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是谁发明的,为什么它会有那么多颜色,原理是什么?
霓虹灯是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的。他和助手正在实验室里进行一种稀有气体是否导电的试验。拉姆赛在实验中意外的现象发生了:注入真空管的稀有气体不但开始导电,而且还发出了极其美丽的红光。就这样他们打开了霓虹世界的大门。拉姆赛把这种能够导电并且发出红色光的稀有气体命名为氖气。后来,他继续对其他一些气体导电和发出有色光的特性进行实验,相继发现了氙气能发出白色光,氩气能发出蓝色光,氦气能发出黄色光,氪气能发出深蓝色光……不同的气体能发出不同的色光,五颜六色,犹如天空美丽的彩虹。霓虹灯也由此得名。
霓虹灯由灯管和高压变压器组成。灯管由玻管、电极室组成。电极室由电极、云母片(或瓷环)和电极引线组成.玻管内充有工作气体,玻管内壁有的涂有荧光粉。高压变压器有漏磁式变压器和电子式变压器两种,它是点燃霓虹灯管必不可少的元件。当外电源电路接通后,变压器输出端就会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高压。当这一高压加到霓虹灯管两端电极上时,霓虹灯管内的带电粒子在高压电场中被加速并飞向电极,能激发产生大量的电子。这些激发出来的电子,在高电压电场中被加速,并与灯管内的气体原子发生碰撞。当这些电子碰撞游离气体原子的能量足够大时,就能使气体原子发生电离而成为正离子和电子,这就是气体的电离现象。带电粒子与气体原子之间的碰撞,多余的能量就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这就完成了霓虹灯的发光点亮的整个过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