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4314 发表于 2018-8-23 12:23:08

2018社区参与的理论与模式探讨

  90年代新的发展理论认为,成功的发展不应该以抽象的、总的经济增长为指标,应以人为中心,例如满足基本需求,改善社会不平等现象,提高人的生产力和创造能力,并促使社区自己能认定并达到发展目标的能力。“参与性”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有代表性的有这样几种论述:“对社区发展来说……,参与性是包括社区参与决策过程,项目实施、分享发展项目的利益和受益者参与项目评估”;“参与性涉及到……加强资源控制的有效组织,并对那些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社会状况进行调整,需要调整的社会状况包括现存的部分群体和运动”。社区参与性是一个行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受益者或受益团体影响发展项目的方向和进程,包括增加与收入有关的福利、个人成长、自力更生,或者其它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方面。世界银行定义“参与性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相关者(stakeholders)共同影响和控制发展的导向、决策权和影响到他们的资源”。参与性一些特征基本上为大家所认同,在Brohman John归纳参与性的基本特征:(1)社区的决策角色;(2)项目中的公平受益;(3)社区对决策有贡献;(4)社区不单有自愿的贡献,同时亦有控制权。
  
  一、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的意义
  
  参与性理论在旅游管理中尤其具有实践意义。旅游业是一项高关联度的产业,景区旅游发展不能仅依靠政府性质的管理机构,社区本身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也是旅游吸引力;社区居民是旅游发展影响的主要承担者,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所以旅游地的社区必须参与制定发展旅游的规划和决策;旅游业的发展和管理必须有效地和社区居民融为一体。社区参与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总面积720平方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人与生物圈”成员。沟内有1007位居民,藏族居民占94.3%。1980年以前,九寨沟的居民主要以耕作、畜牧和传统的手工艺为生,其传统而原始的生活方式依赖自然资源而生。1984年九寨沟正式对外开放,正式经营旅游业。从1984年旅游业发展以来,居民逐渐放弃了以前的谋生方式,截至2002年,景区内居民都彻底停止了耕作和畜牧,基本都从事旅游经营或与旅游经营相关的工作。
  九寨沟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区参与有重要的意义:
  
  (一)保持原住民的主人地位,满足人的基本需要
  当地原住民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长期与这片土地相生相亲,构成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保留下一片有价值的土地。建立保护区后,一方面限制了社区对当地资源的依赖;另一方面,随保护区而来和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外部信息也诱发了社区对发展的渴望。从“发展”的角度看,人类长期发展的策略目的是不断提高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程度,这种需求包括物质的、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的。因此,发展中的参与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人们有参与到各种影响自身利益决策中的需求,也是寻求民主的表现。因此,发展旅游应积极引导当地居民的参与,融合到当地的旅游事业中去,让他们继续发挥其主人翁作用;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较大改善,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福利。   
  
  (二)参与增加当地人对旅游发展的认同感并促进当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当原住民参与制定旅游项目目标及确认他们自己的需要时,他们便觉得这个是他们自己的项目,实施旅游项目就是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被当地人认同时,旅游项目的归属感增加时,社区居民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加,旅游项目的成功率也随之增加。在旅游项目被当地人认同的基础上,管理者较易推动群众投入自己各种资源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社区参与有利于提高原住民自力更生的能力
  参与性发展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在其中,个人、小组以及外来组织均可以相互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分享知识及经验,而且个人的信心和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参与能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参与达到经济发展、收入平等、政治自由等目的。九寨沟原住民在旅游发展后谋生手段发生转变,参与性有助于原住民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九寨沟属藏族聚居区,当地居民的就业状况、生活质量、收入水平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尤其是九寨沟这样国际知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及社区繁荣稳定更具有示范效应。
  
  (四)符合完整意义的生态旅游需要
  从完整意义的生态旅游角度考虑,生态环境系统不但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世代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社会活动。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发展才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模式的特点
  
  (一)参与不但是“手段”,也是“目的”
  新的发展经济学对参与是项目实施的“手段”,还是参与本身就是“目的”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论。
  认为“参与”作为手段观点是:参与性是一种改善项目质量的手段,是以协助当地人实施(包括贡献资源)和接受项目为目的。参与性作为手段是用当地人的已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来达到发展项目的目的。若以参与为手段,则强调参与后所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多于参与的本身。
  认为参与性本身是目的的理解为:参与是民主社会的重要成分,以保障个人及社区的福利;当地人有责任和权利去参与会影响他们生活的项目过程,包括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等各方面。如果参与作为目的,本身就是结果,它就应该成为所有(农村社区)发展项目中的固定特征。当项目继续发展,这内在特征亦会明显增加及更被强调,参与作为目的是一个行动,它保证当地居民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九寨沟社区参与是旅游发展的“过程”也是“目的”。旅游发展是政府“自上而下”的产业发展战略,管理者推动社区参与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人投入到旅游发展的大事业中;另一方面,政府和管理者的社会管理目标之一是做好民族政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区参与本身就是社会管理的“目的”之一。
  
  (二)社区参与趋向于实质性参与(真参与)
  对决策权的不同认识,参与性又可以分为两类:“真参与”——当地人能民主地控制项目的决策权;“假参与”——项目实施根据外来者事先决定了的计划进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社区参与的理论与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