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八百“秦军”唱着秦腔跳黄河
“八百冷娃勇扑江”的故事,早期出现在《白鹿原》作者陈忠实为一本纪实文学作品《立马中条》所作的序文中。文中提到,96军177师有一千多名士兵被两倍于己的日本鬼子包围,拼杀后死亡200人,余下的800人被逼到黄河岸边的悬崖上,三面都是绝壁。这800士兵宁死不降,纵身跳下悬崖,扑入黄河母亲的怀抱……《立马中条》的作者之一张君祥是一位西安农民作家,包括他的叔父张景良在内8位亲属都去了中条山前线,后来只回来了6个,三舅牺牲在战场上,叔父张景良音讯全无,因此他从小就对那段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1986年他开始搜集资料,在20多年里采访了400多名曾参加中条山抗战的老兵。
张君祥说:“‘八百冷娃跳黄河’的叙述是根据真实的历史,在数字和场面上作了艺术化的处理。‘六六战役’后,人们在平陆与芮城交界的河滩上捞起了800多具战士的尸体,但实际上跳河的远远不止这个数字,我目前整理出来的牺牲名单就有2000多人。”
西北大学历史学者张恒曾花费四年多时间走访老兵和黄河沿岸村民,他告诉记者:“中条山保卫战总共持续了三年多时间,中日双方前后进行了多次的战役,其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次就是1939年的‘六六战役’,‘八百将士投河’指的就是在‘六六战役’中的悲壮一幕。”
“千人都有,不要说八百几百了,男的,女的都有,尸体都腐烂了,因为在那漂了好几天了……都没有衣服,后来我才听说那个水呀打的,把衣服都打掉了,都是光的,十几岁的,十七八岁,有伤的不多,也有,少数,大部分都是跳下去的,我们都哭了。
你没见着那场面,那简直是惨不忍睹啊,它一漩过来就捞一个,还漩又捞,那也有100多人在那捞呢。那个漩涡很大,那都是满满的,还有一部分流走的,捞上来就地埋……”七十多年过去了,胥继武老人曾经的很多事情都忘了,但三门峡那惨烈的一幕,至今仍然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
“八百陕西冷娃投黄河”是近年来热传的一则抗日故事。作家陈忠实对这个故事是这样描述的:“177师有一千多名士兵被两倍于己的鬼子包围,经过拼杀后死亡200人,余下的800人被逼到黄河岸边的悬崖上,三面都是绝壁。
这800士兵在短暂的一瞬里从悬崖上跳了下去。”而凤凰卫视更是以此为专题,在其冷暖人生特别节目--“寻找最后的抗战老兵”中以《陕西抗战冷娃怎一个“冷”字了得》为题重述了这一幕:“七十年前,八百名被日军围困在绝壁之上的“陕西冷娃”,先跪天,再跪爹娘,高吼秦腔,扑向滚滚黄河,十七八岁的,男的女的都有。”
那这个“八百冷娃投黄河”到底是真是假呢?我们在史料中,几乎没有找到任何相关的记载描述。2008年8月5日,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栏目播出《寻找最后的抗战老兵:铁血冷娃》,节目组说:“采访到的也大都是些零散的,年代久远的记忆的片断,最终,很遗憾,我们并没有能还原出那八百‘陕西冷娃’扑黄河的悲壮的一幕。”
《新西部》杂志2005年第8期封面策划《抗战在西部》,采访了一位据说亲历了“八百冷娃”这段往事的老人李玉杰。李玉杰老人自称“我是孔从洲的警卫排排长,我跟着孔从洲打过很多仗呢”。
老人说:……十六、七岁的新兵的拼刺刀技术没有日军娴熟,再加上体力也差许多新兵干脆扔掉枪支,抱住近身的日军连踢带咬……这些新兵被步步紧逼到黄河边的崖畔上时已经有200多人牺牲了。日军把孤崖围住后开始喊着让新兵们投降。800多名新兵对着陕西的方向跪下身去随即在身后日军的叫嚣声中纷纷纵身跳下黄河……
但这些对于其真假,也是众说纷纭:2009年3月,南都周刊刊发文章《寻访“八百壮士集体投河”真相》。作者谢海涛自称曾“在2005年7月,入晋采访八百壮士集体投河之事”。
作者的结论是:“当我怀着一腔热血,赶到事发地山西芮城时,却是遍寻史料而不得。”“回头查新闻的出处,发现多出自小说《立马中条》,作者之一是西安灞桥区南牛寺村的张君祥。
7月底的一天,我赶往西安,敲开张君祥家的门时,已是晚上10点多。……800壮士集体投河,是否真有其事?那一天,张君祥告诉我,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用艺术手法塑造的。800人是怎么回事?为血战黄河之后,第四集团军在平陆与芮城交界的河滩上捞起800多具尸体。”
目前所能查找到的最早的“六·六战役”期间国军壮士跳黄河牺牲的记载,是1941年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编写的的一份名为《西北军的历史》的文件,
该文件写道:“在六月六号,敌人开始以九路向西北军的防地中条山进攻……就在这些无能指挥官的罪恶行动下,一千余官兵死伤了,百多跳黄河淹死了,百多被敌人俘虏了。”由此可以看出,在战斗过程中,的确有国军跳河牺牲的事,但对于其到底有多少人跳河牺牲(只捞出八百多具尸体),却是很难考究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