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0979 发表于 2018-8-24 14:30:57

2018石窟类遗址的预防性保护

  摘 要:本文从预防性保护的概念出现及内容演变谈起,分析了石窟类预防性保护的概念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给出了石窟类遗产的预防性保护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石窟遗址;预防性保护
  一、预防性保护的概念和内容
  预防性保护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1930年于罗马召开的第一届艺术品保护科学方法研究的国际会议上,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并相继在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领域以及之后的建筑遗产领域得到实践。
  ICCROM将广义预防性保护概括为在不危及物品真实性的前提下,延迟任何形式、可以避免的损害所采取的必要的措施和行动。可以看出,广义的预防性保护不但包括环境控制等技术层面的因素,还包括一些管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理念。
  针对遗产本体病害的预防保护是目前预防性保护的主要研究领域,其包括:第一对环境的监测和控制,主要是对文物所处环境的温湿度、光照、虫害等方面的监测。第二对消除文物本体将产生的病害的应对科学方法技术研究,如专门的文物修复技术和一些现代化的文物监测管理系统等技术。第三后天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预防性保护。
  针对遗产文化价值的预防性保护包括资料记录和宣传展示及传承两方面。此外,预防性保护的内容还包括涉及上述两个方面更高层次的内容,如国家法律法规、相关部门的统筹管理以及规划性方案制定等。
  二、石窟类遗产预防性保护的定义和特点
  石窟类遗产预防性保护是指防止石窟结构破损和石窟遗产文化价值丧失的所有行动。其预防性保护有如下一些特点:
  1、石窟寺属于遗址类的文化遗产,而遗址的特点是其是不可移动的,因此,其原生环境就决定了其保护必须重视环境对其的影响,而不像可移动文物可以选择环境相对好的地方,也不像博物馆馆藏文物那样可以对博物馆的选址、建筑、文物库房等有更多选择。因此,一定要做好环境监测等预防性保护,减少环境因素对文物的损害。
  2、遗址类遗产的文物类型比较单一,不像博物馆馆藏文物材质种类那么复杂。石窟类遗址的文物主要保护材质是石质或泥塑造像、壁画以及窟前木构建筑,所以,其预防性保护研究主要就是针对这些材质的保护进行技术、管理、展示等研究。
  3、石窟类遗址属于古代宗教文化意识下的产物,其文化背景决定了其选择的环境的特点,因此,其预防性保护一定要对其环境范围作出合理的规划,实现对其文化的整体性保护。同时,做好原生环境面貌的采集,做好记录。而且不要再次修建一些现代建筑,除了必要的参观道路。
  4、石窟类遗址的特点是在山体上开龛造像和绘制壁画。因此,该遗址的预防性保护要注意石窟依存的山势背景,即崖体的加固保护,尤其是注意灾害如山体在滑坡泥石流、地震等造成的崩塌和风沙、降雨等造成的崖体风化腐蚀等。
  5、石窟类遗址由于其是在崖体上开窟龛造像及绘画,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游客的过多参观,一定会对窟内文物微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其预防性保护一定要对游客进行监测,控制游客数量等。
  6、石窟类遗址由于开窟较多,且各个洞窟的微环境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因此其保护不仅要注意区域环境还要注意各个洞窟的微环境监测与日常维护。
  7、由于石窟遗址的不可移动性,造成其宣传展示位置比较固定,使其外展较难,且一些石窟由于位置较高或较小等原因,使观众不能更清楚的看到,所以做好石窟造像各个部位的照相、文字记录等预防性保护非常必要。
  三、石窟类遗址预防性保护的实践对策
  (1)国家法律法规等的颁布
  法律保护是预防性保护最基本的手段。通过规定社会各界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和国家的强制执行力确保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通过公布保护单位,划定并公布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及其规定,明确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为文物古迹提供了法律保障。法律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明确对破坏文物的行为需要承担的后果,以防止犯罪企图的产生。
  在公布的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寺及石刻文化遗产就有134处,以及各省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也多有涉及。且成立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
  (2)规划的制定
  规划以两种形式在预防性保护中发挥作用。一方面划定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并提出相应的管理规定,通过政府公布的形式使之具有法律效力,达到预防性保护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分项规划确定预防性保护的具体项目、措施和资金来源,在规划实施中达到预防性保护的目的。
  (3)监测
  监测是预防性保护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劣化趋势,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消除或遏制劣化的发生和发展。石窟监测包括区域环境监测、洞窟微环境监测、文物本体监测、崖体监测、游客监测等。
  (4)调查记录
  石窟遗址的调查记录是预防性保护的永久保证。石窟类遗产由于其自身的环境特点,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会逐渐遭到损害,其原生环境也会遭到改变,因此,及时而仔细的记录下来,是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必要措施。
  (5)科学研究
  石窟类遗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文化,还包含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信息,同时也体现出当时人们的技术工艺和艺术审美。现在的科学研究,不仅包括人文信息的研究,还包括各种病害和保护技术等的研究。因此,科学研究
  对石窟的预防性保护是不仅为宣传展示提供文化信息资源,还为石窟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6)宣传展示
  宣传展示主要是向观众宣传保护文物的公众意识,宣传文物法规,使公众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可使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深入到公众之中,从而达到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
  四、小结
  预防性保护从提出到完善,从单一领域的实施到多领域的运用,其内容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增加。石窟类遗址预防性保护自古就有,只是涉及的内容很少且不完善,现在不管是政策方面、记录方面、研究方面、技术方面还是展示宣传方面都有所涉及并不断完善而成熟,不管是对石窟寺的突发事故处理还是永久保护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石窟类遗址的预防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