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比较视野下的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析
摘要: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当前一些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联系不够紧密、部分党员服务群众的意愿不强、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党组织调动服务资源的方式和数量有限等问题,一方面要改进基层干部作风,整合区域内服务资源,激发党员宗旨意识,转变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思路,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类型社区群众的利益诉求,在服务群众方面实现个性化对接。关键词:基层党建;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比较研究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①。近些年来,虽然学界在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不同类型社区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关注不够。笔者通过座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北京市不同类型的10个社区(村转居型社区4个,以老旧小区为主的社区3个,以高档公寓、商务楼宇为主的社区3个)进行了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在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村转居型社区、以老旧小区为主的社区和以高档公寓、商务楼宇为主的社区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探索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本文试图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从大党建高度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三类社区的特点与群众利益诉求的差异
根据党员构成特点,可以将社区分成村转居型社区,以老旧小区为主的社区,以高档公寓、商务楼宇为主的社区和单位社区等几种类型。鉴于单位社区中很多党员的组织关系并未转入社区,而是以离退休支部成员的形式参加原单位基层组织的组织生活,本文主要关注前三类社区的特点以及群众利益诉求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1.村转居型社区
村转居社区是指原来属于村民委员会管辖的农村社区,近几年从农村的行政村建制转为居民社区委员会建制,但在内涵上还属于逐步建构城市社区的组织架构、管理职责和管理模式的过渡型社区。②这类社区通常位于城乡结合部,居民构成较为复杂,不仅原村民和新移民杂居,而且新移民的人口数通常远远大于原行政村的户籍人口数。在新移民中,不仅有通过购买该区域内各种类型商品房入住的常住人口,而且有租房入住的大量流动人口。在原户籍人口中,也常常存在农村居民混合的情况,即一部分村民已经转为城市户籍,另一部分村民仍然保留农村户籍。因此,社区内居民的利益诉求差别较大。其中,原村居民主要关心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生活成本等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特别是集体资产的处理问题。而新迁入居民的关注点
主要集中在生活便利性方面,并希望尽快完善购物、医疗、入托入学、娱乐、锻炼等相关公共配套设施。
2.以老旧小区为主的社区
以老旧小区为主的社区通常位于城市的核心地段,形成的时间较早,教育、医疗、商业服务等周边公共服务配套设相对完备,居民之间的熟识度相对较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随着城市现代化、商业化的发展,这类小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正在逐步消退,新居民不断增多,人员构成也日趋复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有所增加。此外,由于建造年代久远,这类社区在建设之初往往缺乏整体性规划。一方面,社区中的健身场所、绿化带、停车位等相对有限,特别是一些平房社区的公共空间十分狭小,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社区的物业管理较为落后,道路、管道、电线等基础设施都已经老化,居民生活的安全性和私密性相对较低。因此,这类社区的居民最盼望有安静整洁的社区环境和规范贴心的物业服务,同时希望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3.以高档公寓、商务楼宇为主的社区
这类社区形成时间较晚,整体规划较为成熟,物业管理比较规范,居民生活的舒适度较高。社区人口密度较低,外来人口、外籍人口相对较多。社区居民以高收入群体、高知群体为主,物质层面的需求低,精神层面的需求高,且比较注重生活的私密性,对传统社区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更愿意参加公益性、文化性强的社区活动。此外,这类社区中的商务楼宇往往较多,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社区党组织服务的主体对象。商务楼宇内的两新组织多,单位信息更新较快;楼宇内的从业人员多、流动性较大;业主及员工对于社区的认同感不强。楼宇中业主的关注点主要在社区党组织助推两新组织发展之上,普通从业人员则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使自己在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和休息。
二、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群众需求的多元化对建设社区服务型党组织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近几年,不少社区党组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角色转换,但也有一些社区党组织在服务群众方面还没有实现个性化对接,很多时候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与群众的需求不一致,影响了服务群众的实际效果。
1.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联系不够紧密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题中之义。但调查发现,在这10个不同类型社区被抽查的288名党员中,有34%的党员没有长期联系和服务的群众。另外66%长期联系、服务的群众的党员中,能够做到每周与所联系群众见面的党员也不足1/4。大部分党员都是一个月乃至更长时间才能和所联系的群众见一次面,且通常是在社区党委或支部组织的活动上。与之相应,只有29%的党员表示,经常有群众向他们反映自己的困难或对社区事务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情况下党员就很难发挥连接群众与组织、整合输入社情民意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与此同时,一些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方面也存在走过场的情况。很多干部属于定时型干部,只在节假日或有重要事情时才去走访,并集中解决问题,平时则把群众放在一边。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只是去帮扶的群众家里看望一下,每次送上几百元不等的钱物,拍拍照片,做做台账,并不注重了解群众真正需要什么,也不去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更有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的联系电话公布了就万事大吉,等着群众找自己,而不去主动联系群众。这些形式主义的做法不仅导致干群关系生疏,还使群众对党的很多有利于民生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信心。 2.部分党员服务群众的意愿不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