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另一座“故宫”:沈阳故宫到底长啥样
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座皇家宫殿建筑群,北京故宫名气大,故事也多,相比之下,沈阳故宫就稍显逊色。其实,对于满清王朝来说,沈阳故宫才是他们的“大本营”。今天,宫殿君就带着各位小伙伴去看看这座东北的“故宫”。一、沈阳故宫怎么来的:努尔哈赤的“任性”
说起沈阳故宫,在很多介绍里都会有这么一段:“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建沈阳故宫还是没说清楚。
据史料记载,努尔哈赤当年统一完女真各部后,将都城建在了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村),史称“后金”。建国必有宫,于是努尔哈赤将自己住的“皇宫”也建在了这儿,名为“兴京汗王宫殿”,这座宫殿十分简陋,连琉璃瓦都没有,还有些草房点缀其中,整个宫殿的城墙就是用石头和碎土堆积。
公元1621年,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接连攻克辽东重镇沈阳和首府辽阳,于是努尔哈赤第一次决定迁都,毕竟赫图阿拉村太简陋了,这次迁都到了繁华的辽阳,同时也在此开始兴建宫城,当宫城基本完工后,努尔哈赤突然又做了决定:“辽阳不好,要到沈阳去!”关于努尔哈赤为什么再次迁都,学术界争论很多。这里宫殿君就不详述了,反正事情的结果,史料上有明确记载,即众贝勒,八旗旗主们都不同意,毕竟辽阳宫城都建好了,你这发疯到沈阳去,岂不是白费功夫。但努尔哈赤压根没理众人意见,毅然决然的带着几个随从就到沈阳去了,众臣们这时候傻眼了,皇帝都走了,那只有跟着走的份,于是乎,后金的都城再一起迁移,最终定都沈阳,而沈阳故宫这时候也随着努尔哈赤的到来开始修建。
二、沈阳故宫到底啥样?
沈阳故宫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总共建了11年,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的格局,那么,它到底长啥样呢?(如下图)
整个沈阳故宫分为三个部分:东路、中路、西路。
1、东路部分建于努尔哈赤时期,其主要建筑有大政殿与十王亭(如下图)。
大政殿是一座非常具有满族特色的宫殿,其整个外形呈八角形,屋顶为重檐攒尖顶,殿顶满铺黄琉璃瓦绿剪边,整个建筑由多根大红柱支撑,正中两根盘有金龙,看起来气势恢宏,它是整个故宫里最庄严的地方,是努尔哈赤举行大典之地。
在大政殿的两边分布是十座“亭式建筑”,名为“十王亭”,它们是满洲八旗的办公地,那为什么是“十座亭子”呢?因为在每边四座亭子的起头处是“左右翼王亭”。满族人跟8这个数字特有缘分,像上面所说的大政殿,就是一个八角亭。
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一种皇帝和大臣共同办公的格局,主要还是和满族人的习俗有关。
2、中路部分是皇太极时期的建筑,主要有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文溯阁。
大清门,面阔五间,屋顶铺满黄琉璃瓦,绿剪边,它是整个宫殿的正门,类似于北京故宫的午门。
崇政殿,其作用类似于今太和殿,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屋顶铺满黄琉璃瓦绿剪边,它是清太宗皇太极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当年,皇太极就是在这里将“后金”改为了“大清”。
凤凰楼,当时是沈阳城里最高的建筑,现在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这四个字最早是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的是函谷关令尹喜有一天突然看见有紫气从东升起,他知道这是上天告诉他将有圣人会路过函谷关。果不其然,没多久就见老子骑着青牛而来。这个典故是比喻吉祥的征兆。乾隆皇帝利用它,其实是想说他自己现在坐稳的江山都是祖先给的,他不会忘记祖先的恩德。
清宁宫,是皇后住的地方,类似于如今故宫里的坤宁宫,也称“中宫”;这座宫殿很有意思,在它的周围还有四座宫殿: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这四宫是皇太极的四位妃子的寝宫,顺治皇帝当年就诞生在孝庄太后的永福宫中。(如下图)
大家看上面这幅图,是不是有种“五个女人一台戏”的感觉,四个妃子和一个皇后竟然住的那么近,真不知道她们是如何处理关系的。
西路建筑主要是乾隆年间修筑的,由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等组成。这里必须重点说说“文溯阁”。
这座“文溯阁”和故宫里的文渊阁建制基本一样,主要用于藏书,比如最著名的《四库全书》就曾藏于此。说到《四库全书》,总共有7份,分别藏于全国的7个“皇家图书馆”: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但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这7部《四库全书》现在都四散各处,“书阁分离”,比如文溯阁里的《四库全书》,现在就存于甘肃省博物馆。
沈阳故宫,是清初的第一座宫殿,它记录着清王朝最初的历史;清王朝覆灭后,这座宫殿孤零零的矗立在沈阳城内,后来又被沙俄军队掠夺,也被军阀劫掠,走进它,也许不如北京故宫那样气势恢宏,但相信你一定会在里面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宫殿艺术和文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