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内容提要 本文首次将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为五种,即系地法、现地研究法、空间分析法、区域分异法和区域比较法。系地法,就是考证文学事象发生的地点,然后按照形式文学区或功能文学区进行排列;现地研究法,就是把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空间分析法,就是对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包括各种空间元素及其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和解读;区域分异法,就是按照文学的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把它们分为不同的地理板块;区域比较法,就是把两个以上的不同区域的文学事象进行共时比较或平行研究。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系地法 现地研究法 空间分析法 区域分异法 区域比较法
〔中图分类号〕I209;K9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6)05-0060-06
多年来,许多人都提到文学地理学的方法,但文学地理学的方法究竟如何操作,迄今无人归纳总结。本文根据笔者个人的研究经验,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将其归纳为五种。未尽未当之处,敬请方家补正。
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所谓一般方法,是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文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所谓特殊方法,是指文学地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所使用的特殊方法。
文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地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乃是文学研究者和地理学研究者所熟知的方法,没必要重复。本文的重点,是介绍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特殊方法。
一、系地法
系地法是与文学史研究的系年法相对而言的。文学史研究为了把一个时段或一个时代的文学发展轨迹、一个或一群作家的创作历程梳理清楚,进而揭示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总结文学的纵向发展规律,往往要使用系年的方法。所谓系年,就是考证文学事象发生的年代,然后将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例如陆侃如著《中古文学系年》、夏承焘著《唐宋词人年谱》、傅璇琮主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就是用的这种方法。文学地理学研究不一样,它所使用的是系地的方法。所谓系地,就是考证文学事象发生的地点,然后按照形式文学区或功能文学区进行排列。例如某个作家是在哪里出生、成长的?某个作品是在哪里产生的?某个作家一生到过哪些地方?某种文体的起源地在哪里?之后又传播到了哪些地方?某个文学流派的发源地在哪里?之后又扩散到了哪些地方?某个文学景观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某个文学区的中心地哪里?等等,都要考证清楚,然后制成相关的表格或地图。笔者早年所著《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一书,就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所收录的周秦至清代的6781位文学家的出生地逐一进行甄别与考证,然后就其中的6388位有籍贯可考者分家族、分县、分州(府、郡)、分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形式文化区、分朝代、分历史时段进行统计和列表,即属于这种性质,目的在于通过文学家出生地的分布,考察文学家所接受的地理环境方面的影响。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商务印书馆,2013年修订版。笔者前些年撰写《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传》一书,把20世纪词学史上最为知名的22位词学家的每一部词学论著的定稿地点加以考证,然后予以统计和列表,也属于这种性质,目的在于通过词学著作定稿地点的分布,考察词学家的词学思想、词学活动与当地人文环境的关系。曾大兴:《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传》,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需要说明的是,系地法是文学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它的难点不在列表或绘图,而在这之前的个案考证。要把文学事象发生的地点考证清楚,除了文、史、地方面的功底,还需要使用现地研究法。
二、现地研究法
无论是文学史研究还是文学地理学研究,都需要考察作家作品产生的背景,所不同的是,前者主要是考察具体的时代背景,后者主要是考察具体的地理环境;前者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后者除了使用文献研究法,还要使用田野调查法,也就是说,要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台湾学者简锦松教授的现地研究法就属于这种性质。简氏在《唐诗现地研究自序》中说:
现地研究的方法学,是指回到作品产生的现地,以科学方法验证相关的古代文献,提供贴近研究诗人作品及生活的新资讯的研究方法。所谓现地有三:
一、是真实的山川大地。
二、是曾经亲历其地者所记录的世界。
三、是古人生活的客观条件。④简锦松:《唐诗现地研究》,台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5,6页。
简氏总结说:现地研究,并不只是历史地理的探讨,它是立足在文学研究上,尽一切可能向原作者时代收集物证,并以严谨的论证过程和现代仪器程式进行检验的鉴识科学。④可见简氏现地研究法的内涵比单纯的文献研究法或田野调查法都要丰富,它实际上是文献解读与现地测量相结合,并且吸收了地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某些元素。
需要指出的是,现地研究法只能用来考察作品产生的现地,或古人写作的现地,以及相关的地点或地景,不能用来诠释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因为这种方法乃是一种鉴识科学,它的要旨在徵实,而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则是真实与虚构、客观与主观交互作用的结果。
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有三个意义层面:一是作为原型的客观存在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空间,可以称为第一空间;二是文学家通过自己的地理感知和地理想象在文学作品中所建构的审美空间,这个空间以第一空间为依据,但是包含了作家的想象、联想和虚构,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可以称为第二空间;三是文学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结合自己的地理感知和地理想象所再创造的联想空间,这个空间不是第二空间的简单映像,而是第一空间、第二空间与读者自己的想象、联想相结合的产物,可以称为第三空间。我们分析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必须用地理与文学相结合的方法完整地把握这三个意义层面,单纯用现地研究法来诠释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显然是不能奏效的。我们只要看看简氏是如何用这种方法来诠释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的,就可以发现这种方法的长处和短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