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大学课后答案
毕业设计
高中课后答案
初中课后答案
小学课后答案
赞助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物理答案
英语答案
高数答案
线性代数
本版
帖子
答案家
»
论坛
›
毕业设计
›
经济|金融|营销|管理|电子商务
›
2018全球价值链下上海IC产业发展现状及升级策略
返回列表
查看:
371
|
回复:
0
2018全球价值链下上海IC产业发展现状及升级策略
[复制链接]
8820733
8820733
当前离线
积分
41
1
主题
1
帖子
41
积分
幼儿园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幼儿园, 积分 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 积分
积分
41
发消息
发表于 2018-7-12 10: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文中简称IC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如何利用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当前的对外开放,对内大力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成为上海IC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上海IC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产业集群 集成电路(IC)产业 产业优化升级
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理论回顾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分解生产链,并在全球范围内分配生产链,综合合理利用全球资源,寻求比较优势,从而达到减低成本的目的。在跨国公司的这一生产取向下,全球产业链现象越来越明显,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产品价值来源的重新组合,即形成全球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理论根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商业研究者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价值链理论。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出发,Kaplinsky(2002)认为存在四种不同层次的产业升级模式,从低到高、迭次推进的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四种方式。
不同层次产业升级所要求的技术水平不同,创新人员涉及的综合素质要求不同,要求其为实现该层次创新的投入不同,面临的风险系数也不同,因此,升级的空间和带来的附加价值差别也十分巨大。工艺流程升级可以通过员工的短期技术培训、更换新设备、提高各工厂车间的生产配合等简单方式(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如福特的汽车流水线)来实现,因此带来的附加价值最少;产品升级对技术的要求稍高,它需要研发更新的、更便利的、更实用的、更加高档的产品,获得的附加价值要高于产品工艺流程升级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功能升级要改变自身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从附加价值低的部分向附加价值高的部分转移,从而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价值链条升级要求离开原来的价值链,寻求新的价值链。
上海IC产业现状分析
集成电路产业,即IC产业,已成为引导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坚,该产业是否景气会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波动。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将IC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并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和培养。IC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IC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该地区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位势。IC产业链主要由设计、制造、测试封装三个板块组成,相应地,企业也大致分为设计企业、IC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中央以及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IC产业抓住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推进外资(特别是台资)集成电路产业向上海进行技术转移。随着中芯国际、宏力、泰隆、英特尔和IBM等制造、封装、测试项目以及威盛、智原、扬智、旭上、芯成等IC设计企业相继在上海落户,一条囊括设计、光罩、制造、封装测试以及设备、材料等支持服务在内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初步形成,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水平大大提升。
2005年,上海市的集成电路设计业通过重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上海产业化基地和国家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力促进中心,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基地式集群发展的先河”,综合发展能力开始在全国领先。至2005年11月,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数量已经从2000年初的17家发展到145家,数量占全国总量的25%;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个人获得国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数量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上海设计企业标准工艺自主设计能力已从2000年的0.6微米跃升至2005年的0.13微米;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业产值已从2000年的2亿多元发展到2004年的11.1亿元,年增长率达70%;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凝聚了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4000多人。
可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个涵盖设计、封装、测试等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框架已形成。
由上可知,上海信息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世界信息产业链上的地位不高。按照附加价值高低可以将全球价值链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所处的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他们拥有品牌,负责标准制定和产品研发以及系统集成,控制着核心产品和新产品的生产;第二部分为日本所处的次高端,日本是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二大国,是世界消费电子产品的霸主,在微电子、光电子产品以及计算机方面仅次于美国,并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尤其拥有精湛的生产工艺;第三部分为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新兴国家和地区,他们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端,经过积累,他们已具备较好的生产技术,正发展成为集成电路等部分关键元器件的生产基地,并生产部分高端产品和新产品;而上海地区仍然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主要从事一般元器件的生产以及整机的加工和组装。
价值链在全球化的同时,本身的构成也发生着变化,使得价值链低端附加值低的部分更加边缘化,进一步降低该部分的附加值,相应地,高端部分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价值链弧度收缩,导致国际国内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国际上,随着跨国公司外包低价值链附加值部分,发达国家获取的收益越来越高,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越来越少。
从国内来看,掌握大量资本和先进技术的群体可以从全球搜索利润,而劳动者由于低端产业转移面临就业困境。这就使得上海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上海IC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上海市近年来IC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上海市已经成为我国IC产业的支柱之一;然而,从上海IC产业产值的分布来看,其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面临众多挑战。
(一)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且对外依赖度高
上海IC产业区技术提升的主要来源并不是大规模的自主研究和开发创新,FDI和众多跨国企业成为上海IC产业的主要资金供应渠道和技术创新源泉,上海IC产业因尚未掌握核心技术,而在国际技术标准上受制于人。信息产业技术处于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对技术的垄断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对出口技术和设备都严格控制。
例如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是通过引进中国台湾的技术和资金建立起来的,一方面使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在相对短时间内形成规模,并使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水平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另一方面使上海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引进更多的台湾技术,形成技术发展过程中明显的“路径依赖”。
在技术的自主创新方面,上海研究开发费用RD占GDP对信息产业增加值的关联度不够,对信息产业增加值的拉动作用不大。要维持信息产业的持续高速增长,上海在RD经费的投入量、密集度、分配比例、人均研究经费、投入结构等方面要重点加强研究。上海地区IC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突破技术的瓶颈,仍然要充分利用国际技术扩散机制吸收、学习和积累技术,并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逐步缩小甚至消除技术差距。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c)2016 www.daanj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份资源由网友发布上传提供,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