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起义的结束
博尔虽然很明白如果他被俄国人俘虏将会遭到什么命运,他还是在1944年9月初决定把他自己的身分以及他的副司令和参谋长的身分一起向俄国人暴露。副总理(扬科夫斯基)、地下议会议长和博尔的新参谋长奥库利茨基等人的姓名则仍然保密。斯塔雷-米亚斯特科陷落后,德国人接着在9月6日占领了波维斯莱。前一天,德国人派人来谈判从被围地区撤出平民的问题,并再次提出类似上次提过的投降条件:如果波兰人同意放下武器投降,国家军战士将被给予战斗人员的身分,否则城市的残余部分连同它的守卫者都将被消灭。博尔希望俄国人将会发动进攻,并且援助华沙,因此拖了好几天没有答复。
波维斯莱陷落后,德军转而集中攻击维斯杜拉河旁的切尔尼亚科夫。9月10日,河对岸的长期宁静突然被俄国人大炮的吼声所打破。与此同时,苏联的战斗机又出现在华沙上空。红军已经开始进攻普拉加,同一天俄国人通知美国政府,同意开放一个空军基地供穿梭飞行向华沙供应补给品,尽管由于“技术上的困难”而要求再稍稍延迟一些时候。博尔可以看到,红军在进攻河对岸的普拉加,而德国人则在靠近红军最前沿的地方进攻切尔尼亚科夫。9月12日,红军占领了普拉加,并宣布占领的部队是贝林格指挥的“波兰军”第一科希丘什科师。次日,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办的电台广播了一则消息,正式宣布波兰第一师在普拉加“与红军并肩战斗”,号召华沙的守卫者们坚持战斗下去。“不管那些没有取得红军的同意而过早发动起义的人的动机是什么”,对华沙人民的支援终于要来了。
9月13日晚,有若干架俄国飞机试探性地空投了一些给养和武器,从9月14日起,苏联空军每夜向华沙空投补给。皇家空军通常是每夜空投一次补给,而俄国人则使用载重较小的飞机,一夜之间要进行好几次空投,都是从低空投下,不用降落伞。虽然很多补给品因此而毁坏,但博尔说,他的守城战士从这些俄国的空投中所得到的帮助,不论在物资方面或士气方面,都很有用,而且相当多。
到了9月15日,整个普拉加都落入了苏联人的手中。尽管博尔多次通过伦敦并专门派出信使渡过维斯杜拉河,想争取援助,并试图同红军协调行动,都没有能够建立起联系,直到9月20日,才有两名苏联空降人员在华沙降落,博尔的副手“蒙泰尔”通过他们用无线电同俄国司令部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建立了联系。
经过长期的、令人气恼的拖延之后,待命在意大利准备空投补给品的美国空军机群,终于在9月18日飞临华沙高空。虽然用降落伞投下的补给品有很多箱被风吹到德国人那边去,但波兰人还是好不容易弄到了其中很大一部分。而且,比物质上的好处更为重要的是,它鼓舞了守城战士们的士气,因为它象征着西方盟国对华沙起义的支持。
在俄国人占领普拉加之后,德国人恢复了对切尔尼亚科夫和若利博日的进攻(这两个地区都沿维斯杜拉河)。为了回答“蒙泰尔”和切尔尼亚科夫区司令员要求支援的呼吁和进行合作的建议,科希丘什科师派了两个营到切尔尼亚科夫和若利博日。虽然国家军和人民军的战士一起战斗得很出色,切尔尼亚科夫还是守不住。两支部队都有一些人从下水道逃到了莫科托夫,科希丘什科师有一些人退回到维斯杜拉河对岸去了,而国家军的“佐斯卡”营则在试图逃越德军防线的时候被消灭了大半。切尔尼亚科夫终于在9月23日陷落。莫科托夫在守军遭受了百分之七十的损失之后于9月27日陷落。在若利博日,到了显然不能再继续抵抗时,科希丘什科师的残余部队,就同“人民军”的一部分,在俄国人的排炮掩护下,撤退到维斯杜拉河彼岸,但该区司令员“齐维希耶尔”和他手下的国家军战士则遵照博尔的命令,停止了战斗。9月28日,博尔向伦敦发了一份电报,报告莫科托夫的陷落,并说,如果到10月1日红军还不发动进攻,那末,他因为粮食断绝,将不得不停止斗争。他还通过无线电向罗科索夫斯基发出大意相同的最后呼吁。但到9月29日,仍未接到答复,他于是派人通知德国人,说国家军愿意讨论停战条件,并在同一天与德国人签订了撤退平民的协议,然而华沙人民对此没有什么反应。
9月30日,博尔接到通知说,他已被任命为波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接替索斯恩科夫斯基的职务。由于他已决心与他的部下共命运,所以,他任命奥库利茨基(这个人的身分一直没有泄露)接替他为波兰境内的国家军司令,并在9月30日命令奥库利茨基带领一批能干而可靠的参谋人员离开华沙,以继续进行斗争。10月2日,国家军的代表会见了德国人,就停战条件签署了协议,这一协议对国家军的军人及其妇女辅助人员,一律给予1929年8月27日的日内瓦公约所规定的战俘待遇,虽然它对“人民军”或波兰工人党的人员没有作出安排。根据该项协议,凡华沙的国家军军人在起义开始前干过的事或在地下组织中担任过职务,一概不追究其责任;对华沙人民也将不援用集体负责的原则来追究其在起义期间或起义以前的行动的责任。居民撤离时,将使他们尽可能少受痛苦,同时协议中还包括关于遣返德国战俘和医疗伤病员等的内容。博尔和冯·德姆巴赫在第二天作了最后的安排。
博尔的部下守住了小小一块地方达六十三天之久,这块地方在他们看来象征着波兰的独立。他们共有一万五千人阵亡(德国人的损失则是一万人阵亡,七千人失踪,九千人受伤),一般居民的伤亡更为惊人。博尔明白,如果他和他的许多部下落在俄国人手里,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因此他以体面的条件同德国人签署投降协议,也许是合乎逻辑的。他和伦敦之间的最后几次通讯,特别是博尔的最后一份报告,反映了华沙守卫者的勇敢气质和世界各地波兰人对他们的深厚感情。博尔在那份报告中说:“我们部队的表现是了不起的。它使敌人也敬佩。”
博尔-科莫罗夫斯基将军最后一天出现时穿着便服,他的部下以及在这壮丽的两个月中和他同甘共苦的其他人也都如此。作为向华沙——这个曾经是波兰共和国首都的一堆瓦砾——表示最后的敬意,也是象征性地提醒那些在一旁等待着的德国人注意波兰人不朽的勇敢精神,他开始唱起了《波兰未亡》这支歌,其余的华沙守卫者也陆续跟着唱起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