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文化站在关爱留守儿童中的作用初探
栖山镇地处沛县西南部,距沛城20公里,面积89.51平方公里,人口6.39万人,在校学生4686人。据调查,栖山镇的留守儿童去年已达265人,占学生人数的5.6%。一、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而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由祖辈或亲戚朋友照料生活,甚至有少数是孤身一人生活,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和道德状况不容乐观,有的正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动机不明,成绩下滑。打工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习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打工致富的心态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父母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用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极易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恶习,在学习中缺乏进取心和刻苦精神,成绩普遍较差。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调查显示,85%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对孩子物资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教大,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无论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力不从心。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仅停留在生活照看上,对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学习辅导方面基本无能为力。
2、缺乏亲情,性格缺陷。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不合群,对生活满意程度逐渐降低。而委托监护人对他们的教育也走向了放任自流和娇宠溺爱两个极端,不敢管,不会管,舍不得管,管不了,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强、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当留守儿童烦恼时,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委托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变化,常常引发他们的一些心理疾病,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悲观消极等。
3、行为偏差,滋长不良行为。留守儿童与委托监护人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较多的采取放任自流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和科学的引导,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许多留守儿童在家不听祖辈教导,在校品行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课、说谎、打架等行为,有的迷恋手机、电脑和网吧,甚至与社会上的成人混在一起,存在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
二、文化站和学校的尝试与探索
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栖山镇文化站从去年2012年开始启动了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一、二、三工程。即成立一套班子,建立二项制度,确立三种身份。
1、一套班子。即建立一支以文化站站长和校长挂帅、文化站全员参与、学校班主任配合的管理队伍。镇政府负总责,文化站与学校齐抓共管,责任明确,分工协作,上通下达,保证了工作的快速高效,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两项制度。即文化站配合学校建立的留守儿童寄宿制和留守儿童成长跟踪记录制度。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逐渐增多,该镇探索出了一条弥补家庭关爱缺失的有效途经――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管理,让留守儿童在师生群体中成长,使他们得到更多的照顾与关爱,填补留守儿童教育的空白,为孩子们营造起一个欢乐祥和的家。该镇的栖山中学和王店中学,克服校舍不足和资金短缺的困难,为全校78名留守儿童安排设备齐全的宿舍,并专门为留守儿童在校外聘来专业厨师,燃气炉灶及生活用煤全部由学校和文化站免费提供,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实行留守儿童成长跟踪记录制度,是该镇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第二大法宝。在每位留守儿童档案袋中,装着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一览表,包括学生姓名、班级、住址、父母姓名、年龄、在何处务工、跟谁生活、联系电话、代理监护人、爱心帮扶人等信息及家长联系记录表、辅导记录表、健康状况一览表,既有定性评价又有定量评价;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总结性评价。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着每位留守儿童的成长足迹。
3、三重身份。即该镇要求每位代理监护人要担负起三重身份:教师的身份,即教书育人;保姆的身份,即照顾好留守儿童的生活;家长的身份,即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文化站、学校与每位班主任签订《留守儿童爱心帮扶责任书》,以制度的形式确定教师帮扶内容:代管生活费用、与留守儿童父母定期沟通、每周个别谈心2~3次、课程辅导、传统节日、生日将留守儿童带回家过节、捐助零用钱。为留守儿童构建起爱心家园,弥补父母爱的缺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