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从划定城市生态缓冲区谈西安城市建设
西安虽然一直努力构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城市发展模式,但由于近年来西安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建设出现摊大饼的发展趋势,南部秦岭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下文从划定城市生态缓冲区的角度出发,对西安的城市建设进行了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安城市建设过程进行梳理,对划定城市建设南控制线进行可行性研究,提高对城市生态缓冲区的认识。研究认为生态缓冲区的划定将有利于西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秦岭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生态缓冲区、南控制线、摊大饼、绿色生态控制区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因其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堪称华夏故都,又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安的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加速提升的新阶段。
然而,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西安城市空间出现摊大饼式发展趋势,交通拥堵、城市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日趋加剧。特别是城市的快速向南拓展,加剧了秦岭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城市生态安全格局面临严重挑战。因此,划定城市生态缓冲区,合理确定主城区生长边界,实现西安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一、 西安城市建设进程中的生态保护观念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
西安之所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得益于其关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南靠秦岭,北邻渭水,八水绕城,南山北塬的地理格局为关中城市空间形态奠定了基础。巍峨的秦岭构成了关中的生态安全屏障,纵贯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则是关中城市的生态之本。
西安自古就山水城市建设的典范,从周沣镐二京、秦咸阳、汉长安到唐长安城的建设,无不体现着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的城市建设思想。可以说西安的城市发展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八水绕城,天人合一,经纬龙脉,汉唐精神,体现了东方独有的世界观、价值观,西安这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个民族的历史。
建国以来,西安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从五十年代开始共编制了四次城市总体规划,对待南部秦岭的态度经历了从无意识---控制保护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总规中,规划只注重城市功能区划分,还没有充分认识秦岭的生态屏障作用。因此,秦岭区域的认为破坏现象屡见不鲜,山体开挖、毁林开荒、水源污染等现象随处可见。
20世纪90年代总规中,明确提出城市的绿色生态控制区的概念,绿色生态控制区主要指西安城市建设用地275平方公里之外,规划区9983平方公里之内,对居民休闲生活和城市景观,生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的区域。西安城市南部区域及秦岭是城市绿色生态控制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西安城市的第一道绿色保护屏障,也是进步城市的第一道绿色风景线,更是西安市生态、景观资源优势的一种重要体现。
2008年第四轮总体规划提出保护南部生态屏障的理念。指出综合西安的宏观地理区位、自然资源条件以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分析,西安市应以秦岭作为生态屏障,环山路以南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严格控制城市的发展。以南部秦岭山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渭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为主体,以山、林、塬为骨架,以风景名胜区、遗址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以主要河流、交通通廊沿线绿色通道为脉络,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
秦岭是国家地理气候分界线、重点生物功能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中华文明重要的孕育地和塑造者,是西安千年文明的造就者,西安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秦岭也是西安市的生态安全屏障,西安市建设国际化山水城市、人文城市的重要凭借。
近年来,西安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构建城乡一体生态安全格局的建设指导下,从政策到规划,对城市南部及秦岭北麓森另植被的成功保护,使得秦岭再次显现了它的生态以及文化魅力,充分发挥了其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和水源涵养功能。先后完成了《秦岭北麓环山路两侧用地规划》、《秦岭北麓峪口整治规划》、《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08--2020)》等多项规划,城市南部的保护和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从南控到南融的转变
可以说,以保护为本控制城市向南发展,在空间控制方面取得了成效,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南控的同时也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03年至2010年,西安主城区用地规模以每年13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西安城市建设用地向南拓展趋势加快。。城市的快速扩张使城市出现用地结构不合理、建设布局凌乱、秦岭沿线村庄盲目开发等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西安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怎样保护城市南部生态空间,发挥秦岭生态资源优势,实现城乡和谐有序发展,成为西安人文宜居城市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提出了从南控到南融的思路。南融是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向南拓展,加强生态建设,使秦岭宝贵的生态景观资源融入到西安城市的的建设当中,使秦岭真正成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的巨大财富。因此,可以说南融既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又提供了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既将城市融入了原生态又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
三、 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近年来西安各区县、开发区发展迅猛,对空间拓展的需求大大增加,城市空间快速向南拓展,加速了秦岭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面临严重挑战。如不对城市扩张加以控制引导,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将难以承载。因此,保障西安城市生态安全,划定城市与秦岭之间的生态缓冲区,确定主城区生长边界,保护西安山、水、塬、城的环境特色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西安城市建设主要面临问题如下:
1、西安南部各区县、开发区发展迅猛,空间拓展需求增大,城市向南扩张速度加快,对秦岭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2、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提高,尾气排放加大,热岛效应将会不断加剧,雾霾天气频现,治理城市污染已迫在眉睫。
4、由于秦岭沿线无序开发建设,使秦岭面临植被退化严重,水环境日益破坏,生物种属灭绝加速等问题。
5、由于保护意识淡薄,导致历史文化资源逐渐消亡;古村古镇历史风貌消失;宗教人文难以传承;地域文化逐渐消失。
四、 划定城市缓冲区的意义
1、有效控制城市无序蔓延,防止城市连片发展,改善区域环境,有效降低城市污染。
2、规范区域开发建设,引导城乡协调发展,改善秦岭生态环境,
3、通过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地区进行恢复与重建,实施退耕还林、湿地修复等措施加快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提高秦岭水源涵养功能,保证西安城市用水安全。
4、可控制区域内建设项目的建筑风貌、建筑高度及建设强度,改变区域空间形态。
五、 缓冲区建设控制原则
1、城市建设控制线以南区域进行总体控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2、建设用地组团布局,禁止连片发展,组团内严格控制土地使用性质。
3、支持县城、小城镇、新农村社区和生态移民安置区建设。县城、小城镇及生态移民安置区建设可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在生态缓冲区以北预留发展空间。新农村社区在不影响生态要求前提下适当发展。
4、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建筑风貌、建筑高度及建设强度,保证开发建设与区域环境相协调。
六、 城市缓冲区划定及控制
结合自然地形、河流,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廊道,及已有规划、现状建设等制约条件,设定城市建设生态缓冲区界限。按区域管理职能划分为七个区段,包括周至县、户县、高新区、长安区、航天产业基地、蓝田县和大秦岭,区域总面积为1537平方公里。
1、用地控制
为控制生态缓冲区建设总量,有效改变无序建设现状。按照生态控制原则,确定生态缓冲区用地控制措施。具体为:在《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确定的用地规模原则不变;《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批复后,省政府已批准的规划原则不变,市政府已批准的规划适当调整;各区县在编的规划与生态缓冲区有冲突的予以调整。通过用地梳理核减和项目整合,有效管控了区域开发建设。
2、指标控制
建设项目建设强度及建设高度由山脚山至城市建设控制线按阶梯式控制,区域内建筑密度、绿地率在《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基础上提高标准,严格控制。
(1)建筑高度
环山路以南区域建筑高度不超过9米;环山路北50米至500米区域建筑高度不超过9米;环山路北500米至1000米区域建筑高度不超过12米;环山路北1000米至5000米区域建筑高度不超过18米;环山路北5000米至控制线区域建筑高度不超过36米。
(2)建筑密度
环山路以南西太路至长安大道区域建筑密度不超过8%,环山路以南西太路至长安大道区域外其它区域建筑密度不超过10%;环山路北50米至500米区域建筑密度不超过15%;环山路北500米至1000米区域建筑密度不超过25%;环山路北1000米至5000米区域建筑密度不超过26%;环山路北5000米至控制线区域建筑密度不超过20%。
(3)绿地率
绿地率依据《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陕建发【2008】73号)文件适当提高。类别包括:居住类绿地率不小于35%;公共服务设施绿地率不小于35%;商业类绿地率不小于25%;文化旅游类绿地率不小于40%;基础设施绿地率不小于25%,工业用地不大于20%。
3、形态控制
(1)宏观层面:依据生态控制原则划定适建区和限建区,组团式用地布局与山、水、塬自然空间有机结合。确保空间形态与秦岭天际轮廓线相协调。
(2)中观层面:结合区域道路,河流、塬坎等自然地形构筑绿化生态廊道,形成片区组团与自然廊道相结合的生态格局。
(3)微观层面:建筑空间布局形式应错落有致,保证整体形态与山体相协调,建筑色彩、建筑风貌符合地域特色。
七、 结束语
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是城市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基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保障。划定城市生态缓冲区对协调城市建设与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引导各项建设,控制和改善区域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是西安山水城市格局的延续,也是西安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必然选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