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打乒乓球为什么这么牛?17张老照片告诉你真相!
自从1959年容国团首夺世界冠军后,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乒乓球已成为中国的“国球”。庄则栋、孔令辉、刘国梁、王励勤、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马琳……这些熟悉的名字一次又一次让各大赛场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中国国歌。企业、学校、社区、贫困地区都可见到打球的人们,庞大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乒乓球笑傲世界的最大资本。图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群众正在打乒乓球。(1937年摄)西康省越巂县民族小学的儿童利用课外时间打乒乓球。西康省设于1939年,1955年废止。(杨畅和1953年摄)
国营友谊农场的生产队在田间建立作业站。这是作业站的队员们利用休息时间打乒乓球。(谭志强1955年摄)
黑龙江省海伦县仁合村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女社员在进行乒乓球比赛。(新华社记者胡伟摄1956年摄)
1959年,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学组织了251个乒乓球小组,为了克服运动器具不足的困难,她们利用废木料自制球拍。(陈娟美、卢鸣摄)
北京市灯市口女子中学获得了北京市女少年乒乓球选拔赛团体冠军。图中在打球的13岁女学生刘世旭是这次选拔赛团体冠军成员之一,也是参加比赛的最年轻的选手。(黄景达1964年摄)
空气稀薄的雪山高原上,查果拉边防队的乒乓球爱好者在进行比赛。(马竞秋1966年摄)
为迎接亚非乒乓球友好邀请赛,上海乒乓球厂工人提高产品质量,生产了大批红双喜牌乒乓球。(1971年摄)
吉林省长白山林区临江林业局柳毛河林场职工利用树墩做架,树皮做网,搭起简易乒乓球台,开展乒乓球活动。(孙国桐1976年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岭公社红新生产队的男女老少都喜爱打乒乓球。(陆汉魁1978年摄)
安徽省萧县孙庙乡农民胡广荣,热心体育事业,被评为“全国模范体育家庭”。这是胡广荣和他的老伴进行夫妻乒乓球表演赛,吸引了全村众多的观众。(于杰1985年摄)
广西体育专科学校组织在校学习的一批原体坛名将前往法卡山慰问边防战士。图为他们在作乒乓球表演。(卢凯1987年摄)
2007年4月2日,在北京安定门街道钟鼓楼文化广场,数百名来自社区的乒乓球爱好者摆开擂台,拉开迎奥运“和谐社区杯”乒乓球比赛的序幕。比赛吸引了几位外国游客挥拍上阵。(张传东摄)
全民皆运动,就是要各行各业都参与。2008年12月14日,北京白云观的一名道士(右)与一名球友在打乒乓球。(王建华摄)
2010年5月7日,青海玉树结古镇的才文仁增(前右)、多杰江才(前左)和元巴达杰在废墟旁打乒乓球。这张简易乒乓球台是才文仁增和小伙伴用从废墟中扒出的空心砖、床板搭建起的。(陈国洲摄)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雷小学的同学们在被积水包围的球桌上打乒乓球。(黄孝邦2012年12月27日摄)
广西南宁市城中村——麻村,一群来自外地农村的孩子在简易的球台上打乒乓球。广西南宁、柳州等地的农民工聚居地条件艰苦,但孩子们仍然能在简陋的场地、有限的器材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黄孝邦2013年5月20日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