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2792 发表于 2018-8-24 11:16:40

2018关于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思考

【摘 要】博物馆是一种由政府部分提供的典型公共物品,但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由于博物馆所特有的一些性质,使其不能单纯地仅靠市场或政府中的某一方来供给,而应该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同时鼓励私人企业进进公共品市场的方式,来实现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
  【关键词】俱乐部物品 公有资源 政企合作供给 市场供给
  
  一、引言
  
  近几年来,政府出台了一条向公众免费开放某些博物馆的惠民政策,这使得很多曾被高价门票阻挡在外的人们终于得以如愿以偿,同时也让博物馆一改以往“门可罗雀”的萧条情景,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和媒体的关注。然而,激增的观众流量却让博物馆陷进另一个尴尬的局面:大量受免费鼓励前往参观的观众导致展馆拥挤不堪,设施受损,部分严重的展馆甚至不得不暂时闭馆整修。
  从博物馆的性质来看,它是一种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的混合物品,而它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也正从侧面折射出在我国目前的准公共物品市场上,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和缺陷。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公共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博物馆出发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有效供给混合物品的政策性建议。
  
  二、博物馆的选择——“免费”还是“收费”
  
  在我国特定的历史阶段,限于财力不足等原因,政府对博物馆实行的是收费服务制度。这样一来,博物馆的非排他性便消失了,由于可以通过收费的门槛来使某些人无法享受到博物馆的服务;但它在消费上仍然是非竞争的,也就是说,各个受益对象之间并不存在利益冲突。像这种具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属于混合物品中的俱乐部物品范畴。
  当免费措施实施以后,博物馆的性质则随之发生转变。免往门票后的博物馆就不能做到有效排他了,但正如引言中所提及的那样,由于参观人数的急剧增加,使博物馆异常拥挤,这样势必就减少了全体参观者所获得的效用。免费后的博物馆并不是纯公共物品,而是一种公有资源。像这样具有拥挤性的准公共物品,其边际本钱为零,但是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现象,从而每个消费者可从中获得的效益随之降低。当一个人使用公有资源时,他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导致公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终极出现“公有性悲剧”。
  
  三、“本钱——效益”分析
  
  那么像博物馆这样的混合物品究竟应该收费还是免费呢?这取决于哪一种供给方式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净收益。若以NB表示净收益,TB表示总收益,TC表示总本钱,那么混合物品的净收益:
  NB=TB-TC
  现在仅以一家博物馆为例来说明。假定有一家博物馆,它既可以由公共部分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分提供,假如是公共部分提供,那么社会公众可以“免费”使用,其本钱通过征收一般税收(非“进馆税”)的方式进行补偿;假如是私人部分提供,那么参观者必须付费才能进内。倘若由公共部分提供,由于新增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本钱为零,这时博物馆给社会带来的总收益TB可用消费者剩余来表示。那么,净收益怎么样呢?公共部分建设博物馆是要消耗一定资源的,免费供社会公众使用,其建设本钱只能通过征税来弥补,而征税本身也是有本钱的,即征管本钱。不仅如此,征税还会迫使人们改变经济行为的选择,从而使社会带来一种福利损失,即税收的效率损失。这说明,在公共提供方式下,不能把总收益和净收益等同起来,若以CB表示建设本钱,CG表示征税本钱,CP表示税收的效率损失,那么公共提供的净收益为:
  NBG=TB-(CB CG CP)
  在我国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政府对博物馆都实行收费制度。我们不妨将收费制等同为私人提供,这样一来,总本钱的构成就有所不同了。收费需要有收费设施、收费职员等,这些都构成收费本钱;同样,收费也会迫使人们改变经济行为的选择,可以称它为收费的效率损失。为简便起见,不妨假定建设本钱与公共提供时完全相等,收费本钱和收费的效率损失分别用CE、CF表示,这样,私人部分提供的净收益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关于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