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师 发表于 2017-5-26 10:56:36

顺治疯狂报复多尔衮竟是因孝庄太后?

“义忠老亲王”指的就是多尔衮,自从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后(对于此事,正史野史各有说法,可谓否定者有之,肯定者也有之,这里暂且采用野史的传闻),这位“皇叔父摄政王”也就变成“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年仅三十九岁的摄政王死于喀喇城。死讯传来,顺治亲率群臣到东直门外迎接其灵柩,并追封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定庙号“成宗”,后又尊多尔衮的老婆为义皇后。但没过几个月,顺治就突然翻脸不认人,对多尔衮“夺爵,扒骨,鞭尸,贬为庶人”。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年孝庄太后下嫁,顺治年龄尚小,还不知道这种事情的意义,但等他稍微懂事并窥破宫中暧昧后,立刻感到一种难以启齿的莫名的屈辱,对于母亲“屈身事仇”的良苦用心根本就难以接受。加上顺治和母亲多年分宫而居,母子间的感情渐生隔阂,在他的心中,不仅对多尔衮恨之入骨,对自己的母亲也是多有怨恨。
再说多尔衮这个人.也一贯是我行我素,纵欲不禁。孝庄太后下嫁后,多尔衮又逼死顺治的大哥肃亲王,还纳了肃亲王的妃子。这还不算,多尔衮后来又偷偷娶了两个朝鲜公主做妃子,但经不住自己福晋的一再怒骂,便经常带着两个朝鲜小公主出塞打猎。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尔衮跑到喀喇城(今承德市所属的滦平)围猎时,多年未愈的咯血症复发。刚开始时多尔衮还能勉强支持,但后来又因纵欲过度,咳得更厉害了,整个人都精神恍惚,闭着眼竟然看见自己的第一个老婆忽喇氏,但当他一睁开了眼,却又是两个年轻貌美的朝鲜公主。最后,多尔衮卧病不起,临死前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对着两公主垂泪。
多尔衮刚死的时候,顺治还不敢立刻发难,而是先将多尔衮风光大葬,并追称其为“义皇帝”。在多尔衮死前,顺治和孝庄太后都很清楚,要是自己流露出一点不满,都极有可能导致母子被废的悲剧发生。即使多尔衮猝死后,顺治慑于其余威和余党的势力,开始也表现得极为恭顺,在灵柩运回来的时候,顺治还亲自出迎,“跪奠三爵,为之大恸”。
但是顺治并不甘心,他咬牙切齿地将复仇的希望寄托于亲政之后。等到在太和殿宣布亲政后,顺治大权在手刚二十几天,就要对这位“继皇父”加罪泄愤,疯狂报复了。各王公大臣受多尔衮欺压太久,又揣测了顺治的隐衷,这帮人索性公推郑亲王济尔哈朗领衔追劾多尔衮的罪状,狠打“死老虎”。在弹劾书里,大臣们给多尔衮罗列了诸多的罪状,什么“骄僭悖逆,逼死豪格,诱纳侄妇”,甚至“私制帝服,藏匿御用珠宝”等,无所不用其极。
顺治果然大发雷霆,积郁已久的一腔怒火立刻喷涌而出,当即下令削夺多尔衮的“成宗义皇帝”尊号,籍没家产,毁掉陵墓,甚至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挫骨扬灰。多尔衮昔日的党徒们也非死即贬,两白旗的势力大衰,而一直受多尔衮打击和排斥的两黄旗则被大加重用。一时间,顺治的权力迅速得到加强。
话说回来,多尔衮的好色乱伦是罪状确凿,但是他死后,“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各大臣们弹劾多尔衮“暗蓄龙袍,意图篡位”,显然纯属罗织罪名,滑稽可笑。想当年,多尔衮手握朝中内外大权,要想废掉这孤儿寡母那还不是易如反掌,还用得着制什么龙袍吗?
孝庄太后对顺治的疯狂举动却始终不置一词。她的心理是复杂的:儿子亲政的胜利固然值得欣慰,但面对多尔衮留下的那个可怜小女儿,她内心的痛苦又是他人难以体会的。孝庄太后的一生坎坷,先夫死了,后夫又死了;儿子亲政了,女儿却难以见人;儿子和孙子都是年幼登基,两次又都是权臣辅政,一路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权力斗争的惊心动魄,每次几乎都是死去活来——这大概就是命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顺治疯狂报复多尔衮竟是因孝庄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