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以“出口”为导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以出口为导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背景下,以出口为导向,改革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是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提升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更好地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现途径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它们各自发挥作用,又协调配合,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一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从而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构成特点和发展趋势;二是对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案例分析,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内容、运行机制、评价指标等一系列原则性的问题进行梳理;三是分析专业特点,改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更加具有专业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案。本文从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及保障体系四个层面来探讨以出口为导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由于专业建设历史不长,其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发展尚属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尽管本专业自1999年开始招生,但是从已有的研究来看,2007年才出现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现实情况来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目标体系不明确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用行业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和综合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学校在各自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有效地凝练专业方向和特色,导致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针对目标有效地开设实践课程和展开社会实践,实践流于形式。\
(二)课程体系不科学
多数学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主要是两个环节:入学时的认识教育和毕业实习或综合实习,内容过于狭窄。实践课程往往不能针对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操作性练习或培训,这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课程体系应配合理论教学,通过校内模拟或虚拟的实践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相关案例,有机地安排观察实习、模拟实验、技能训练、咨询服务等实践活动。\
(三)基地建设滞后
在2012年教育部的专业介绍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针对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培养管理复合型人才的专业。由于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在缓慢推进中,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不彻底,没有明确单位性质与主要责任;非政府组织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的保障,发展缓慢。这些使得社会中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使得本专业有针对性地寻求对口实践基地、发展潜在的就业基地的行动举步维艰。
(四)保障体系不健全
有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以及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才能让专业实践教学不虚化,避免放羊式和赶鸭式的现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历史比较短,专业教师大多数较为年轻、职称较低,尤其是年轻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实践,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不能提供高质的实践指导,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学校实践经费多年没有提升,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足或者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出口导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
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的大杂烩,公共事业人才培养发展过快,公共事业发展缓慢,非营利组织和第三部门不成熟等问题都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陷入就业出口困境。\在应对出口困境的策略上,学校普遍采用控制办学规模,科学定位专业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设置,改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等方式。\除了以上方面,面对就业困境,有针对性地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此本文提出建立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图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一)出口导向的目标定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是对实践教学目标定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公共管理下的二级学科,其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分为四类:政府和事业单位、公司和企业、高校、其他。\学校可在考研考公务员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目标中,根据本校办学特点合理选择,明确专业建设的基本导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