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民生问题是扩大内需的度量衡
摘要:扩大内需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而且还是使得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富强的长久之计。扩大内需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也是最优选择。当前中国扩大内需还存在收入与消费不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较少、投资占比过高与城镇化不完全等问题,应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切人点,积极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优化投资的质量与效益、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实现内需扩大与民生改善的双赢。关键词:扩大内需;民生;消费;投资;城镇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其中出口的扩大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际市场不景气,对中国出口造成了较大冲击。加上,中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比较优势正逐渐消失,原来那种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安定稳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而民生问题是扩大内需的度量衡。因此,扩大内需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中国扩大内需的现实意义
(一)扩大内需是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出口的扩大支撑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通过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所实现的经济增长,只是数量上的增长,没有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且当前中国仅依靠出口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而扩大内需则是加快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实际上,外需的不景气只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短期原因,而根本的、长期的原因在于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过去,中国凭借着人口红利和土地要素红利,在国际贸易中具备了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低成本优势,但现在这两大红利却正在逐渐消失。一方面,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刘易斯拐点正在到来,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口流动已经到达极限,劳动力也不再廉价,多地甚至出现了民工荒,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另一方面,土地资源也不再无限供给,近年来中国建设用地紧张,土地价格飙升,使得中国的土地要素红利也逐渐消失。因此,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已经走不通了,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更多依靠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发展。
(二)扩大内需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有力引擎
当前,中国内需市场仍然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潜力无限,亟待进一步开发。内需的有效扩大能够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无论是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还是信息化,都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潜力与消费潜力。从需求群体上看,中国拥有13亿人口,消费与投资需求群体庞大,这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巨大市场;从需求类别上看,中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居民需求的差异也较大,市场需求呈现出多元且多级的特点;从消费能力上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民财富已经居于世界第二,居民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中国政府和居民都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从消费供给上看,近年来,中国重视内需的扩大,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建设,新兴服务带动新兴消费,新型消费经济正蓬勃发展。投资和消费是内需的组成部分,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两驾重要马车。当前,内需特别是消费的扩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扩大内需是改善中国民生的有力抓手
当前,虽然中国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是中国的民生问题,如就业、收入分配、养老、教育等问题却也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当前摆在中国面前的一大课题。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相辅相成,民生的改善能够支撑内需的进一步扩大,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举,而扩大内需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又是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第一,扩大内需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内需更为重要的是扩大消费,而扩大消费的题中之义则是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及福利水平,因此,扩大内需的同时也改善了民生。第二,扩大内需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通过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的投资,有利于盘活农村和中西部经济,提高农村居民和中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居民之间和东西部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第三,扩大内需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扩大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可以看到,近年来通过扩大内需,中国在铁路、公路特别是高铁等方面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也给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第四,扩大内需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通过扩大消费与投资,有利于激活市场经济,从而进一步刺激市场对用工需求的增加。从改善民生的角度来看,扩大内需不仅仅只是短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而且还是使得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富强的长久之计。
二、当前中国扩大内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至今,中国对扩大内需的认识有所深入,成效逐渐显露。但是当前中国扩大内需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制约着中国内需的有效扩大。民生问题是扩大内需的度量衡,在民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中国是难以真正深层次地扩大内需的。姚景源研究员在评价中国扩大内需的成效时指出,中国在扩大内需方面缺少实质性的进步和根本性的成就。
(一)收入与消费不协调,抑制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
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收入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紧密相关。当前中国居民消费不振最直接的原因,可以说,就是因为居民收入没有得到合理增长。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抑制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收入没有得到有效增长的前提下,扩大内需就是个伪命题。 1.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财富居于世界第二,人均GDP和居民人均收入都实现了稳步增长。但是从增速上看,中国居民人均收入却增长缓慢,远远低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如图1)。2013年中国人均GDP为41908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是1978年的18.5倍,折合约8.7%的年均增长率。而201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是1978年的12.3倍,年均增长仅约为7.4%;农村居民纯收入仅8896元,是1978年的14.8倍,年均增长约为8.0%。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却增长缓慢。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率与人均GDP年增长率相差约0.7个百分点,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与人均GDP年增长率相差约1.3个百分点,这就是民富与国富之间的差距。居民在创造世界第二的国民财富之后,并没有充分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这种GDP快速增长了,但居民收入却没有实现同步增长的增长,是只长骨头不长肉的。从这个角度看,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导致中国消费长期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影响了中国内需的有效扩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