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特点分析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除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 的项目管理方向、公共卫生硕士、体育硕士的竞赛组织方向等管理类专业和少数目前不适宜应届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学位外,其他专业学位均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 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摘要:我国的MPA教育现已对公务员职业培训与素质能力提升、党政和事业单位的公共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效能提升、以及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教育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目前办学情况看,MPA教育市场已出现高校间培养质量良莠不齐、招生恶性竞争、生源质量下降、异地办学等诸多问题。本文以作为首批24所试点院校之一的武汉大学MPA教育的前期办学历程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提炼武汉大学MPA教育中的特色以供探讨。
一、武汉大学MPA教育的办学成效
1.1武汉大学MPA教育的基本概况自2001年招收首届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研究生以来,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充分利用武汉大学优越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主动与政府部门合作,努力拓展办学空间,为社会提供人才培养服务。2001年至2015年,已连续招生2139名,已毕业学生1327名。围绕MPA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教学管理力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MPA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位论文总体质量较高,MPA研究生毕业后的反响普遍较好,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1.2武汉大学MPA教育的办学成效第一,MPA研究生素质普遍提高。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紧密切合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并充分利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优势,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到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都严格把控MPA培养质量关。学员通过对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的系统学习,既夯实了MPA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增强了运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
1.3第二,MPA学位论文质量高。自首届MPA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起,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就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及《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论文实施细则》以及《武汉大学MPA教育中心关于学位论文印制规格的规定》,严格论文导师遴选程序和论文指导规范,加强指导,严格答辩,保证质量。在全国MPA首批院校中较早地实行了MPA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和优秀MPA毕业论文评选制度,加上从2010年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开始的论文重复率检测制度,武汉大学MPA毕业论文100%参检,符合要求后进入匿名评审程序。正是这些有效的措施保证了武汉大学90%以上的MPA学位论文符合选题实践性强、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或学术水平的要求。
1.4第三,MPA毕业生质量高。自开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以来,武汉大学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的基本原则,每届MPA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都确定在与武汉大学在全国高校综合实力排名相称的水平上。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并且严格教学管理、规范培养程序,在已毕业的MPA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增强了工作能力并提高了管理水平,进而在事业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他们中获得提拔任用者有之,研究成果受到有关部门重视和采纳者有之,更有不少的MPA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二、武汉大学MPA教育的主要办学特点
办学目标思路清晰,学科基础优势明显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能、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能熟练从事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上述目标,学校明确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思路,即依靠学校力量、依托所在学院,面向实际部门、服务地方建设,发挥学科优势、打造特色方向,强化教学管理、保证培养质量,拓展办学空间、稳步创新发展。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基础,积累了较为雄厚的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质量深受社会赞誉。
三、办学组织保障有力,管理制度建立完善
3.1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把打造国内一流的MPA教育作为办学重要目标。2001年4月,学校正式行文,组建了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明确了教育中心的基本职能。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在政策制定、经费保障、各方协调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学校相关学院也积极支持MPA教育,从学科建设、培养方向设置、师资、教学资料使用等方面予以全方位合作。MPA教育所依托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对于涉及招生计划、教学条件改善、教学资源配置、骨干教师引进、专业方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奖惩制度等重要事宜,都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解决。
3.2除学院和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行政管理外,学校建立了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MPA教学指导委员会,注意尊重学术权力,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研究、指导、咨询、评估和服务作用。通过开展教学工作评估,建立课程组及负责人制度,设立MPA教学质量优秀奖,极大调动了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MPA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师资队伍雄厚,教学资源充足为了保证MPA教育的质量,武汉大学MPA教育自开办之初就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配备并专门制定了MPA教师的遴选制度。十多年来,MPA师资队伍,无论是在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上,还是在职称结构和学术影响力上,均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3.3为了加强MPA教学质量建设,促进MPA教学水平提高,武汉大学在MPA教学第一线配备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鼓励博导、知名教授为MPA研究生讲授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武汉大学所有MPA核心课程及方向必修课均配有2名以上教师授课并组成课程组,各课程组负责人定期负责组织本课程组任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MPA授课教师中,2次以上讲授同一课程者超过90%,所有核心课程教师均具有较丰富的科研成果。有70%以上的MPA专任教师参加了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咨询或项目研究。武汉大学非常重视MPA主讲教师培养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不仅为MPA主讲教师的遴选制定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而且支持上岗的MPA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相关的业务培训和进修,尤其鼓励MPA教师出国深造和开展合作研究,扩大国际学术交流。
3.4武汉大学的MPA核心课程教师每年参加教研或科研学术活动、达到了人均2次以上,且有相当一部分MPA专任教师具有出国或出境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除校内教师外,另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政府官员和专家讲课或开设公共管理前沿问题专题讲座,注重学员实践应用经验的积累,同时,采取导师组形式,并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共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次的政府管理人员参与,共同实行对MPA学生的集体培养。教学手段多元,实践交流广阔武汉大学MPA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采用周末班和集中班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形成结合自身特色与合作方需求的柔性课程设置机制,遵循注重实际应用、重在培养MPA研究生分析与解决问题技能的教学原则,强化案例教学、模拟训练、交互式学习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教学方式的运用。
3.5十多年来,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相继采用了案例教学、双语教学以及专题讲座和社会实践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且引入了口试、课程论文、读书笔记等考核方式。迄今为止,已经建立了内容覆盖MPA各门专业课程的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库,在每一届MPA研究生的全部专业课程教学中均使用了60个以上的教学案例,其中每届MPA研究生核心课程使用的教学案例均超过了30个。为了提高武汉大学MPA研究生的专业外语水平,还定期邀请国外专家开设公共管理讲座。武汉大学的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同时也非常重视与国外和境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力求树立国际化大视野,通过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吸收和借鉴国外和境外公共管理学科的先进理论成果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从整体上提升武汉大学MPA教育的水平。迄今为止,武汉大学MPA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荷兰、新加坡以及香港和台湾的同行保持有密切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