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育生态学视野下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改进策略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改进策略伴随着民办高职的快速发展,民办高职教师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生力军,而这一群体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职业幸福感不仅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密切关系,还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队伍的稳定,直接制约着教师水平高低,而教师水平的高低制约着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
教育生态学作为一种教育新理念,是以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为理论依据研究教育现象。从教育生态学这一理论层面对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改进策略,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教师水平,维持教师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这为民办高职教师的发展提供着肥沃土壤,从而推进民办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的教育生态学分析
1、薪酬和付出不匹配,待遇相对偏低,成为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限制因子
工资待遇是民办高职教师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客观存在的限制因子。教育生态学认为,限制因子会从自然因素延伸到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这个限制因子的作用十分明显.工资待遇相对偏低,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物质报酬,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很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限制民办高职教师个体的专业提升以及整个民办高职教师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2、民办高职教师工作强度大,超出其所能承受的耐度和最适度
民办高职教师较之公办教师需承担更加繁重的授课任务,同时还需承担许多与教学无关、教师非自愿的工作,并且疲于应付各种名目繁多的验收、总结、检查。在学校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作为生态个体,对工作的承受力和耐受度都是有限度的,超出了这个承受范围,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职业幸福感也明显受到不利影响。
3、社会地位偏低,而工作要求过高,民办高职教师处于不恰当的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这个概念可引申为:适当的位置和称心的职务,适合于人的兴趣、能力、环境、活动以及生活中的定位等。社会对民办高职教师所处的生态位也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民办高职教师是无法进入公办学校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对其没有给与充分对等的尊重,民办高职教师较之公办教师的社会地位要低得多,同时学生素质较低,家长期望又过高,教师的工作要求更高,众目睽睽之下,教师受到家长、社会各方的评价关注,却没有获得对等的社会肯定,因而没有足够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很多的消极情绪。
4、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循环机制,民办高职教师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
现在民办高职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循环机制,民办高职教师跳槽现象非常严重,大量高质量人才的严重流失,而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从而形成了民办高职教师群体在高职教育系统的恶性循环,在岗的教师会受离岗教师的影响,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迷茫。
5、花盆效应和科研资金缺乏,民办高职教师科研意识和学习意识淡薄
民办高职教师组成队伍中,绝大部分都是应届高校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适应性较差,同时民办高职院校没有财政支持的科研经费,科研支持力度不够,教师无法很好的展开科研活动,学术氛围不浓厚,不能很好的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有效交流,导致教师发展受阻,生态环境因子失和,从而会抑制教师的工作创造性。不重视科研,使得教师在教学上不自信,自我肯定受到影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民办高职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建议与对策
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高有赖于民办高职教师生态系统的完善,因此创建适合民办高职教师生态发展的生态环境,是保持教师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提高民办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关键。创建适合民办高职教师的生态环境主要在于:
首先,给予合适的物质激励,建立和谐的物质环境。主要通过改善教师的物质条件和工作条件, 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加强尊重与民主,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在教师心中,尊重的位置与分量甚至高于物质待遇, 民办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要实现从科学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同时通过构建科学公正的管理与评价机制,营造有益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在环境。
再次,加大宣传和政策倾斜,建立合理的社会环境。通过政策倾斜,借助媒体和各种会议,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民办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提升教师的高度自尊感。
最后,加强培训,加大投入,营造合理的科研环境。民办高职院校要加强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多样化和实效性,针对高职教师需要,开设具有实际意义的培训项目,提高民办高职教师对限制因子的适应机制,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耐度等;要加强学校领导对科研的重视,并将科研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使科研活动得到充分的经费保障,鼓励科研,在民办高职院校营造优良的科研氛围,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沟通,通过专家引导,搭建适于教师学习和创造的科研平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