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高考历史_岳麓一轮_2015_课后答案
学生用书答案与解析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主干梳理·夯基础考点一、1.同姓亲族 贡赋 天下共主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郡县制2.(1)贵族 (2)血缘纽带 (3)嫡长子继承制度 相对 家族等级 政治隶属 (4)依据 (5)礼乐考点二、2.(1)皇权 世袭 避讳 (2)三公九卿 丞相 御史大夫 皇帝 (3)郡县 中央(4)选拔 考察3.(1)分封考点层析·促知能考点一史料论证考向1 史料一 提示:(1)分封诸侯的主体对象是同姓亲族,此外还有功臣和殷商降族等。(2)诸侯国的分布特点按照诸侯与周王室的亲疏关系而划分,同姓亲族距京城较近,占据富庶及战略要地,疏者较远。(3)周天子有对诸侯巡视检查的权利,诸侯则有定期朝觐述职的义务。史料二 提示:史料反映出西周初期,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分封制起到了拱卫周王室、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反映出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导致了诸侯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考向2 史料一 提示:(1)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2)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既是政治隶属关系,又是家族等级关系。(3)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紧密结合。(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5)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史料二 提示:宗法制的血缘宗亲关系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严格的君臣等级关系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二是浓厚的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对点演练1.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诸侯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C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至而无寇”可知,当时并无战事,只是周天子“烽火戏诸侯”,因此A、D两项中“诸侯反叛”和“大国争霸”缺乏依据。B项中“宗法制”和“朝贡”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2.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立天子、诸侯、适子”和“不使诸侯、大夫、庶孽疑”可知,其表达的是宗法制形成的稳定。宗法制明确了权力继承的标准,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表达的内容无关,故排除;题干信息虽然与王位继承制有关,但是重在强调其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积极作用,D项表述过于笼统,故排除。考点二史料论证考向1 史料一 提示:(1)“皇位世袭”。(2)“皇权至上”。(3)“皇权独尊”。史料二 提示:(1)三公九卿制度下,秦代中央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职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2)体现了“国”“家”同治的特点。考向2 史料一 提示:措施:秦朝建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评价:柳宗元认为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克服了分封制的弊端;也肯定了秦朝推行郡县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史料二 提示:(1)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2)从世袭到皇帝任命。(3)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对点演练1.B 解析:题干的关键信息是“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段材料的意思是说:官员只是充数而已,丞相和各大臣都是按皇帝谋划好的事情去执行,所有事情都由皇帝决定,因此B项正确;A项概括不全面;C项说法错误,秦朝中央集权已经有中央与地方行政系统,且比较完备;材料并没有反映相权与君权的矛盾,故D项不正确。2.A 解析:“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体现的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在政治上使皇帝的政令能够直达百姓,保障了兵役的征发,在经济上稳定了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故①②正确;郡县长官的行政权力受中央制约,但并未体现“削弱”,故③错误;将农民什伍编制,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④错误。A项正确。高考视角·学方略1.C 解析:本题考查周代“雅言”(通用语)的起源地。由材料中的“学说统一的‘雅言’”,可推知“雅言”应该是周代的通用语。周代的“雅言”自然应该是以周朝发源地的地方方言为基础而形成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朝的发源地在今天的陕西省,故C项为正确答案。2.A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甲骨文为商代文字,因此甲骨文“宗”字出现之时还没有皇帝制度和铁农具,所以排除B、D两项;宗字跟青铜兵器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与宗法、血缘有关系,跟祖先有关,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3.C 解析:墓葬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材料信息看,秦国除君主墓葬规模宏大外,其余墓葬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这说明分封制在秦国基本被废除,出现了国君独大的集权趋势,C项说法正确。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增强,各诸侯国进行争霸、兼并战争,分封制逐步瓦解,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下,周王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较弱,随着诸侯国力量的增强,王室日益衰微,B项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项说法错误。完整试题以及答案请下载附件
**** Hidden Messag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