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1206 发表于 2018-8-24 15:49:47

2018简论公共图书馆劳务工主题分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文章结合深圳市劳务工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情况,分析了目前劳务工图书馆现状与存在问题,从建设、运营与管理机制入手,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劳务工主题分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劳务工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机制
  1、劳务工及劳务工图书馆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农村和中小城镇富余劳动力来到了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务工生涯。据了解,我国的进城劳务工有2亿多,他们为国家经济建设、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
  据《深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深圳市非户籍人口数量为767.13万人,占总人口的72.7%。非户籍人口基本上都是在深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深圳经济特区劳务工条例》指出,劳务工是指没有获得深圳市常住户口而被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招用的工人。
  劳务工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延伸形式,其作为城市中心图书馆的直属或业务分馆主要建立在大型企业或工业园区内,并以服务对象来命名,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从农村或中小城镇进入大中城市务工的人群及其子女。
  2、深圳劳务工图书馆现状
  2.1 基本情况
  深圳劳务工图书馆建设主要集中在外来劳务工比较密集的宝安、龙岗、南山等行政区。2005年9月,宝安区在福永大洋工业园区建起了第一家专门为劳务工服务的图书馆福永大洋分馆。2008年4月,宝安区建成深圳市首家命名为劳务工图书馆的艾美特分馆,到2012年底全区已建成13家劳务工图书馆。这些劳务工图书馆普遍采用统一规划,政府推进,企业参与,统一服务的建馆模式。深圳市劳务工图书馆建设成效显著,目前不同形式的劳务工图书馆近100家,其中纳入市、区图书馆一体化管理的劳务工图书馆有49家。
  深圳劳务工图书馆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政府及图书馆行业专家的肯定与鼓励。劳务工图书馆作为市区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延伸,满足了劳务工的文化需求,其建馆模式、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符合读者需求及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服务效果好,其服务效益已超过大部分按行政区划设置的街道和社区图书馆,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具有较好的宣传和推广效应。2012年度,宝安区图书馆直接管理的平均面积不到300平方米的11家劳务工分馆共接待读者80.6万人次,外借图书12.3万多册次,举办各类读书活动63场次,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劳务工图书馆的良好服务效益。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定位不明确对发展造成影响。由于服务人群、建设背景及模式、服务时间等特殊原因,劳务工图书馆不同于一般的社区图书馆,政府主管部门也未将其纳入社区或区域文化建设的考核指标,其部分具体的业务指标要求上也无法跟一般达标社区图书馆比较。因此,劳务工图书馆在政府主管部门规划中的地位还不明确,这就造成了其员工待遇、文献资源订购、日常经费拨付等方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其实际发挥作用比一般的社区图书馆要大。
  2.2.2 现有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就全国而言,深圳劳务工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已走在前列。目前已建成各类劳务工图书馆近百家,但与全市700多万流动人口相比,已建成的劳务工图书馆数量远不能满足广大劳务工群体的阅读和学习需求。特别是在劳务工比较密集的宝安、龙岗和南山,劳务工图书馆的数量更是不足。现有的劳务工图书馆主要是以各区图书馆为建设主体,选址主要在有一定场地条件、企业有文化建设需求且热心支持图书馆事业的大型企业或工业区内,在中小企业分布较少。劳务工图书馆建设受场地面积、建设资金、运营经费、文献物流、安保等因素的制约较多,缺乏整体的布局规划。因此,目前全市劳务工图书馆的布局存在较多盲点,且分布不均。
  2.2.3 队伍不稳定导致监管困难。因用人机制及薪酬条件制约,目前各劳务工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工作人员间的业务水平、对职业的认同度、服务意识等差距很大。深圳各劳务工图书馆管理员主要有区图书馆委派、街道或企业临时招聘、兼职义务馆员等形式,他们均由总馆统一培训后上岗。聘用形式的多样性、较低的收入、不稳定的岗位、职业归属感差等原因,导致了劳务工图书馆管理人员流动频繁,同时也增加了总馆对工作人员在日常考勤、业务规范的执行等方面监管的难度。
  2.2.4 缺乏长效运营机制对持续服务影响大。目前,深圳各劳务工图书馆一般由市区图书馆负责前期建设、业务指导与图书配置等,工业区或企业负责提供馆舍场地、物业管理,部分承担水电、电话及网络费用,负责解决部分人员工资等。日常管理形式有:市区图书馆直接管理、企业(或工业区)自行管理、辖区所属街道管理、义务馆员管理等,在人员经费保障、运行和维护费用保障、文献资源更新、物流保障、服务联动等方面,尚未形成行之长效的运营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解决。由于劳务工图书馆属纯公益性服务机构,在企业遇到发展困境时,合作企业较难做到持续资助,从而会导致部分劳务工图书馆开放时间缩短、订购书刊数量减少、人员变动等问题,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3、劳务工主题分馆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建设机制
  3.1.1 完善政策与制度保障。政府主导是保障劳务工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应制定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相关法规,还应根据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或规定,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综合考虑区域内人群文化需求、社会稳定、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因素,从法律的角度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劳务工图书馆建设中的行政主导地位。同时,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工业区管理方经济利益的驱动性,对于支持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企业,政府采取相应的减免税或提供财政补助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
  3.1.2 明确功能与定位。劳务工图书馆是以服务对象来命名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伴随城市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而产生,改变了原来以区域行政架构为基础,设置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模式。要把劳务工图书馆的建设纳入构建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置于区域资源整合、总分馆建设和实施一体化服务的大环境中去,进行统筹规划。劳务工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要立足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成为城市中心图书馆向基层延伸服务的重要手段,实现公益文化服务均等化。结合区域产业结构、服务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特点,参照社区图书馆建设标准和企业文化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劳务工图书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简论公共图书馆劳务工主题分馆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