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8918 发表于 2018-8-24 08:38:55

2018关于社会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改革与发展。下面为大家整理是社会公共事业管理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题目: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摘要: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教育质量工程项目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高校突显教学资本战略举措,在拓宽专业发展半径基础上提炼特色,既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又重视特色外延拓展。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独特教学优势与资源,将学校类型、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有效融合,更有力于促进特色专业建设。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医药院校;培养目标;教育质量;竞争优势
  一、特色专业建设
  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重要单元,也是人才类型划分依据和培养模块。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前提基础和保障条件,能反映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体现高校综合能力与教育竞争力。特色专业,顾名思义是独特专业,可以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独特,也可以是高校内部专业结构独特角色。高校根据自己所具备优势条件,经过历史积淀与教学传承创新,形成特点鲜明、独特稳定、不易复制、资源稀缺等专业风格,达到“人有我优”层级。特色专业建设将引导教学理念、培养模式、人才产出一系列改革,进而塑造独树一帜专业面貌。高等学校建设特色专业,是基于发展战略规划进行专业结构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要途径。当前大多数高校实施扩张型战略,专业沿着多元化快速地发展,特色专业建设便成为各高校求生存、谋发展资本。
  二、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征
  公共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亟需大批既掌握基本医学理论和管理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修养和熟练专业技能复合性应用人才,这为医药院校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根据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及全国相同专业发展相关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有关反馈,围绕“管理、经济、医药、政治”知识结构,遵循“以管理为基础,以医药为特色,以实践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基本思路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紧扣关键环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拓展专业方向。特色专业建设将发挥教育衍射作用,把特色专业教学内容和学科体系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工作,将有力推进特色专业教学改革、促进特色专业教育创新、提高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特色专业具有比较优势,一般选择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继承发扬办学传统优势、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基本路径。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多数是以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为方向,依托医学背景,打造管理专业特色,是医学和管理学交叉融合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及公共卫生事业部门管理活动,培养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特别是中医药事业亟须公共管理类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急需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医药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以及医药学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和训练,具有较强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够快速将所学知识和业务技能运用于自己所从事公共管理岗位,能够很好适应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能够完全胜任公共卫生事业及相关领域管理方面实务工作,并且具有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公共管理高级人才。
  三、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四个维度
  (一)学校医药院校专业建设总体部署不仅决定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还直接影响学校品牌与形象。通过整体规划,论证专业设置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寻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某些方面与众不同,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及特色专业建设方向,赋予该专业新发展内涵和更优品质,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及竞争力。在保持医药院校特色基础上,强化并创新特色,以此作为学校专业建设工作突破口,带动学校专业群整体优化提升。
  (二)专业在专业方向设置上,医药院校选择公共卫生方向作为自己发展方向,能够充分发挥医药院校教学资源和能力优势,借用SWOT分析法评价特色专业建设内外部环境因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外部机会,规避劣势与不利因素。高校教育优劣势体现于硬件资本、师资力量、教学科研软能力、高校形象、专业声誉等。高校外部因素主要有PEST分析法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因素。内外部因素汇聚成综合复杂专业建设与发展环境,也是特色专业方向选择和特色定位重要依据,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调整持续改进以保证特色优势。
  (三)师生特色专业建设需要专业师资队伍保证,使得教学、科研与实践整体素质得到稳步提高,逐步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并能可持续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机制。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般在学校向综合类高校提升时开始建设,专业办学历史短,师资队伍相对薄弱,但师资队伍年轻,充满活力与自信,富有教学创新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与引导。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综合医药院校优势资源,在课程安排上既有专业课程也有医药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医药背景,提高学生未来就业扩展能力。改革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理论课授课中使主要基础课、专业课、主干课设置合理,使学生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基本训练以适应未来职业需求。
  (四)社会专业是联系高校与社会重要纽带,社会对特色专业建设功能重点集中于两个方面:需求与评价。随着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社会紧缺复合型创新人才与应用人才,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为社会提供大批既掌握医药理论,又有管理知识复合应用型人才。社会评价是特色专业建设重要外部评价之一,特色专业办学质量需要社会认可,其知名度与美誉度是社会评价体现。
  四、促进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一)依托医药院校传统优势,突出医药行业特色地方行业性综合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具有学科特色与地方需要相契合特点依托医药院校在医药行业特殊地位,强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行业背景,保持教学团队与医药行业建立广泛联系,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行业特色课程模块,将管理基础、专业课程与医药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认识“特色专业”中特色基本特征外,应结合专业把握特色主要内涵。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已有实践基础上,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进一步地进行修订、完善。在认真做好充分调研基础上,召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邀请校内外及有关专家学者重新评议、修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体现市场导向,彰显办学特色。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增加学科发展最新内容,保证学生既能掌握本专业必须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构建良好教学与学习环境,使专业基础课涉及面更加宽泛、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特色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专业兴趣、专业自信与职业认同感。
  (三)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建设加强专业实训、实验教学能充分满足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在原有实习基地基础上,力争每年拓展1—2个新实习基地,使该专业学生能尽可能多地进入公共卫生部门及知名医院及医药企业;积极引导学生重视从业资格证书获取;加强与实践基地相互沟通协作,逐步建立学校、实习单位与学生三方面有机结合实践能力考评机制,正确评估学生学习与实践水平。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实训教学重点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在进入社会之前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一线岗位关键职业技能在学校能观能控状态下,按照专业课程设置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教学活动。学校及教研室所担负科研工作,注重突出专业特色,并将其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转化为学生知识能力。突出专业培养性,即该专业所具有社会分工人才需求特殊性,是该专业门类优势与特色。
  (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根本保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将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中重中之重。在师资“进”“管”“出”环节上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向特色专业倾斜。创造条件并争取学校经费支持,积极鼓励安排青年教师进修、访问学者、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医科院校,特别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方面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融合多学科前沿知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关于社会公共事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