪得很平整的一片花草中有一部分冒出尖来,园丁只要睡大觉就行,花草会自然地分个三六九等出来。这是天力,而非人力。而只要有了贫富分化,自然就产生了阶级。恕我眼拙,我怎么也看不出由所谓的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引起的社会主义的贫富分化与由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引起的资本主义的贫富分化有什么区别。
㈢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任务是什么?
因为穷人是不满资产阶级的剥削和掠夺,不满资本主义的贫富不均才不惜以死相拼,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理所当然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保护穷人的利益,消灭剥削和掠夺,消除贫富分化。而且这个任务是社会主义的唯一任务。与之相反,资本主义的唯一任务就是保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产阶级唱赞歌。这是两种社会最根本的区别。对此,马列主义早已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了。
然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又变成发展生产力了。究竟哪个对呢?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它的确很重要,但是能因为它很重要,就好象专门为美化社会主义似的,把发展生产力说成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吗?这样一说,似乎资本主义就不发展生产力了,可是事实上,资本主义也非常注重发展生产力,而且还有不少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比中国的要大得多,这怎么解释?若说资本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生产力,那么两种社会还有没有区别?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是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的根本任务也不是发展生产力。那么发展生产力又属于哪一路呢?答: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本能。人要生存,要发展,不用你去督促,他就会自动地、尽力地发展生产力。比方说,老虎也会自动地、想尽办法尽力地多捕食,猴子也会自动地、甚至巧借工具尽力地多采果子。所以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是没有关系的,不管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会自动地、尽可能地发展生产力,并不是只有社会主义才知道发展生产力,只有社会主义才需要发展生产力。政治不仅对生产力的发展没有贡献,而且它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最好的政治也不过是使生产力畅通无阻的发展。政治就好比是河道,河道限制了水的流向,同时也就对水流产生了阻碍,又宽又直的河道只不过使水受的阻碍小一些。
虽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都要发展生产力,但生产力发展了,产品增多了,怎样分配呢?每一个人、每一种社会最关注的就是这一点,于是才有了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才有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划分。这就和人在一起干活时不能产生矛盾,一到分东西时就产生矛盾是一样的。社会主义既有人类社会的一面,又有公有制社会的一面,所以社会主义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而且还要对产品进行平均分配。请注意,这时发展生产力仍不是社会主义的任务,它仍是人类社会的本能,或者说是政府的任务;将产品平均分配才是社会主义的任务,或者说是共产党等公有制党的任务。如果社会主义只顾发展生产力,不顾产品如何分配,它就不是社会主义了,共产党也就不是共产党了。我们可把社会主义比作园丁,如果园丁只顾给花木浇水施肥,让其自然生长,参差不齐,这就是园丁的失职。再比如说警察如果看到生产劳动怪重要,就去参加生产劳动,社会再乱也不管,这样的警察还能叫警察吗?同样,资本主义的任务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如果资本主义只顾搞生产,一不留神,让无产阶级专了政,就无脸向资产阶级交代。因此说,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社会主义的身份,把它与人类社会、与政府的关系搞清楚,弄明白它的任务,千万不要稀里糊涂的,认为只要是重要的工作就是社会主义的任务,让它越俎代庖、分心走神。重要的工作太多了,例如保卫国家、社会治安都很重要,能说它们也是社会主义的任务吗?
㈣ 计划经济的经济基础
因为计划经济要把产品平均分配,所以计划经济必须以公有制为基础。反过来,因为在公有制下私人都没有资本,不具备商品交换的条件,所以公有制下的经济形式也必然是计划经济。
又因为马克思曾说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所以似乎计划经济还必须以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作基础,如果生产力达不到要求,就不能实行计划经济,而且人类社会还必须按照上面的那个规律一步一步地发展,不经过商品经济,也不能实行计划经济,对不对?哪里,哪里!食古不化,太教条了!固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发展是对的,但这并不等于说生产关系非得生产力推动才能发展,也并不等于说生产关系发展必定要求生产力跟着发展。实际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多对多的对应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图五所示。在此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由低级到高级的生产力水平,㈠㈡㈢分别表示由低级到高级的生产关系。此图的意思是:同一级的生产关系和同一级的生产力相适应,除此之外,高级的生产关系也能和这一级的生产力相适应。这种关系用句时兴的话说,就是某一级的生产关系可以兼容比它低级的生产力,而某一级的生产力则不能兼容比它低级的生产关系。所以说,当生产力发展时,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也要跟上去,但当生产关系要发展时,却不必要求生产力跟上去,最高级的生产关系可以建立在任何水平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由于计划经济代表着最高级的生产关系,因此计划经济可以在人类社会的任一阶段实行。至于那个规律,要知道,任何规律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条件改变时,规律就要跟着改变。如果条件改变了,却不知规律也要跟着改变的,就是刻舟求剑的蠢货。例如,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从西往东转,如果地球从东往西转,那么太阳就要变成西升东落。再例如,番茄春生夏熟是它的自然生长规律,可是如果我们给它盖上温室,或者再喷上激素,那么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到它的美味,不必非等到夏天不可。同样,人类社会上面的那个发展规律也是在人类没有掌握它的条件下,人类社会完全在生产力推动下的自然发展规律,当人类发现这个规律后,就可以用人力代替生产力促使人类社会跳跃着发展,让人类提前跨入美好的社会,而不必拘泥于常规。否则马克思探索这个规律还有什么用,不如两眼一闭,任人类社会信马由缰算了。
然而,世界这么大,要使全世界都建立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是很困难的。但可在小范围内实现。不管外面是多么的风大浪急,还是多么的精彩多姿,我们只要垒起一圈围墙把我们这个国家或这个区域圈起来,建立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那么我们大家伙就能感到欢乐融融。因为幸福主要是与周围人相比产生的,不会有人比到外国去,除非你故意引诱挑拨。至于整个国家或整个区域能不能赶上外界,怎样去赶,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㈤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公平地说,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优越,可是优越在哪里呢?把图一和图四相比较就可以看出来,计划经济里,不存在消费对生产的反制约,也不存在各行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利于正确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能使国家和人民以最快的速度富起来,这是第一点;平均分配避免了贫富分化,犯罪的较少,社会较安定,这是第二点。这两点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也就只有这两点优越性,因为只有这两点资本主义做不到。其余的,象福利、慈善等公益行为,凡是社会主义能做到的,资本主义都能做到,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它们只是政府安抚社会的手段。平时不绝于耳的“某某人生病无钱医治,政府及人民热情相助,致使疾病得以及时治疗,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节日前,某某市及时把救济金发到困难户,送去了党的温暖”等等新闻报导,都是斜眼的化妆师硬生生地想朝社会主义脸上贴金,却没贴到正地方去,不仅不能服人,反而是授人以柄,自讨其辱。请想想,给穷人施些小恩小惠,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是比我国做得还好么,如果有人凭此就说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我们岂不要张口结舌?
㈥ 管理措施
计划经济可分为计划生产和平均分配两个环节,故其管理包括生产管理和分配管理。
计划生产是指政府应根据资源状况、人口状况及生产力的大小,合理地安排生产,什么时候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等等。至于具体怎样安排,则不属于本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了,故到此为止。下面专谈谈分配的管理。
政府向消费者分配消费品,可以直接分配实物,也可以发领条,上面注明名称、数量,让消费者到供销社去领,或者借用货币进行分配。货币分配和实物分配、领条分配的实质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货币分配较灵活,消费者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买多少就买多少。所以用货币分配最好。只是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买卖”是供给,是政府向人民供物,商品买卖是生产者双方用物交换,本质不同。
政府若借用货币进行分配,对货币的制造、发行及回收要按下列原则和步骤进行:
⒈ 仿照商品的定价方法,先规定一个工日的价值。
⒉ 根据各种原材料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给原材料定价。
⒊ 国家生产多少原材料,政府就应该根据定价制造多少货币。这就是国家的收入。
⒋ 需要多少原材料投产,政府就应该发行多少货币——直接拨给消费品生产厂。如果政府不把货币拨给消费品生产厂,而是直接把原材料拨给消费品生产厂,把货币发给最终消费者也可以。这就是国家的支出。
⒌ 消费品生产厂用货币到原材料生产厂购得原材料后,原材料生产厂应将货币全部上缴给政府。政府收回,待发给最终消费者。
⒍ 消费品生产出来后,给消费品定价。第五节内讲过,给消费品定价的原则有两个,若用前一个,则政府收回的那批货币不够用的,还要补造;若用后一个,则不需补造。最好用后一个。
⒎ 政府将收回的那批货币发到最终消费者手里。最终消费者用它购物.
⒏ 消费品生产厂将消费品售出后,应将得到的货币全部上缴给政府,政府将这批货币收回,销毁。这样,这批货币和它代表的那批原材料就共同走完了它们圆满的一生。当然,这批货币也可以不销毁,留作下次使用,但千万不能把它当成收入。
这里再用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假设我国今年产钢铁一万吨,每吨价值一百圆(在公有制下,“圆”与“元”已无区别),则政府应制造一百万圆的货币,这就是国家今年的收入。如果今年国家打算生产一千辆汽车,每辆用钢铁两吨,则政府就应当拨给汽车厂二十万圆货币,让它购买钢铁,或直接把两千吨钢铁拨给汽车厂也可,这就是国家今年的支出。当汽车厂持币到钢铁厂购得钢铁后,钢铁厂应将卖得的这二十万圆如数缴给政府。政府然后再把它发到消费者手里,让消费者购买汽车。汽车厂把汽车造出来后,应给汽车定价。因每辆汽车耗钢铁两吨,故每辆应定为二百圆(此处忽略了其它种类的原材料,如玻璃、橡胶、电等)。当汽车厂把一千辆汽车卖完后,应将卖得的二十万圆货币缴给政府。这二十万圆已完成了使命,已是废货币,应由政府销毁或封存。这一整个过程可用图六表示。
图六的意思是:当原材料生产厂从大自然中取得资源生产出若干原材料后,政府应当制造出与之相当的货币;当有一批原材料投入消费品生产厂生产消费品时,政府应当把与之相当的货币通过工资或拨款的方式发到消费者手里;当消费者购得消费品后,消费品生产厂应当把卖得的货币上缴给政府,由政府销毁或再利用。
最后要说明的是,在公有制下,仍存在剥削,即国家或社会对工人的剥削。与私有制下的剥削不同的是,公有制下国家或社会剥削的财富,最后还用到全体人民身上,任何私人都不能享受。其实,计划经济和所有企业都兼并到一个人手里的商品经济是相似的。
八 关于无业和失业
从表面上看,无业和失业好象是生产过剩直接引起的,可是实际上,单就生产领域来说,无业和失业率是由生产力的大小、生产资料的多少、消费品种类的多少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生产力越大,消费品的种类和生产资料越少,无业和失业的就越多。其中,由消费品的种类和生产资料少引起的无业和失业是不好的,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无业和失业是好的,而且是不可阻挡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必定要越来越大,将来一个人生产就能满足很多人,而消费品的种类却不可能增加太多,当然无业和失业率也就要越来越高,特别是无人工厂和无人农场建成以后,更加明显。所以,无业和失业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最终与社会的性质没有关系,不管是私有制社会还是公有制社会都避免不了。反过来说,无业和失业率通常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程度。在生产资料没受到天灾人祸破坏的情况下,无业和失业率越高,说明社会越进步。原始社会肯定没有无业和失业的。因此说,除了不正常的情况外,无业和失业率上升都是好现象,不能一听说就惊恐万状,应大力促进才对。
然而,无业和失业人数一上升,势必造成社会很不稳定。因为这些人虽然没有收入,但消费上却不甘落后,不偷抢拐骗怎么办?这可不是他们天生就喜欢如此,也不能怨法制不健全,也不能怨教育没跟上,根本原因就是这些人也是人,他们需要同等的消费权(因为没有消费,就没有生命,没有地位,所以消费权是人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其它一切权利都是为它作铺垫的。而资产阶级却把它绕过去不提,甚至不造“消费权”这个名词,只大吹大擂什么自由权、选举权等政治权利的平等以晃人耳目,真是狡猾之至),谁也不想矮人三分,这是人的本性。然而这个权力却被剥夺了,所以人的本性也就露出来了,也就难怪有作奸犯科的了,也就难怪此伏彼起,捕之不尽、罚之不绝了。不解决无业和失业的问题,不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社会就永无宁日!
这就出现矛盾了——无业和失业率越高,就表明社会越进步,是好事;可是社会越进步,无业和失业率就越高,社会就越不得安宁,又是坏事。怎么解决呢?
在公有制社会里很好解决。政府只要把全部合乎要求的人分成几批,让他们轮流工作,工作一段时间休息一段时间就行了,休息期间待遇不变。当无人工厂和无人农场建立以后,绝大多数人就都可以不工作了,过剥削机器人的幸福生活。所以,公有制社会盼望无业和失业,欢迎新“奴隶社会”的到来。
同样是这个矛盾,在私有制社会里却是个死结,因为资本家不可能愿意仿照公有制社会的做法。可是这个问题不解决,随着无业和失业率的提高,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就有可能不保,社会治安恶化倒是次要的。所以在此我提醒全世界的资产阶级,他们要想统治千秋万代,从现在开始就应当联合起来,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不要忘了,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它是一颗定时炸弹!不过,如果资产阶级不这么做,而是任由生产力发展下去,将来能不能出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相妥协的“二尾子”社会呢,就象英国、日本一样?未必不能。
作者正论:当今政府所有“提高再就业”的措施,都等于往已满的竹筒子里塞豆子,这头塞进去几粒,那头就得被挤出来几粒,毫无意义。而政府却偏偏乐此不疲,并以此表功,真是太糊涂了。企图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或靠它们的资金帮助来解决问题,最起码得先看看它们自己的问题解决了没有,秃子卖的生发灵我们为什么还要挤扁头去抢?
附文一 幸 福 论
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问题——什么叫幸福?
虽然我们每个人从来都没停止对幸福的追求,口头上也经常谈到幸福,可对这个问题,恐怕还真不好回答。有人可能要说:“幸福么,就是要什么有什么,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也有人可能要说:“幸福就是健康长寿,妻贤子孝。”这些答案听起来都有道理,其实都有不足之处。除此之外,还有古人所说的“五福”,尽管已很全面,但仍有缺憾。那么,既然这有不足,那有缺憾,怎样才算完美的幸福呢?完美的幸福应包括下列五个方面:富裕、健康、长寿、平安(包括社会安定)、家庭美满。这里不妨把它们也叫“五福”。只有这个“五福”的条件都具备了,才能算真正完美的幸福,缺一不可。例如,有一个人非常富有,但经常遭抢,天天抱着枪睡觉,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或者疾病缠身,吃睡不香,哀号连天,这都不能算幸福,不是的吗?所以说,幸福就是同时具备上面五个条件。对这个观点您是否赞同呢?如果您不赞同,您就不必浪费宝贵的时间往下看了;如果您认为还可以,就请您接着看我胡画下去。
只要我们把眼光稍微放宽一点,就可发现,上面幸福的几个条件都是相对的——富与贫相对,有富才有贫;寿与夭相对,有寿才有夭等等。就拿“长寿”来说,多大岁数才算长寿?没有定数。如果多数人都活到120岁,那么你活到90岁就只能算是个短命鬼;如果多数人的寿命只有30岁,那么你能活到40岁就已经很稀罕了。再拿“平安”来说,谁一生中从没遇过惊险、祸殃,没遭过偷抢等,而是绝对平平安安度过的?没有,只是多少而已,即使有,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极少数人。所以,综合起来说,幸福应是指:与其他人相比,自己在各方面所产生的完全的优越感。
为什么说与其他人相比,自己优越就感到幸福呢?这是因为人人都有嫉妒心和羡慕心,都想超过别人而害怕别人超过自己。要知道,嫉妒、羡慕与食、色一样,是人的本性,除了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的绝望之人、不知荣辱的呆傻之人、脱俗者及婴幼儿之外,人人都有,而且伴随终生,所以它的存在是正常的,屁眼再臭,不能割了扔掉。十年前有一段时间,举国上下曾大批过“红眼病”,这实在是企图泯灭人性的险恶勾当——把“红眼病”治绝,穷人都变成愚民,富人就可以安然地享福了。当然最终注定是徒劳无功的。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这激荡几千载的一问一答,再加上自古以来绵绵不绝的“等贵贱,均贫富”的共产运动,就足以证明“红眼病”是连割头都治不愈的天下第一号绝症。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