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在线浏览
辛集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使用班级:427—440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9分)
马镫,是指垂悬于马腹两侧供骑马者踏脚的马具。最早的马镫出现在我国,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有人根据《史记》《汉书》中西汉骑兵已经成为战斗主力,且曾屡次长途奔袭匈奴后方等记载,得出马镫“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结论。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没有三国之前的马镫图像、造型和实物。秦始皇兵马俑坑的陶马,身上有各种马具,但不见马镫。近来出土的两汉陶马,同样不见马镫。山东沂南曹魏时期的石墓的石刻画像有幅马夫喂马的画像,马厩中挂着诸多马具,唯独没有马镫。从已经发现的当时北方草原地区的文物来看,情况亦是这样。
马镫形象的“艺术作品”,现在知道有:东吴墓出土的一匹陶马,马背上配有马镫;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中的陶马,装饰有泥塑三角形双镫;呼和浩特市北魏墓葬陶马,腹部绘有马镫。马镫最早的实物,是辽宁北票市冯素弗墓出土的一副由鎏金铜片包裹的桑木心马镫。冯素弗是北燕文成帝冯跋之弟。吉林市郊帽儿山鲜卑贵族墓出土了木心马镫,该墓墓主为北朝鲜卑贵族。朝鲜中央历史博物馆收也藏有一副生铁马镫,为五六世纪前期高句丽时代的遗物。这三副马镫的年代相当于东晋末期或稍晚。
文献对“镫”字的使用,与此相互印证。先秦典籍不乏“镫”字用例,或指用于盛熟食的器皿,或指“灯盏”。“镫”指“马镫”之义,我知道的最早出现在刘宋时期的《世说新语·规箴》的记载:“谢中郎在寿春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镫。”此句批评谢万于兵败逃亡之际,临上马还奢求用嵌了玉的马镫。稍晚的《南齐书·庐陵王子卿传》记载齐武帝责备其子萧子卿过度奢侈之语,曰:“纯银乘具乃复可尔,何以作镫亦是银?”诗文中也有马镫。南朝梁简文帝《紫骝马》诗云:“青丝悬玉蹬,朱汗染香衣。”北周王褒《谢赉马启》中有句:“黄金作勒……白玉为镫。”
三国之前,确实还未见马镫踪影。然而《史记》《汉书》的记载不是史家的向壁虚构。汉代的画像砖上,骑者的大腿跟马背平行,膝盖弯曲,小腿下垂,身姿跟足蹬马镫的形状颇为相似。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一个西汉末期的贮贝器,其顶部的骑马者就将双脚拇指套在鞍前垂下的绳圈中。真正意义的马镫的普及,应是金属采冶业发达到相当的程度,铜铁等金属不再稀缺的时候。马镫毕竟是踩在脚下的“贱器”,何况有东西聊堪供用。这点可从已发现的木制马镫与齐武帝责备其子萧子卿之语中体味。
(摘编自骆晓平《再谈我国马镫产生的时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马镫“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观点,更多的应是主观推定。
B. 目前的考古发掘发现的马镫图像、造型和实物都证明马镫出现在汉代以后。
C. 先秦典籍使用的“镫”字,属于生活器皿,与马镫的“镫”字有质的不同。
D. 马镫的出现,应在金属采冶业相当发达、铜铁等金属不再稀缺贵重的时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先列错误观点,而后从考古发现、“镫”字的使用两个方面对其否定。
B.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式,而且列举了许多考古证据证明自己观点。
C. 文章对“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观点也给予了合理性解释。
D. 文章没有直接亮明观点,但内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读者可以得出立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大秦帝国》《汉武大帝》等电视剧出现骑兵足踏马镫的画面是不够严谨的。
B. 东吴墓出土的一匹陶马,马背上配有马镫,依此可定马镫最早产生于东吴。
C. “镫”字的使用,侧面印证了马镫产生的时代,因为词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D. 汉代画像砖上的骑者身姿形态可以说明,当时有类似一些马镫功能的东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共12分)
小小的篝火 潘旭澜
①现在的衣服被盖中,我特别珍重的,是一条黑白灰小方格相间的土布被里。它是母亲给的。
②“文革”后期。我在干校患了重病,回福建治病。过年前夕,同妻子女儿一起翻山越岭,回老家去看望孤苦伶仃的母亲。
③几年没见她,此时只有那眼睛和神态是我所熟悉的。上次见到时,行动还挺利索,现在已迟钝龙钟。
④夜里二三点,几次听见母亲在隔壁木板床上翻身的声音。她睡不着。第二天早上一起来就看见她已宰好了两只母鸡。我急得差点跳脚:“阿母,你怎么可以宰了母鸡呢?还一下子两只!”她一共养了三只母鸡,是三个“小金库”,下蛋换火柴油盐,应付额外摊派,用场多呢。“还留一只哪。”母亲说。
⑤母亲当然十分希望我们多住几天。见一次面有多难哪!可她知道不宜多住,免得平地起风波。次日吃了早饭,她从壁角一个破水桶里,变戏法似地拿出用红绳子捆好的方格子布,上面还有一看就知道是她所剪的红“喜”字。对我和淑荣说:“你们结婚时,我连送两条好手帕也没能,心里总很不安。现在孙女都这么大了,补送你们俩这段我自己织的土布……”
⑥母亲一向特别疼爱我。她有一只“米斗箍”金戒指,从不曾戴。多年前,有一次她悄悄拿给我看,说将来要送给我的对象。我那时在读高中,心想离找对象还早呢,告诉她不如去换点吃喝。几年后,有次我从上海回家,向她说起姐姐生孩子后日子艰难非常。她听了没说什么,摸索出那只“米斗箍”。啊——居然还留着,简直不可思议。她说,本是给我对象的,眼下顾不得了,“救命要紧”,让我送去给姐姐解急。
⑦过了几年。我又一次回家,同她一起谈叙彼此近年境况之后,她高高兴兴拿出一条新蚊帐,说是准备给我结婚用的。我知道这是她一把米、一口饭省下来买的,不忍拂她的意,“嗯”了几声,没说什么,当晚将新蚊帐给我挂上,说只用一个暑假不要紧,到我结婚时还是新的。
⑧临走那天大早,我被一片火光惊醒。原来是新蚊帐被烧了一小半。连忙喊母亲,一起用破衣扑打,脸盆泼水,才灭了。她说,谅必是油灯头碰着帐梢,烧起来的;她在灶口用柴草烧饭菜,竟没有发觉。说时神情凄然歉然,好像很对不起我。其实,还有一点她没说,就是在临别多看我一眼,不然又得好几年才能见到。我说了一通“破财消灾”的宽慰话,她有几分相信,才逐渐平静下来。我以为她从此不会操这份心了。
⑨“……一共二丈四。四幅拼起来,可做一条被里。借不到阔幅织布机,门面窄。虽说土布不如厂里出的好看,但是厚实,不易洗破。这是我一桩心愿。棉花是在门口菜园地挤种的。有空一点点纺起来。老了没力气,一次织几寸,手就不听使唤,怕不匀,不敢赶。从种棉到织成,前后三年多。看来,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好给你们了,就做我的‘手尾’(留作纪念的遗物)罢。”淡淡的说明,欣慰之意掩盖不住深沉的感伤。
⑩三年多,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年过七旬的母亲,是凭什么力量,把它纺织起来的呢?她在每一根纱里,每一寸布里,捻织了多少悬挂,多少思念,多少悲苦,多少祝愿?
?我差点要打颤,又像有股暖流通过。眼泪滴在心头,嘴唇变成千吨铁闸,木木地站着,呆呆地盯着母亲,默默地双手接着。好久好久,搞不清接过的究竟是什么。
?次年,母亲就得到永远的解脱,离开了人世。病危之时,神志清楚,却没有多向诸儿女说什么。也许不知从何说起,也许不愿加重我们心灵的创伤,也许觉得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了。
?十几年来,我一直爱用又惟恐损坏这捆土布做成的被里。当它盖在身上,我就像一两岁时被母亲抱在怀里,有时还似乎听见她讲着金色的童话。但愿它温暖我曾经冻僵的心灵,激励我继续艰苦跋涉的勇气,一直到我走完人生旅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不是三春的阳光,也不曾想过要我报答,她只是寒夜荒漠的一堆小小篝火,燃烧完了剩下的灰烬。可是,它的火星将我的血液点燃起来。我便也成为后面旅人的篝火,无论这篝火多么渺小,多么容易烧尽。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运用倒叙手法,开头点明母亲给的“一条黑白灰小方格相间的土布被里” 是“我特别珍重的”,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 “我以为她从此不会操这份心了” 这句话承上启下,由上文插叙母亲疼爱作者的往事过渡到“送土布被里”这一主体事件。
C. 第⑨段通过母亲之口说明这条“土布被里”的来历,强调它的非同寻常,交代了首段中“我特别尊重”这条被里的原因。
D. “嘴唇变成千吨铁闸”“木木的站着”“呆呆的盯着”“默默的双手接着”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的震惊和悔恨。
5.文章第⑩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6.文章以“小小的篝火”为题有什么用意?请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两个角度,结合全文,加以探析。(5分)
(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共11分)
材料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游客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
材料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摘自《经济日报》2017年5月3日)
材料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对于同一旅游现象,“旅游者意愿” “出游方式”“市场秩序”“经营者业绩”“游客体验满意度”等专业术语,都是游客群体关注的重点。
B. 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可能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
C. 三则材料都不同程度上谈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可以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新近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
B. 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趋势,这对今后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C.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D. 三家媒体发布的关于旅游者与旅游市场的新闻,是社会对于旅游项目重视的体现,这充分说明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9.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B.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C.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D. 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从兄,指父亲的侄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人,也泛指本族平辈中年龄与己相当者。
B. 曹掾,东汉太尉或相国等分曹治事,正职为“掾”,后来泛指各部门治事的属吏。
C. 季弟,指最小的弟弟。一般而言,古人兄弟排行,伯为大,仲次之,叔第三,季最小。
D. 改秩,秩,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改秩”即改变官吏的俸禄、职位或品级。
12.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到他的拒绝,后来他凭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B. 李承之做事认真,颇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情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
C. 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及农田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
D. 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7分)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柳 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①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注) ①拾翠汀洲: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饰品。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②画桡:装饰华美的船桨。
1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说明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点逐渐稀疏,但天已近傍晚。为全词营造了迷蒙冷清的气氛。
B.“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以“双双”形容鸥鹭,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独,景中有情。
C.“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说明词人已到达目的地,听到身边人的谈话声,却不知自己该走向何方。
D.本词写词人于舟中凝伫时触景伤情,在羁旅失意时怀乡,心绪郁结。通过对游宦思归的描写,反映了作者长年落魄、官场失意的萧索情怀。
15.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里写阿房宫依地势而修建,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阁夜》中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创造了一种气象雄浑的意境,被人称赞写得“伟丽”的两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31分)
17.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美国纽约州一所高中的学生罗瑞克极具表演天赋,把历任总统的表情模仿得栩栩如生,他把“山寨”照片放在网上后,获得粉丝无数。
②他非常擅长占卜,替人占卜,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能说中。但是占卜之术秘不授人,面对别人的虚心求教,他都不赞一词。
③坚持还是放弃就在一念之差,坚持不住的时候可能会后悔当初的冲动,怀念当初的安逸,当你坚持到终点时,才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
④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反对一切以邻为壑的做法,反对一切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强权逻辑,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⑤随着微博平台的勃兴与壮大,微博营销风生水起,已日渐规模化与制度化,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商家生意越做越大。
⑥写作需要真情实感,不得生搬硬造,可有的学生纯粹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说空话,写假事,表假情,所写文章令人不忍卒读。
A. ①②③B. ①③⑥C. ②④⑤D. 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 《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选取了当年震惊中外的“湄公河惨案”为素材,拍摄出了震撼人心的画面,不仅取得了好的票房成绩,也获得了业界的良好口碑。
B. 前不久,北京多家五星级酒店在住客退房后没有彻底更换床单、浴缸、漱口杯等洗漱用具被曝光,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讨论。
C. “萨德”入韩,已远超出韩美简单部署武器范畴,是一个涉及周边多个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牵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全方位国际关系的复杂事件。
D.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分)
A. 首届鲁迅文学奖从数以千计的作品中精选出6篇授奖,《镇长之死》也忝列其中,这表明陈世旭的小说创作继续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
B. “我换号了,记下新号码,敬请惠存!”不法分子总是利用手机软件发出信息,先以朋友名义通知你换号,再伺机向你伸手借钱行骗。
C. 高龄孤寡的“五保”老人刘盛兰,在风烛残年,仍伸出苍老的手,拿出自己的钱,为贫困学子尽绵薄之力,更何况我们这些年轻人呢?
D. 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教导处写出了详细的《我校校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相关领导研究落实。
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辨别 筹码 颠簸 雕阑玉砌 B.忽略 题词 肄业 痛心疾首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朱颜 伏法 寂寥 对薄公堂
2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燎原(liáo)禅让(shàn)湍急(tuān)歃血(shà)
B.追溯(sù)溽暑(rǔ)混淆(xiáo)垂涎(xián)
C.绦虫(tāo)赡养(shàn)偷窥(kuī)吮吸(shǔn)
D.吁叹(xū)乳臭(xiù)徇私(xùn)舟楫(jí)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凡江中独山……皆名天下
B. 南望彭泽、都昌诸山
C. 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来源:学科网]
D. 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2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辇来于秦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①盘盘焉,囷囷焉②且焉置土石
2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然今卒困于此 B.砉然向然
C.骑皆伏曰:“如大王言。”D.善刀而藏之
25.指出下列句中倾斜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④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A. ①③⑤B. ②④⑦C. ④⑤⑦D. ③⑤⑦
26.下列各选项中,画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砉然(huā) 中意(zhòng)更换(gèng) 庖丁解牛(páo)
B.踌躇(zhù) 怵惧(chù) 醴酪(lǐ) 切中肯綮(qìng)
C.宫绦(tāo) 酬酢(zuò) 脚踝(huái) 不偏不倚(yǐ)
D.孽障(niè) 绾发(wǎn) 妻孥(nú) 削足适履(xiāo)
2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对于植物来说,当有虫子来咬食时,它要做出决定,①________ ,还是继续快速生长。如果防御的代价高到一定程度,有的植物宁可不充分防御,而是选择快速生长。根据防御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②_______ 。有的植物释放毒素,让吃了它们的虫子一命呜呼。另外一类是“间接防御。”既然我搞不定你,那我就请你的天敌来搞定你。于是乎,有的植物在遭受虫子袭击的时候,就释放出一些挥发性化合物到空气中, ③________ 。
28.《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效八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业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5分)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http://daanjiaattachment.peng88.com/attachment/forum/201909/gaoeryuwen/1546043789114270.jpg
四.写作(6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有句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比”确实有时使人很不愉快,甚至让人灰心丧气。但是,当今世界,时时、处处、事事,都存在着“比”。谁也跳不出“比”的圈子。关键是比什么?怎么比?要看比得有没有道理,比得有没有价值。
国家之间要比,比谁更发达,更强大;单位之间要比,比谁发展快,贡献大;人与人之间要比,比谁的水平高,成绩大;自己与自己也可以比,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的异同点,优缺点……
比可以是堕落的催化剂,比也可以是前进的发动机;比可以是继续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比也可以是从新的起点向更高处攀登的阶梯……
请你以“比”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有真情实感,不少于800字。
辛集市第一中学高二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1.D试题分析:D项原文是“真正意义的马镫的普及,应是金属采冶业发达到相当的程度,铜铁等金属不再稀缺的时候。”
2.D试题分析:D项“内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错,原文不是层进式结构。
3.B试题分析:B项“依此可定马镫最早产生于东吴”错,因为是“现在知道”的。
4.D “震惊和悔恨”错,应是表达了对母亲的挚爱与感恩。
5.这一自然段运用了设问、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设问,引人深思,突出母爱的伟大力量;排比、反问,句式匀整,感情强烈,突出母亲对孩子的牵挂、思念、祝愿以及母亲辛劳的付出、悲苦的生活。这样写,更能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与感恩之情,引起读者的共鸣。
6.本题题干已经给考生答题指明了方向,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两个角度来分析。题目是“小小的篝火”,但文章的主体主要写了母亲对“我”的爱,直到文章的最后,作者才表明母亲和篝火的关系,“我的母亲不是三春的阳光,也不曾想过要我报答,她只是寒夜荒漠的一堆小小篝火,燃烧完了剩下的灰烬。可是,它的火星将我的血液点燃起来。我便也成为后面旅人的篝火,无论这篝火多么渺小,多么容易烧尽”,可见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母亲”比作“寒夜荒漠的一堆小小篝火,燃烧完了剩下的灰烬”,揭示了母亲为子女辛勤操劳一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作者把“母亲”比作“小小的篝火”,说“它的火星将我的血液点燃起来”,突出了伟大而深沉的母爱给予“我”的无穷力量,激发了“我”“成为后面旅人的篝火”的美好愿望。
答案:①以“小小的篝火”为题,突出了母亲的形象特点:作者把“母亲”比作“寒夜荒漠的一堆小小篝火,燃烧完了剩下的灰烬”,揭示了母亲为子女辛勤操劳一生的无私奉献精神;②以“小小的篝火”为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把“母亲”比作“小小的篝火”,说“它的火星将我的血液点燃起来”,突出了伟大而深沉的母爱给予“我”的无穷力量,激发了“我”“成为后面旅人的篝火”的美好愿望。
7. A 题中A项,“都是游客群体关注的重点”错误,经营者业绩不是游客关注的重点。故选A。
8. D 题中D项,“这充分说明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错,本文没有提到旅游业的次数增多等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选D。
9.①了解、把握旅游者的消费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服务。②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③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
10.B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未几”。本段主要根据一些名词,如“枢密直学士”“汝州”“陕西都转运使”“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枢密直学士”“青州”等做出判断。
11.A项,“年龄与己相当者”错。
12.C , C项,“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是在“察访陕西”时。
13.(1)郡守放任性情枉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李承之毅然与他竭力争辩。
(2)你们兄弟孝敬友爱,足可以激励世俗。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
第一句得分点:“任情”,放任性情;“忤”,违逆;“人莫敢之忤”,宾语前置句;“力争”,竭力争辩。第二句得分点:“孝友”,孝敬友爱;“厉”,激励;“迁”,升职;“并”,一起;“焉”,代词,他们。
参考译文: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的最小的弟弟,幽州人,后来迁居到濮州。生下来就成了孤儿,李肃之抚育他,并对他进行教育引导,一直到他长大成人。他性情严肃威重,有忠贞的气节。堂兄李柬之将要给他官做,他推辞不接受,而是通过科举中了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郡守放任自己的性情执法断案,别人没有敢违逆他的,唯独承之毅然力争。郡守生气地说:“下属敢这样吗?”承之曰:“事情一发生,您自己处理了就算了。既然已经安排给执法部门,那就应当遵循三尺之法了。”郡守很忌惮他的话。李承之曾经提出免除老百姓徭役的建议,王安石见了很称赞他的建议。熙宁初年,因为给条例司检查校对法律条文,得以被皇帝召见。神宗对掌握实权的官员说:“承之谈论制置司的事情很详尽,不是别人能比得上的。”改任他为京官。另一天,皇帝对他说:“我即位以来,不轻易改变别人的官职,现在任命你,是不同寻常的恩德啊。”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河、浙江地区常平仓事务、农田水利、差役等事情,回京后上奏朝廷《役书》二十篇。升任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当时郡县对于执行法律不严格,搞蒙混,乱收费超过制度规定。承之说:“这难道是朝廷的旨意吗?”都裁断改正了那些不正确的数额。升任集贤殿修撰,又提升为宝文阁待制,担任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任枢密院都承旨,出京担任延州知州,回京担任代理三司使。蔡确负责处理相州案件,牵连很多朝廷中的官员,很多人听到一点风声就屈服了。承之向皇帝讲明了蔡确险恶邪僻的情况,皇帝的心里才明白,赶紧派使臣去调查追问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升李承之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恳切地推辞,请求授给兄长李肃之,说:“我从小就受兄长的抚育,而且兄长担任待制之职已经十年了。”皇帝说:“你们兄弟二人孝敬友爱,足可以劝勉世人改善社会风气。肃之也应该升职了。”就一起任命了他们(兄弟二人)。有商人违犯禁令,卖北方产的珍珠,是为公主卖的,三司很久也不敢判决。承之说:“朝廷的法令,怕皇帝的女儿(就不实行了)吗?”立即下令逮捕犯人。皇帝听闻后说:“执法部门就应当这样啊。”升任枢密院当直学士。因为任命官吏不当,降为待制,后担任汝州知州。不久,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后来召他进京担任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又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青州知州。历任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长官后去世。
14.C C项,“到达目的地”有误,后面有“道去程今夜”,可见没有到达目的地。
15. ①对前路的迷茫感。“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说明作者不知前路在何方。②漂泊江湖的孤独感。“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说明作者感到孤独。③对故乡的思念。“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说明作者思念家乡。④离别的痛苦。“刚断肠、惹得离情苦”说明作者对别离深感痛苦。
16.(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注露香兰笑。
17.B①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生:活的。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使用对象错误。②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使用正确。③一念之差:一个不好的念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不合语境。④以邻为壑: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使用正确。⑤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⑥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使用错误,不合语境。
18.C A句结构混乱,或说“选取了……的素材”,或说“以……为素材”。B句搭配不当,逻辑错误。“更换”与“浴缸、漱口杯等洗漱用具”不搭配,应改为“更换床单,清洁浴缸、漱口杯等洗漱用具”床单、清洁浴缸不属于洗漱用具。D句成分残缺,可在“感人至深”前加“他们的事迹”。
19.BA句忝列其中,谦辞,辱没他人,自己有愧于排列在其中。属于谦敬不分,可改为“榜上有名”。C句绵薄之力,谦辞,用于帮助他人的时候说自己出力不多。属于谦敬不分,可将“尽绵薄之力”改为“不遗余力”或“竭尽全力”。 D句责成,一般用于上级领导或上级机关指定下级单位或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办好某件事,可改为“提请”。
20.BA项,“雕阑玉砌”应为“雕栏玉砌”;C项,“屈意逢迎”应为“曲意逢迎”;D项,“对薄公堂”应为“对簿公堂”。
21.B 【解析】“溽”应读rù。
22.A 题中A项,为名词作动词,名闻;其余各项均为名词作状语。南:向南;东南:向东南;壁:向崖壁。
23.A 【解析】A.都是动词,往、到;B.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C.①动词,到/②介词,比;D.①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②疑问代词,哪里。
24.A 【解析】B项,向—响;C项,伏—服;D项,善—缮。
25.C
26.C 【解析】A项,更(gēng)换;B项,踌躇(chú);D项,削(xuē)足适履。
27.①是进行防御;②一类是“直接防御”;③吸引昆虫的天敌来捕食虫子。
28.吸烟易引发肺癌、肺气肿、心脏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在得知吸烟的这些危害后,被调查者有将近六成人表示不会吸烟,但仍有四成以上的人选择吸烟。
2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话题作文,话题由材料而来。“比”,这是一个极具思辨色彩的话题作文,有“比较”“比赛”“攀比”等。首先要确定立意。人活在世,都离不开比,关键是比什么,怎么比,比的有没有道理,比的有没有价值。从比的对象来看,“国家之间要比,比谁更发达,更强大;单位之间要比,比谁发展快,贡献大;人与人之间要比,比谁的水平高,成绩大;自己与自己也可以比,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的异同点,优缺点”,有人说:只有通过比,才能明确自己的优劣高低,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从比的方面来看,考生要明确什么该比,什么不该比。如倡导比学习,不比吃穿;比奉献,不比享受;比拼搏,不比父母背景;比精神风格,不比安逸享乐等等。或在方法上摒弃片面固执,力求全面公正。如倡导联系地比,反对孤立地比;倡导长远地比,反对短浅地比;倡导以健康心态比,反对偏执狭隘地比;倡导科学地比,反对盲目地比等等。从比的价值或影响来看,“比可以是堕落的催化剂,比也可以是前进的发动机;比可以是继续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比也可以是从新的起点向更高处攀登的阶梯”。立意角度可涉及生活、学习、情感、事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科研等等领域。从切入点看,可做“认识论”文章,陈比之利弊,析其文化心态、社会心理;也可做“方法论”文章,以“比”为经,方法为纬,论述“比”品质的高下、时机是否合适,对象是否得宜等。其次,要扬长避短,趋易避难。要选择自己有把握的选题立意,善驾驭的角度入手。其三,要观点鲜明。作论辩性的正方或反方文章,切忌“各打五十大板”,以简单的然否判断,既提倡比较,大陈其利,又反对比较,大言其害,造成观点暧昧,前后龃龉。其四,要有的放矢。切记写文章要有针对性,要有时代意义。
参考如下:
1.比是人的一种本能,但要懂得哪些该比,哪些不该比。
2.比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比,对“比”持一种从容的态度。
3.全面辩证地看待“比”,不讲攀比,而比奉献,比良心,比责任感。
4.比只是人们行事的一种手段,要达到“身在比中,心在比外”的境界。
比
比是惊雷,它既可以把你震醒鼓舞你在理想的天空里飞翔,却也可以压得你一蹶不振匍匐在地上。
比是旋风,它既可以吹开你的襟怀让你拥抱整个世界,却也可以使你关闭心门令你心胸狭隘芥蒂难容。
比是暴雨,它既可以涤荡你的灵魂使之清亮澄澈散发出缕缕清香,却也可以往你的心灵里猛灌浑浊与邪恶,无情与幽暗。
在生活中,比像一朵朵小花,也像路边不起眼的小草,随处可见。比既是双刃剑,一不留神,就会刺伤自己,也会刺伤别人,所以就要看和谁比,怎样比。
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这个日新月异,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往往都向往发展,追求高级,“往高处走”,这当然是不可避免的!
整个世界就是在不断竞争,比较,攀登中向前发展的。但是当竞争和攀比的潮流与风气影响,感染着各层次的人们时,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大家都似乎懂得只有不断竞争,攀比才会进步,才不至于被淘汰,遭遗弃的道理。但是也有人进入“误区”,错误地理解了竞争和攀比!
有的同学爱攀比金钱和物质。他们常把眼光停留在金钱,衣服,日用品上,甚至比各自的家底;然而有的同学却把攀比看作是友益的竞争。在学业,功课上;在体育竞赛上乃至同学间团结,班级间先进等方面互不相让,积极争上游!恰恰这两种攀比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爱攀比金钱的同学往往是自小生长在富裕的家庭环境中的,一切都追求高档,奢侈和气派。久而久之,形成了虚荣心理,以为无论社么都要胜过他人,但是他们从来不想想他所得到的一切并非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得来的,而是伸手向父母要来的。但是大多数父母的财富也是靠自己的努力,辛勤劳动后才获得的!但是这些同学并不理解幸福,富裕的物质生活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那些敢于比学业,比进步的同学才真正有志气,有才能!他们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汗水来获得成绩,赢得荣誉,走向成功!
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攀比动机,攀比结果,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怎样从攀比中振奋自己的精神怎样通过竞争使自己的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朋友更多呢我想,每一位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都会有正确的选择!我也相信,靠我们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相互帮助,才会把那些不正确的,追求荣誉,虚荣,奢侈的攀比逐渐转化为积极,正确的友好竞争。比学业,比进步,比团结,比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未来的现实社会,才能为我们的祖国,为社会做出一番贡献!
让我们手挽手一起抵制社会上的攀比,迎接友好的“攀比”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