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从文化视角探讨复习原子物理
从文化视角探讨复习原子物理 论文网 http://在物理教学中,从文论文联盟http://化的视角切入是学生了解科学源流,品味科学成就,掌握科学方法,欣赏和体验科学理论的和谐对称美,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下面我们以原子和原子核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为基础,谈谈笔者的做法及思考。
1 原子物理部分的知识点及高考考纲要求
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Ⅰ);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Ⅱ);氢原子的电子云(Ⅰ);原子核的组成。天然放射现象。射线、射线、射线、衰变。半衰期(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Ⅰ);放射性污染和防护(Ⅰ);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Ⅱ);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Ⅰ);轻核的聚变,可控热核反应(Ⅰ);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Ⅰ)。
2 对教材的处理
笔者的做法是将原子和原子核放在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这一跨度为100年的背景上审视这部分内容,将其视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在不变更其主体结构的前提下,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突显这部分内容在方法论上的价值,对原子和原子核的复习安排从三个维度展开。 代写论文 http://
2.1 知识维度 原子和原子核按从大到小,从外向内,采取剥葱式的方式展现知识网络,具体线索为:原子结构原子核结构基本粒子核技术和核能的应用。
原子结构的知识脉络:汤姆生枣糕式原子模型卢瑟福有核模型玻尔模型(经典理论基础加上量子化的模型)。这一层次以玻尔模型为重点,作为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台阶,在研究和解释某些现象涉及到原子结构知识时,也以玻尔模型为依据。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是可变的、可分的,使传统的自然观受到很大的冲击,这一部分让学生知道原子核的衰变、人工转变、核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及相关的应用。
原子核能尤其是通过裂变和聚变这两条有效途径获得核能,是当前解决能源问题中大家关心并积极研究的大事情。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进展情况,何况高考也有这方面的要求。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复习中,我们有责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科学美。你看E=mc?2是如此简洁、完美、真是秋水文章不染尘,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径直揭示出宇宙的奥秘。
2.2 方法维度 人们对原子和原子核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一条非常清晰的科学研究的途径:实验(事实)理论假设实验(提供新的事实)修正理论(甚至建立新的假设),人们在不断修正错误中逼近事物的本质,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代写论文 http://
1895年发现?X?射线,1896年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1897年发现电子,连续出现的三大发现在科学界和哲学界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给整个物理学界带来了困惑和论争,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彭加勒、路乌尔维格、意大利的奥利希、奥地利的马赫,甚至革命导师列宁也加入了这场讨论,马赫将这称作为原理的普遍毁灭(原子的不可分割、不变性被打破了,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的规律受到新的检验等等)。唯心论者认为原子非物质化,物质消失了。我们用今天眼光审视过去,不难发现,物理学在这些发现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们认识原子的历程中方法论的因素非常丰富,科学理论的发展并不是新理论毁灭了旧理论的成果,而是新理论既指出了旧理论的优点也指出它的局限性,从而使我们能把自己的理念提高到更高的理论水平。不仅原子和原子核理论如此,任何物理学的变化,无论看起来有怎样的革命性,都是如此。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 100年来,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历史,可以说是波澜壮阔。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这一串光辉的名字:贝克勒尔、卢瑟福、玻尔、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夫妇、约里奥居里和伊利芙居里夫妇、查德威克、钱三强和何泽慧夫妇、李政道和杨振宁、王淦昌等等。掸去灰尘,打开尘封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闪光名字背后鲜活的科学事件。教学中渗透科学史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性怀疑意识的建立和批判精神的形成。 论文网 http://
1909年卢瑟福在做粒子散射实验时发现大约有八千分之一的粒子发生超过90的大角度散射。卢瑟福后来提起这件事时曾说:这是我一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事件。这就像您对着卷烟纸射出一颗15英寸的炮弹,却被反弹回来的炮弹击中一样地不可思议。这促使卢瑟福去思考他的老师?JJ?汤姆生原子模型的正确与否这一问题。本来,汤姆生为散射建立个一个多次碰撞的理论,可以解释大角度散射。但当用到粒子散射时,由于粒子比电子质量大得太多,故两者多次碰撞几率趋于零。而实验结果却是八 论文代写 htt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