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哲学视角下的管理学教学范式研究
哲学视角下的管理学教学范式研究一、西方教学范式研究
教学范式是指人们对教学活动及实践活动的一个综合性理解和最基础的判断。范式自库恩提出后被学界广泛接受并流行,在西方教学范式经历了由实证-诠释-实证的三个变化过程。20世纪初,美国教育学家桑代克认为:首先学习者必须要有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另外还需具备一定的素养和学习的能力并加以应用,应用中须通过强化刺激和反应使已形成的可变联结加以固化。也就是教师的传授首先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通过练习达到教学的目的。现代解释学的开创者是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他将传统解释学从方法论和认识论性质的研究转变为本体论性质的研究,且将其转变成一种哲学。20世纪80年代后,以院校研究、校本管理等为代表的教育管理实证主义都可以归入实证主义研究的范畴。显然,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提供教学,而当代学习理论认为除去简单的机械记忆外,学习活动都要求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学生应该由教师的教授向认知结构和研究问题的方式转变。近年来美国的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也渐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过渡。美国高校对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范式的同时在课堂教学质量上的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也确保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二、管理学教学范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认为:现代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其特点如下:1.双边性。主要是针对教师对信息的传递及对课堂整体的掌控,当然还包括学生的听讲、理解、观察和自修的配合。2.双部性。要求不仅要控制学生的外部表现,更要对学生的内部活动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判断。确定表象与内心的统一。3.双型性。这就是模仿型和创造型。教学方法既要借助于学生的模仿,使学生获得现成的知识,又需要借助于学生的创造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目前教师只注重教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少独立探索知识能力和创造力,所以管理学的教学范式研究首先要改革教学观念,既要改革传统的质量关,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观。高水平的教学应该是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是注重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教学,是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
三、目前管理学教学范式存在的问题
(一)单边现象。在管理学教学中首先应该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师生进行共同活动,目前教学方法中普遍存在单边倒的现象,学生被动听课,训练的是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被大大扼杀,教师们教授学生的往往都是定论。大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这种现象的存在势必与高校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目标相去甚远。教师应转变满堂灌的教授方式而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二)单部现象。目前的教学方法中往往只注重学生活动的外部现象,但有时学生活动的外部表现尽管相同,可内部表现完全不同。针对这一现象应有的放矢安排其在特定的环境中锻炼,增加其实践能力。在互动环节上注意观察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肯定并鼓励他们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自信,培养参与热情,提升独立动手操作能力,以便更好适应环境的需要。必要时可以聘请管理学专家亲临指导。外聘专家作为校外实践教学的一种延伸,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三)单型现象。现在的教学方法已经习惯于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和让学生进行模仿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甚至模仿重于创造。模仿性学习是必要的,大学的学习要更加强调创新。很多学生创新性还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入具体的案例,分享管理者成功的经验、反思其失败的教训来引起学生们更深层次的思索。
四、对管理学教学范式研究的思考
(一)教学理念改革理念是先导。在教学理念上,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方式上应该向启发式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模式上,应该由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在教学要求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二)教学方法改革。管理学教学方法改进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所以应该尽量寻找切合管理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实际背景。课堂中选用较为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注重教学实践。管理学的理论源于实践,更要应用于实践,一切的管理理论都是为实践服务的,脱离实践的管理理论都是空中楼阁。我们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尤其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教育,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带领学生走入企业,深入经营管理实践,参与企业运营管理,使学生真正的了解企业的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高校的创新也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只有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通过将创业项目投入市场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实现共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