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0108 发表于 2018-8-24 10:07:17

2018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公共管理与知识管理

人类管理活动开始以后,管理领域便逐步扩展。在管理分类上,可以大致分为公共管理和非公共管理,两者都是中所不可缺少的。把管理作为学科来进行专门,应当认为是在工商方面肇其端,然后及于其他部门或工种。各种管理之间既有共性原则和要求,也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即无不在存在区别的同时,又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非公共管理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公共管理的配合和支持。为发展知识经济而实施的知识管理也是如此,它对公共管理的依赖或需求主要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管理的发展战略与公共管理
  在1998年,曾有专家指出:今后10年的一个最为火爆的题目就是知识管理。最佳的公司是把知识管理作为一项战略目标来做的,以使其符合他们知识管理的战略目标,我们首先从对知识管理的发展战略同公共管理的关系考察开始。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APQC)对在实施知识管理方面名列前茅的11家公司和组织进行调查,提出六种模式和实施。其战略模式为:
  (一)将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是一种综合性战略计划。通常将知识视为产品,坚信对知识实施有效管理会对企业赢利甚至生存产生积极。
  (二)知识转移和最优实践活动,是最普遍采用的知识管理战略计划。将知识融入产品和服务,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和增加销售,鼓励知识转移活动。
  (三)以客户为重点的知识战略,旨在通过获取、开发和转移客户需求、偏爱和业务情况等知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这一战略要求对客户实施知识管理。
  (四)建立员工对知识的责任感,使之认识到知识对其高度竞争性工作的重要价值,从而建立激励机制和纳入评估体系,并努力建设有利于知识管理活动的企业文化。
  (五)无形资产管理战略,充分发挥专利、商标、经营管理经验、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作用,重点是无形资产的更新、组织、评估、保护和增值以及市场交易。
  (六)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战略。通过企业基础和研究和开发,进行新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活动。要不断地发现和创造知识,明确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关于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方法是:
  (一)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要有领导人、专门小组和基础设施,如信息技术平台、数据库和图书馆等。
  (二)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动员全企业从上到下为知识管理投资,以保证其管理活动正常开展。
  (三)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包括职业道德、企业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领导者的支持是成功的保证。
  (四)开发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因特网和内联网技术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催化剂,要开发数据库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
  (五)建立知识管理评估系统。研究建立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如无形资产组成指标法、知识管理的投资回报率等。
  实施知识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到:
  (一)建立递增收益。
  (二)通过内联网把人们联系起来。
  (三)承认个人在知识发展中的独特性。
  从以上各点不难看到知识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例如知识转移活动、对客户实施知识管理、专利、商标、基础设施等,均涉及公共管理领域尤其是有关政策、、法规。其中颇多属于政府行为。某些重大基础设施,亦非企业所能和所愿办理,因为投资既大,还要管理、维修、更新和向全社会开放。
  知识更新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没有这一得力支撑,便难以顺利实现。原因是从各方面进行激励、协调,只有国家能够做得到,政府也有责任发挥其应有作用。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意见,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一系列公共机构和私营机构(企业)组成的系统和网络活动和相互联系、作用和影响决定一个国家扩散知识的能力,并影响国家的创新表现。这些是通过政策、体制、机制和组织等方面来结合进行的。以下试以美、德、日三国为例,可见梗概。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特征有:自由主义经济传统、崇尚创新、投资大、重培养新公司、实行间接投资,以免造成不平等竞争。
  德国国家创新体系久,有优势,基础研究好,技术集中化程度高,七家大公司研发(RD)投资达总额的31%。
  日本国家创新体制中,政府和大企业作用大,背景为代表国家力量的大财团,以技术模仿为主,忽视基础研究,创新能力较差,导致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下滑。
  我国也有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等国家创新体系。
    二、知识管理的发展环境与公共管理
  个别企业要实施知识管理,必然会接触到公共管理领域的有关事项。仅就企业间的问题或纠纷而论,不少要依靠公共管理部门来解决或处理,还不说许多必备条件和整个发展环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因素。
  大环境如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等,不仅国家要有措施,还要有国际协议来保证,不容许有转嫁污染等错误行为。
  发展经济需要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这又是非政府不能承担的重要职责。跨国犯罪和国际恐怖事件,还需要国际协作去防治。
  事关全局和根本、长远的特大工程和基础设施,是公共管理中经常性的或被看作是保留项目,如道路、能源电讯、网络等。
  研究、开发中的巨额风险投资,个别企业也常缺乏相应的胆识和能力。不进行高代价的试验,创新又难以有突破性进展。
  诚然,知识管理是一个范围广大而复杂的题目,对关系企业来说,知识就是力量。可是,知识是一个难以表述的目标。要具备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也是不实际)的,问题在于对不具备的知识有迫切需要时怎么办?那就要看到咨询业的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咨询业是社会中介组织,属于非政府的公共管理范围。知识经济,咨询业将更加发达。
  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管理虽还在起步阶段,遇到的难题却已很多。有人提出了知识管理为何这么难的问题。由于知识管理需要尽量发挥集体知识和智慧的作用,关键在于个人乐于奉献。这需要适当的风气和一种企业文化的文化氛围,因而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难就难在文化。
  但是,文化不可能是孤立自生的,它与所处的大文化环境存在各方面的联系。后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挥起重要作用。应当肯定,在公共管理领域重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风气,必将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
  譬如说,企业文化以诚信为本,员工要有敬业和乐业精神,重视效率、质量等等。倘若早有这些素养,显然就比较容易合乎要求。否则,必然有很大的差距和难度。因此,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在每个都起着推动时代前进的作用。随着社会从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变,文化和精神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不妨借中外两位教授的意见来回答。
  一位是我国的两院院士、学家罗沛霖教授。他说:伴随新的产业革命,文化不再仅仅抽象地、间接地作用于社会物质实践,而且文化事业(产业)终将占据社会物质实践的绝大部分,并终将成为整个社会物质实践的压倒的支配因素。这是人类进步史中无可比拟的大事件。
  另一位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管教授威廉哈拉尔。他用一张工作演化(EvolutionofWork)图(略)表明:随着时代的进程,以文化为主导的精神(Mental或Spiritual)不断成长,从事精神和文化活动的人员大大增加,以至社会最终将成为以精神和文化为主导的社会。
  因此,如果说实施知识管理必须倡导、创建和弘扬优良的企业文化的话,那么,一方面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企业文化成为愈来愈热的热门话题;另一方面,与公共管理状况有直接联系的社会大文化环境的重要性,也就显得格外突出。因为任何一种优秀文化,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或下一道命令所能形成,需要社会群体共同作不懈努力和进行长期的积累。这就涉及人才培养中的文化、品德素质等。
    三、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供应与公共管理
  这是知识管理中的一个要害问题。关于知识、技能、思想、精神、品德、文化之类,都离不开作为载体和主体的人。以下是从人力资源和供应的角度,相对集中地考察知识管理对公共管理的依赖或需求。从特定意义上来看,称之为知识管理的核心或重中之重均不为过。
  事实是,若没有符合质量和素质要求的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或不能保证供应并及时到位和积极发挥其如所预期的作用,知识便将成为空想、空谈。而个别企业无论其实力有多么雄厚和有多么悠久,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能摆脱的制约因素,出路只有把希望寄托于人才市场。
  然而,常识告诉我们,没有货源就不成其为市场。经历过有行无市、短缺经济的人们,都不难回忆那是什么光景和滋味!人才市场也是一样,就是同样要有货源。所谓人才争夺,即由于求过于供。尤其是拔尖人才,则更加如此。问题在于,人力资源在哪里?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开发并保证不断供应?而时代和社会的经常更新和对此的广泛需要是渴求得到满足的。
  极其,人们把目光和思路转向了事业。后者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等,既有不同的层次,又有不同的门类和,还有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等。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教育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求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
  通过兴办教育事业来培养人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也历来是公共管理特别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知识经济时代没有改变这个格局,因为个别企业办教育的局限性极大,无法对人才完全实行自产自销或自给自足。
  教育面广量大,着眼于全民素质的改善,是艰巨的任务和庞杂的系统工程,还要循序渐进和全面联系。既要注意普及,又须重视提高。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是可行的和必要的,但国家责无旁贷。由于教育有公益性质,将教育管理列入了公共管理领域。
  广义的教育不限于学校教育,还要发展各种教育设施,鼓励自学成才(有自学制度),发展自然和社会科学事业,普及知识,奖励成果和发明创造,以及发展文艺、、新闻广播电视、出版发行、图书、博物、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均有助于培养人才。
  由于知识更新的频率加快和竞争加剧,加强各种培训已成为普遍的共识。有一种流行的形象说法,把这比作加油、充电,以利于不断提高和继续前进。那么,这油和电从何而来?又怎样去加和充呢?除一般培训外,涉及高、精、尖、新的科技和管理、,即须借助于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团体等,就是要与公共管理领域有所接触和打交道。
  情况清楚地表明,因为无论任何一个实力哪怕真的是达到富甲天下或富可敌国程度的超特大企业,也没有必要和可能兴办、维持和发展一个完备的教育网和学科齐全、尽收全国、全世界杰出专家、学者的人才库。咨询业之所以愈趋发达,已部分地反映了这种情况和说明了这个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之所以特别重要,亦在于此。
  与此相联系和相类似的是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与日俱增的客观需要。在为回答如何才能使这类迫切需要及时得到满足的问题寻找答案的时候,上述情景也同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科技日新月异,新人新事层出不穷,看来,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越来越少不了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支撑。
  在出现知识经济的知识时代和知识社会里,建立和发展型组织的事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也日益增多和受到重视。问题具体到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同谁讨论、向谁请教等等。其中最突出和最集中的是知识创新,而为了真正切实做到、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努力实现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以及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这也正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焦点所在,不认真、彻底改变过去的领导观念、方法、作风不行。
  问题还在于对共享和集体的范围,除相对狭小的自身领域(包括工作领域和学科领域等)外,还要想方设法和灵活巧妙地去扩大、更扩大。于是,面向广阔天地的公共管理,极其自然地将成为支持各种学习型组织和整个学习型社会的最得力的因素。
  总之,公共管理不能不关心知识经济的发展,不能不注意我们正在进入知识时代和知识社会。因而公共管理研究也就不可无视、忽视知识管理的兴起,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
   [美]赛勒斯弗赖德海姆著,《万亿美元的企业企业联盟的革命将如何转变全球工商业》,顾建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2月版,第158,159页。
   自战略模式以下,参阅孙涛编著《知识管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5月版,第23-30页。其中关于模式和实施与其他有关资料有出入。如:冯鹏志:《知识管理的涵义、模式及其文化意义》,载《求索》2001年第5期。待核对。
   徐勇、王福今等著:《知识管理如何构建的知识型企业》,广东经济出版杜,1999年8月版,第190页。
   参阅同上,第194-195页。
  , 《万亿美元的企业》,第158页。
  , 金吾仑著:《知识管理知识社会的新管理模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141,150页。
   同上,第150,151页。原注:罗沛霖:《对新产业革命深探一步的尝试人类历史在坚稳的过程中终将进入文化发展牵引经济的时代》,载《系统研究祝贺钱学森同志85寿辰论文集》,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93-206页。又:资料来源:W.E.Halal,TheNewManagement:DemocracyandEnterpriseAreTransforming
Organizations,BerrettKoehlerPublishers,1996,P.13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公共管理与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