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浅析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
个体差异指学生的差异,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是个体内差异;另一方面则是个体间差异。其中,个体内差异是指个体自身内部各个因子之间不同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例如,个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高低、掌握物理学科知识能力的强弱等。个体间的差异则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例如,个人对物理学科已经掌握的知识多少、学习反应速度快慢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总结,对差异归类如下:一、学生学习物理准备的差异性
在现代教学理论体系中,认为学习是将新的知识从个体已知的结构中迁移、深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新旧知识进行构建、沟通的过程。这一理论说了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之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准备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些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预习并且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几乎从不预习,更谈不上知识迁移。
二、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差异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无道理,许多学者的研究已经证明兴趣能够很好地吸引个体,使其对产生兴趣的物体产生探究、学习心理。而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需要良好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充满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对此没有丝毫兴趣可言,这一差异在男女同学之间尤为明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性,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
三、学生学习物理风格的差异性
风格的差异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自身偏好选择哪一种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例如,有些同学偏好参与物理实验,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偏好使用概念组织图,通过对概念归类分析的方式进行学习等。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还会存在其他的学习偏好。这就要求教师应对其进行足够重视,尽量选择适合其偏好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差异教学进行良好的运用,使其服务于学生,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及成绩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下教学中效果较好的几点策略:
1.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在上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到,每位学生可能在对物理的学习准备、学习风格、学习兴趣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由学生生活环境、认知水平、基础知识等方面共同长期作用而来。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关注课上教学,而忽视课后与学生沟通。教师应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正确对待。如在进行机械能守恒定律试验时,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并在每一组推选出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以该组成员的特长来分配试验任务,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将实验器材连接起来,让计算能力强的同学计算打点计时器上某点的瞬时速度,让综合能力强的同学进行整体指导,物理知识较薄弱的同学则可主要观察学习。这样一来就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自己可接受范围之内学习到物理知识。
2.在实际教学中优化过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不可否认,多数教师都对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烂熟于心,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的却不多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梯度教学来实现。在物理课堂上实施梯度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提出不同的掌握要求。如在学习动能动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动能定理的定义,动能定理基本公式等最为基础的内容,确保其回答的正确性,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而对一些物理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让其解答多个力做功情况下的动能定理题目,让其在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继续探究问题实质。还有一些处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可以让其解决一个力做功的情况下的动能定理题目,让其体会到解题的趣味性,对物理学习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被关注到,实现全面提高。
总而言之,在实际教学中实施个体差异化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能够较为有效地对课堂进行控制,最后要制定差异化的评价体系。从而使每一个同学得到提高,让物理教学喜获丰收。
参考文献:
华国栋.差异教学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陈清梅,邢红军,雷凤兰.论因材施教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张慧琨,张俊玲.加强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与管理.2007
页:
[1]