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研讨
一、设计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虽然也会带学生做一些物理实验,但更多的是照本宣科,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使物理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策略,使物理知识传授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物理实验成为物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并在物理教学课程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物理实验过程,是科学家发现科学的过程,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做的物理实验,则是一个再次发现和验证的过程。实践证明,教师指导学生做物理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等一系列自主行为,得到发现和验证的快感,还可以在成功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的同时,使得学生对于物理知识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和加强了记忆。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一内容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试验过程中边做实验边思考: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与大小有什么关系?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还是实像?然后,教师让学生检查该物理实验所需的材料,即玻璃板、大白纸、水彩、,直尺、火柴及两支相同的蜡烛等。实验材料准备停当后,教师指导学生在桌面上铺上大白纸,在白纸的中央处用彩笔画一直线,在直线处直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的成像;再拿另外一只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与前面的那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只蜡烛的像的位置;用彩笔在纸上记下这两只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实验过程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接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蜡烛和它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于表格中。移动前面的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并作相应记录。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物理实验,教师还可以别出心裁,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用彩笔写上自己的名子,趁笔迹未干时,快速将纸对折,这样摊开后,白纸上就有了两个对称而相同的名子,然后,教师让学生把玻璃板沿对折线竖起放置,让学生在玻璃板前进行观察,并让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以及由此物理实验得出的结论。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设计有趣而容易操作的物理实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验过程,不仅提高物理课堂的艺术性,还激发了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二、通过趣味性教学语言提升物理课堂的艺术性
教学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教学方法上,也体现在教学语言上,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还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通过趣味性教学语言提升物理课堂的艺术性。比如,教师在讲授如何区别电磁感应中的左手右手定则时,可以灵机一动,对学生这样讲:同学们,右手的右字是不是有个口?感应电动势的感字是不是也有个口?这口对口,是不是可以判定感应电动势方向用右手定则?而左手下面有个工字,做工就要用力,这左手定则是不是可以用来判定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教师用拟人化的语言讲授物理知识,不仅可以使原本生涩的物理定则显得浅显易懂而生动有趣,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物理课堂增加了艺术性。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艺术性的课堂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愉快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还使学生的智力、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为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保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