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可持续发展视野下阜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辽宁省阜新市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由于多种原因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今后的农村建设中要采取多重措施来实现阜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建设各方面中。当今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阜新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 农村生活生产垃圾问题
由于一直以来没有规范的垃圾管理和处理机制,阜新地区许多村庄里的生活垃圾、禽畜粪便随意堆放,街道上塑料袋、秸秆等随处可见,对于垃圾现存的解决办法就是用农用车拉到山沟里,直接倒掉,长期处于放任自流或自生自灭的状态。加之近年来农村乡镇企业日益增多,经济增长的同时工业垃圾也与日俱增;另外城市中缺乏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和存放垃圾的大片土地,从而把目光转向农村,把农村当作天然的垃圾场,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还污染了当地的空气,甚至部分有毒有害物质随雨水冲刷渗入地下污染土壤和水质。
1.2 农村生活污水问题
阜新市农村中的污水以厨房、洗涤等生活排水为主,在没有进行任何污水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的现象非常严重,各种洗涤剂的使用使生活污水中的磷含量越来越高。某些地区的工业用水如十家子镇玛瑙加工废水中含有不利身体健康的有毒成分,由于缺乏对污水处理的意识和管理致使随意排放或者污水处理率过低已经严重影响农村土壤和水体质量。 城市中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只经过简单处理,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不进行污水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里,也给沿途村庄的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据了解,阜新市农村地区日常生活用水以自取地下水为主要来源,农民的饮水已经或将要面临着一系列的污染问题。
1.3 畜禽养殖的污染
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是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到相应程度时显现出来的问题。到目前为止阜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仅仅处于只重视整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从而在畜禽生产过程中忽视环境建设和生态效益。目前阜新农村畜禽养殖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养殖区域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主要表现为畜禽数量较多并且整体布局分散无序。产生的大量畜禽粪尿除去作为肥料进行再利用外,其余粪便得不到有效处理,进入环境中就成为污染物。据有关部门测算, 1000头奶牛日产粪尿50吨,1000头肉牛日产粪尿20吨,1000头猪每日约排放粪便2吨,1000只蛋鸡日产粪便2吨,而阜新地区2012年底畜禽的养殖数量为猪540万头、牛60万头、羊360万只、禽类7300万只。由此推算阜新地区畜禽生产粪便日排放量近20万吨。这样大的排污量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而是任由其随意堆放自然分解必然会造成空气恶臭、污染水质,甚至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畜禽产品中抗菌素及药物残留污染等,这势必将会对人群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1.4 农业种植污染
农业种植的污染主要集中体现在种植过程中对农药化肥的施用和地膜的使用上。农药、化肥、地膜等先进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无异于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挥其有效性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在多施肥和施多肥就能提高产量的错误认识下,在农耕中长期盲目地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不仅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反而会适得其反。在施用农药过程中由于施药器械和方法的落后,大部分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造成土壤中残留大量农药,会损害载体功能、调节功能、生产功能和自净能力等土壤本身存在的一系列功能,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甚至地下水的污染 ,部分气态氮氧化物融入空气中导致大气环境恶化。 另外所施用的农药中大多是剧毒的有机农药, 这必然会使人们食用的粮食、蔬菜、水果中残留大量农药,危害人群健康, 同时也会滋生有害生物减少有益生物的数量,降低农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地膜的应用提供了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温度,提高了作物的经济效益,但缺少必要的回收措施不可避免地制造了大量白色垃圾,混杂在土壤中难以分解影响土壤质量。
2、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农村生态文明的举措
2.1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阜新市农村存在很多环境问题,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首先应从提高农村的主体即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着手。大部分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环境保护意识较淡薄,生活习惯不规范,随意堆放生活垃圾,为了提高当前的利益而在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因此要建立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关系,首先要做的是改变农民意识中根深蒂固的对自然的错误认识和不当的生产生活方式,缓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的矛盾。 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只有把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的保护放在同一个出发点上,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通过请专家作报告、组织实地参观等形式使农民了解到被破坏的环境和失衡的生态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而造成这些伤害和影响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大多数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农民意识到自己正在自食其果。从而使农民逐渐自觉学习环保知识,树立科学的生态意识和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农村环境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2.2 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的力度
政府主要从解决农村的水污染和城市垃圾向农村的倾倒两个方面来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地下水或水井是农村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因此为确保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必须禁止城市的企业和农村的乡镇企业随意排放污水,同时做好宣传工作防止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避免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对水体造成污染;实行一定的奖惩制度奖励粪土还田惩罚随意排放; 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不顾污染随意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个人及企业依照《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严厉处罚。研究合理的城市和工业垃圾的处理方案,对污染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评估,防治污染于未然。
2.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农业环境污染
政府加大对农业技术研究和实施的经费投入,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转变农民生产生活中滞后的观念。加强农民安全使用农药的宣传培训,杜绝过量使用农药问题,实现科学施药,大力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并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农药残留监控体系建设。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转基因技术等,种植抗虫抗病作物及蔬菜,减少或避免农药的使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有的放矢,鼓励农民不用化肥或少用化肥,推行秸秆还田技术,这样既减少投入成本增加农作物产量,又可减少污染,使农业生产向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方向发展。
2.4 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
循环型农业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最大程度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使废物资源化,其目标是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切实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对于畜禽粪便,通过制造沼气、有机肥、熟化还田等先进手段促进农业内部生产物质的相互转化,实现降低成本减少农业生产污染的目的。可以通过将农作物秸秆加工作成饲料肥料和工业原料、燃料等进行循环利用,这样既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切实解决了传统方法处理秸秆时产生的对水土壤空气的污染问题,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5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而是要通过优化农村的经济产业结构使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对于农村城镇化中污染环境的企业应当及时整改或关停,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农村资源,大力引进和扶持旅游观光、风能、太阳能等污染小生态效益高的农村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村环境的污染,从而构建农村的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顾廷富.浅析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科技向导,2013(21).
王宏权.农村环境问题解析及其对策.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6).
李艳芳.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策略探究.山东工业技术,2013(1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